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师范学校视唱课堂的运用

2019-12-17李健美

黄河之声 2019年15期
关键词:奥尔夫旋律节奏

李健美

(湖南省芷江民族师范学校,湖南 怀化 418000)

一、中等师范学校视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视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要求学生具备基本识谱能力,学生能独立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练习识谱,同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领悟能力。目前,视唱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上课模式单一。大部分教学采用先唱音阶后视唱旋律的模式。学生在连续唱了一段时间的音阶之后注意力开始下降,紧接着开始学唱视唱曲,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视唱课堂枯燥乏味。

(二)上课内容单一。学前教育专业视唱学科教材内容包括视唱、节奏、听音三大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对重视识谱,往往忽略节奏训练,事实上节奏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意义重大,节奏训练也能更好的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视唱教学。

(三)教师教法单一。课堂主要以学生唱为主,学生接受知识也很被动。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视唱零基础,导致学生无法独立识谱,需由教师教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较弱,整个课堂是处于“静”的状态。教师授课很吃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使课堂“动静”相结合,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目前,在中学、小学、幼儿园甚至大学都已将奥尔夫教学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相较而言,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甚少将奥尔夫教学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即兴性与创新性。训练的基本内容有听力训练、节奏训练、律动训练、创造力能力培养。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丰富教学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视唱课堂的运用

节奏教学在视唱教学中占有非比寻常的位置,视唱教学首先应对其节奏熟悉,学生在了解旋律节奏之后,会对旋律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识谱过程中也会快速很多。所以在将奥尔夫音乐教学运用到视唱课堂时应侧重节奏的训练。

廖乃熊先生提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创造,关键在于其理念,而不在于其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即兴与创新。如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视唱课堂?是笔者要探讨的问题。

(一)选择生动、有趣富有节奏感的视唱旋律片段。选择这样的旋律能更充分的发挥奥尔夫教学“即兴性”的原则,首先从最简单的字词开始,如,人名、地名、花名、交通工具名等等,节奏类型由简单到复杂训练,采用游戏的形式训练节奏。当学生掌握了视唱旋律的节奏,将快速进入到识谱阶段,并为旋律片段加入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能带动学生的律动,并即兴做出各种肢体动作。这样,旋律片段就变得生动有趣了。

(二)根据旋律风格鼓励学生用身势进行节奏创造体验,身势是指用身体发出声音。例如,击掌、拍腿、跺脚、捻指、拍肩等。同一旋律片段统一的节奏,将学生分成ABCD四组每一组不同的分工,A组学生捻手指,B组学生拍腿,C组学生跺脚,D组学生拍肩等等。在做这些动作的同时用“la”音唱出音高。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动作体验,创造性动作体验不只是模仿教师的动作、语言,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与即兴创作能力。

(三)用环境资源进行节奏创造性体验性练习。环境资源是发生在师生身边的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学生刚开始接触奥尔夫音乐教学,内心会觉得很新奇,很好玩,而且他们会认为原来视唱课可以如此奇妙,周围的一切资源都可以为课堂使用,比如,课桌、水杯、打击乐等可以发出声响的资源都运用到课堂之中。这时,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用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舞蹈体操、健美操等肢体动作融入到视唱课堂。如何将这些肢体动作运用到视唱教学当中?其实这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大部分师范学校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在此之前甚少学习舞蹈,如果让他们根据视唱旋律片段即兴创编动作并非易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发挥的谱子,另外,教师引导很重要,在经过一段时间引导之后再让学生通过对旋律理解即兴发挥为视唱旋律创编舞蹈动作,动作要求简单。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视唱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奥尔夫音乐教学开始走入中国,廖乃雄教授将此理论与方法介绍到中国,短短20年时间,已有数千人直接受了奥尔夫教育活动的培训,接触并喜爱上了这种音乐教育观念与实践,但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片面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解为节奏教学。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努力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课堂之中,在课堂中进行很多节奏训练。如,声势训练、节奏模仿,由教师或学生拍一个节奏型,其他学生模仿。这样的训练如果教师不能够正确引导,起初学生会觉得很有兴趣,因为与传统的教学产生了冲突,长此下去,学生会觉得视唱课堂枯燥无味。

(二)课堂出现“华而不实”的现象,通过奥尔夫教学课堂确实丰富了很多,打击乐、舞蹈、健美操、课桌等等一切可利用的因素都已经进入课堂,学生也很兴奋。整个课堂变得很生动。在体验奥尔夫音乐教学带来的成果之余,课堂也在走向另一极端,整个课堂就像闹市,在课堂中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内容很少,太多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反而使课堂变得很空洞,学生脑海里思考的是如何去玩这些玩具,却忽视了如何准确无误的唱出视唱曲目。所以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脑海要有教学目标,合理将乐器运用到教学中,应牢牢把握上课的节奏,控制好上课的秩序,做到有放有收。

(三)教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能力有限。现如今,国内出现了很多奥尔夫音乐培训机构。一些机构以集训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教师在短时间内也确实感受到了奥尔夫的魅力。据了解真正培养一名奥尔夫音乐教学老师需要十年的时间,短期培训并不能让教师理解奥尔夫的核心内容。教师也只是浅显懂一些授课技巧,而并没有将这种教学法与我国国情、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奥尔夫音乐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掌握很多类型的乐器,而且会灵活使用,什么样的音乐选择怎样的乐器,安排几种乐器,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否则视唱教学课堂就没有了视唱,只有一些乐器杂乱无章的敲击,这样奥尔夫就变成了“闹尓夫”。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水平分布不均匀。目前,在较大城市及发达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相对职业学校的教师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机会要多很多,部分学校对此非常重视,并有专门安排教师进行培训。但是,培训的教师只是一小部分,且水平、能力参差不齐。幼儿园、小学的学生接受奥尔夫音乐教学更自然些,机会更多一些。据了解很多幼儿园在教师入园之前都会安排一些教学培训,其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很多幼儿园所亲赖的,而且年龄越小的小朋友接受新事物更大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他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不愿意配合老师,认为这只是在做游戏,很幼稚。再加上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羞于以这样的方式呈现音乐,尤其对于西部地区的师范学校的学生,她们本身缺乏自信,心理负担太重。让他们即兴创编,她们会一时放不开手脚,畏手畏脚,因此,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对奥尔夫教学法进行合理调整。

再者,部分学校资源有限、设备不齐全、场地拥挤,例如一些职业学校音乐教室摆了五十张课桌,学生无法挪动步伐甚至手都无法施展开。也没有配备齐全的奥尔夫乐器,这需要学校的支持。

笔者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是长期的过程,奥尔夫音乐教学在视唱教学中还有很大潜力,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学校重视。

猜你喜欢

奥尔夫旋律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春天的旋律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YOUNG·节奏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7月,盛夏的旋律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