APP下载

群众舞蹈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探讨

2019-12-17魏晓燕

黄河之声 2019年15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民间舞蹈舞蹈

魏晓燕

(福建省福清市文化馆,福建 福清 350300)

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必须提高国家的软实力的竞争力。通过宣传学习,让各族人民更加了解彼此的文化习俗,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传承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对团结各民族的友谊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民间舞蹈的教学中,要对民族民间的舞蹈艺术进行深入发掘和宣传,在传承艺术和锻炼身体的同时,将民族、地方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为增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民间民族舞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因此,舞蹈的传承不单是简单的肢体教学,还需要把控如何教学能够真正将舞蹈的文化和蕴含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

一、群众舞蹈与民族民间舞蹈的关系

群众舞蹈是指符合时代,迎合大众娱乐生活,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和群众性的一门舞蹈艺术。我国早期的群众舞蹈多以庙会聚舞、腰鼓、秧歌等来展示生活,或是赞美丰收,或是庆祝节日,或是敬天颂地,或是迎朋接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穿串,现在群众舞蹈的风格慢慢的转变为鲜明、快活,节奏快、多式多样的舞蹈形式。

而民族民间舞蹈是包含在群众舞蹈中的,既是民族、民间的,也是群众的。从我国的历史追溯,古人在祭天祈祷时已经开始有易术祷告的舞蹈形式,只是不作为娱乐存在。部落、寨族聚会,节庆的狂欢,丰收的喜悦,家族的喜事,都在各个时代的中不断被人民创造出来。那些载歌载舞的舞蹈,不仅包含了历史的见证,同时还是祖先们敬畏天地、崇尚快乐、信奉自然的文化体现。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国人智慧的结晶。

由于外来文化的入侵,人民对地方区域的习俗文化不了解,有关部门宣传不到位,国家文化传承关注不够。导致目前民族民间舞蹈在群众舞蹈中的地位日益下滑,很多优秀的舞蹈艺术甚至被遗忘。

二、群众舞蹈与专业舞蹈艺术区别

群众舞蹈是接地气,服务民众,为普通百姓所认可接受的艺术体,也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民族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创造与生活,在精神层次上,更高于生活,包含民族、地方、社会的真实反映,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文化性。民族民间文化都是经过历史的洗礼,得到民俗与文化的认可才代代相传,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

专业舞蹈是为了迎合舞台,展示高层次艺术水平的,对舞蹈的节奏、舞姿都有十分严苛的标准和训练方法。其教育需要通过特殊的设备、场地、仪器,系统的教学程序和长年累月的练习才能学成。从群众性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其教育条件的限制,还是对于受众的身体、年龄、经济能力的要求。都是使其成为小部分人才能接触联系的艺术种类。

因此,在实际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将民族民间的艺术划到专业艺术培养的范畴去,要将群众的艺术归还群众,在群众中实现它们的价值,焕发它们的光芒。

群众舞蹈需要贴近生活,才能回归它的本原。举个例子,一个舞台上可以专业的舞蹈动作做严苛要求,对演员的身形舞姿做深刻的考究。但是如果是群众性的扭秧歌,我们就不能以此要求,因为这种舞蹈的本质就是重在参与,环肥绿瘦,要众乐乐,喜洋洋的舞蹈氛围,换个角度来讲,一些群众性的艺术搬上舞台那一刻起就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灵魂。

要说两者的实质区别。首先,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分析,群众舞蹈具有群众性,符合广大民众的生活需求。而专业舞蹈有一定的舞台性和观赏性,但是不具备为广大民众所学的特点;其次,从教学的角度来说,群众舞蹈爱好者不需要有舞蹈或身体基础,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参与其中,对于动作、舞步、节奏都不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他们要做的就是乐于其中,跳的好不好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学会跟着一起摇摆。而专业的舞蹈训练,需要对学生的体制有严格的要求,要对肢体的协调性有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专业舞蹈要求的优美舞姿;第三,群众舞蹈对于年龄、身体条件、舞蹈基础没有任何制约,年龄跨度大。而专业的舞蹈针对不同的舞种和难度会对学习者有身体、年龄的要求,一些舞蹈类型为了达到舞姿的优美成都,甚至要求从小就开始练习,在骨骼和身体没定型之前才能施教;第四,群众舞蹈的意义在于大众娱乐与生活健康,既可以娱乐生活时间,也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结识朋友,拓宽交际。而专业舞蹈是要求专业,要具有观赏性和舞台价值,而且存在竞争等问题。

三、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法

区别于专业的舞蹈艺术,要抓准民族民间的舞蹈教学方法,就必须抓住其艺术特性和文化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针对以上分析的民族民间的舞蹈艺术特点,结合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提出几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文化宣传

要想将某类舞蹈进行普及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群众理解它的特性,理解它文化内涵,理解它的历史意义。这样,从源头上就加深了群众对它们的兴趣,在实际联系教学时就不会觉得乏味枯燥。如果宣传得当,甚至他们每跳出来的一个舞步,都可能是文化的传承。因此,在教学前要做好民族民间舞蹈的宣传解释,舞蹈的历史来源、风俗习惯、文化意味,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唤醒群众对民族民间人文艺术的好奇和渴望。要做好宣传,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收集相关的民俗资料,整理其艺术价值及趣味性历史意义。

2.针对不同舞类归类汇总,从时间或区域上划分。形成规范的宣传资料。

3.关注生活服务社区,深入基层,将宣传资料印发成册,供有兴趣的群众学习。

4.多元化宣传手段并用。整理教学视频或文字资料,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二)教学体系打造

群众舞蹈教学不同于专业舞蹈教学,没办法搬到课堂上传教。因此在教学上存在时间、场所不集中的问题。而且学习对象身体情况和舞蹈基础参差不齐,很难进行统一教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达到群众教学的目的呢?

首先,是基本功的锻炼。由于基本功反复练习存在相当的枯燥乏味的问题,对于很多群众来说难以接受或坚持联系,没有在练习中看到学习的效果,从而在枯燥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训练基本功时,要学会创新教学,在教学中分来小段,加入基本功的舞步,整段联系,既能展示舞蹈的魅力,也可以让群众体会到学习的效果,满足他们实现跳舞的愿望。

其次,简化动作。对于群众来讲,太过于复杂和困难的舞步舞姿是很难学会的,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简单的跳舞,娱乐身心,体现跳舞过程的乐趣,并不是在于追求跳舞的技巧展示。因此,在舞蹈动作教学设计上叫尽量简化,但是不能改头换面,使民族民间舞蹈失去其原有的韵味。

第三,练神再练行。对于群众而言,他们不具备将舞蹈神形兼备一步到位的去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先把他们舞蹈中的神态展示出来,展示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至于动作是否到位,舞步是否标准,不要一开始就做纠正。当神态教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了,再在练习和体验舞蹈的过程中逐渐纠正动作,标准舞步。否则,教学的效率不高不说,也极有可能打击学习群众的积极性,学出的舞蹈可能不伦不类。

第四,鼓励教学。任何时候,重复的学习都是有枯燥性的。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教学可能会导致群众沮丧,引起消极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教学,每一次动作都给到他们足够的信心,提高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基础不好的群众要耐心解释,耐心教学,在训练中为他们加油打气。

第五,严格选材。对于舞蹈和背景音乐的教材选取,要从群众的接受能力出发,不要选择复杂、节奏性不明显的材料。多选择一些群众耳熟能详,符合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文化背景的音乐。在练习舞蹈基础的同时,培养群众对音乐和舞蹈配合的律动性。贴近大众的音乐,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练习的枯燥,还能提到他们对舞蹈训练的热情。而且,群众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歌词的进度判断舞步的节奏,慢慢的自然而然就将舞蹈和音乐配合起来。

第六,教学责任心。作为一个传授群众舞蹈的老师或者是领舞,在传授教学时一定要有足够的教学耐心,当群众遇到问题时,及时帮忙解答,耐心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者或者领舞,他们本身对舞蹈就已经是非常熟悉了,所以在示范教学时,反复的示范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烦躁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求领舞必须保持足够的责任心,不辞辛苦,多为学生示范,言传身教,树立学习者的信心。

第七,注入灵魂。民族民间的教学不单是对舞蹈动作的简单交接,更重要的是将其核心的文化和舞蹈灵魂传承下去。因此在群众不断练习和熟悉舞蹈的过程中,要结合舞蹈的文化进行深入讲解,在动作和情绪表达上逐步向民族性靠拢,体现舞蹈的本真,传承生活之美。

四、结语

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对生活是有启发性的,对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学习中,需要我们共同重视,既要乐在其中,也要学在其中,在体验传统舞蹈魅力,体验传统舞蹈时,还要注意对舞蹈本身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消化,然后传承。时代不断更新变化,新的文化不断揉入掺和,容易使传统舞蹈的纯粹受到破坏,使其失去原有的生活魅力。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不只是教学者的义务,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文化薪火相传应有的担当。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民间舞蹈舞蹈
论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与开展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