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唱法类型与特点

2019-12-17

黄河之声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字头吐字咬字

陈 洁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中国的民族声乐,既包括汉族声乐,也包括少数民族声乐,容纳了民歌、说唱、戏曲,以及近现代创作歌曲等演唱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唱法、戏曲唱法、曲艺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民族唱法以及借鉴通俗唱法的民族唱法这五大类。

一、民族唱法的具体类型

(一)民间歌曲唱法

民间歌曲的唱法,指由民间艺人、民间歌手演唱本地区、本民族乡土民歌的演唱方式。民歌主要是以口头文学、口头音乐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歌手常常触景生情,自弹自唱,即兴成分很大,很多民歌都是在世代的口头传唱中经过不断的加工、修饰,才得以发展和定型的。

民间歌唱源于民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继承民间唱法的多数民歌手都有天生的好嗓子,不用经过专门的声乐训练就可以唱。其中很多优秀的民歌手歌喉甜美,吐字亲切自然,有的真声用得多,有的真假声相接或混合使用,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独到的润腔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方法,有丰富的演唱经验,是人民心声的代表,如演唱云南民歌的著名歌手黄虹、演唱西藏民歌的才旦卓玛、演唱东北民歌的郭颂、演唱湖南民歌的何纪光等。

(二)借鉴美声唱法的民族唱法

借鉴美声唱法的民族唱法,也可以称作“民族新唱法”。民族新唱法是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方法。它的演唱路子宽、适应性强,除了可以演唱民族风格特点很强的歌曲、歌剧以外,还可以演唱艺术歌曲,甚至欧洲歌剧和各国民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三)借鉴通俗唱法的民族唱法

通俗唱法将声音的表现最大限度地回归自然,回归到人们的现实当中,通过亲切的心灵感受去塑造音乐形象。借鉴通俗唱法的民族唱法在借鉴通俗唱法的同时,仍然保留了民族的演唱、发声、行腔、韵味等,并将其放在演唱观念的首位。

二、民族唱法的风格特点

中国的民族唱法从产生和发展到趋于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演唱曲目的丰富性、演唱方法的科学性、演唱风格的多样性诸方面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对民族唱法的风格与审美,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把民族声乐教学标准概括为“声、情、字、味、表、养、象”七个字,并把这七个字作为选择和培养学生以及考试评分和声乐比赛评比的标准和依据,其中的“声、情、字、味、表”可作为民族唱法的审美尺度和美学标准。

(一)声——发声技术完善

“声”是指声音,声音是歌唱表达的手段,好的声音要求音质圆润,音域宽广,既要有技术,又要饱含情感。

(二)情——清感真挚饱满

“情”的表达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必须符合中,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欣赏习惯。还要注意掌握好表达情感的分寸,搞过了头和表达不充分,都不能达到感染人和教育人的目的。因此,如何恰到好处地掌握演唱情感的尺度,对正确恰当地表现声乐作品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味——韵味独特

所谓的“韵味”,是指要把握好作品的风格,能够准确把握风格,也就抓住了演唱的灵魂。我国的民族歌唱,起源并形成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当中,歌唱者除了要掌握演唱的一般技术,还要了解本民族、本地区各种民歌和传统声乐表演的风格。演唱作品的风格,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唱腔表现出来的,演唱旋律时将各种倚音、滑音、装饰音巧妙运用,对唱腔加以润色,才能达到抑扬顿挫,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演唱效果。

(四)表——表演适当

“表”就是指歌唱中的表演和形体语言,音乐表演中的这两个体系虽然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但它们各有所长,如果能让这两个体系互相吸收、综合,那么将非常有利于音乐表演的发展。声乐艺术作为一种富于表情的艺术,仅仅依靠理智和冷静的表演是无法完成揭示和再现音乐情感内涵的使命的,它需要表演者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到表演中,再结合适当的理智控制,这样才能真实、生动地传达和再现音乐情感内涵,并感染观众,它们紧密配合、相互补充,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三、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

(一)民族唱法的呼吸技巧

民族唱法历来强调“气发于丹田”“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等。我国中医学认为:丹田位于脐下,即针灸术中“气海”或“关元”穴。一般来说,就是运用小腹的收縮,即丹田的力量将所谓“胸气”托住。丹田呼吸虽然与胸腹式联合呼吸很相似,但前者小腹所起的作用,在运用我国语言演唱上,则更有独到之处。不足的是有关这种呼吸的研究工作还不多,今后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方法继续深入研究,有待声乐学、生理学、歌唱医学等各学科有关人员共同努力。

(二)民族唱法的发声技巧

在我国目前的民族声乐训练中,我们主张在中、低声区范围内以真声为主,同时掺有一定比例的假声成分;而在高声区的假声中又要混有真声的成分,最终做到在整个髙、中、低三种不同的音区中把真假声混合在一起,上下连贯自如,音区统一、协调。

(三)民族唱法的共鸣技巧

民族声乐共鸣腔与共鸣重心的调整也比较灵活,有利于用亲切如诉的声音形象来刻画民族声乐的语言和旋律的韵味,使音色形成多种变化,具有以情带声、以情传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形神兼备的歌唱艺术特点。

(四)民族唱法的语言技巧

民族唱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咬字吐字的技巧。咬字,是指字头而言,在民族唱法的咬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领:第一,字头咬紧,不能松散轻飘;第二,要有适度的弹性,咬紧不等于咬死;第三,字头的蓄气要充足,这会直接影响到韵母的响亮度;第四,若字音中没有声母,应该加强韵母中韵头的发音,以使发音准确清晰。

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规律如下。

1.字头与咬字“准”“喷”

字头咬准,就是按照正确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把字头咬准。由于字头的声母在发音时受阻碍与发音部位的接触,形成一种“咬”的感觉。在行腔过程中字头首先要“咬准”“咬紧”,否则可能导致字音、字义的变化。例如,在演唱《儿行千里》这首歌曲时,字头的力度要轻柔一些,才能将浓浓的母爱表达出来。在演唱时,不能给得过重,否则会破坏了歌曲的意境。

咬字的“喷”是指字头的发音要像“喷”出来那样敏捷、结实、清晰、有劲,又比较灵活的发音方式。在演唱雄壮、激昂的乐曲时常用。例如,在演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曲时,要根据乐曲雄壮、激昂的特点,把喷口给到位,且富有弹性,这样才能表达出歌者内心自豪、激昂的情绪来。

2.字腹与吐字引长

字头咬准后,几乎同时,就要通过声母与韵母的拼读将字音发送出来。从“韵”的角度来看,韵母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用做介母者称为韵头;用做主要元音者称为韵腹;用做字尾者称为韵尾。如果我们把字头的发音称为“咬字”,那么韵腹与韵尾的发音则应称为“吐字”。

字腹是韵母中的主要母音,是在口腔中开度最大的母音,所以极其重要,特别在演唱中要求音值引长延伸而不变形,为此要加强口腔开、合、圆、扁的控制力。

3.字尾与归韵

音节的最后一个结构就是字尾,韵母尾部的元音或辅音叫韵尾。声乐表演中完美演唱歌唱咬字吐字的过程就叫归韵,即按照不同韵类将字的尾音归到应有的位置。传统声乐艺术演唱的归韵是按“十三辙”来进行的,在现代声乐演唱中也仍采用“十三辙”为训练标准与评价标准。

四、结语

中国的民族唱法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它以中国传统文化、民族语言为基础,以独特的风格和个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个性和人文精神。

猜你喜欢

字头吐字咬字
第六讲 横折弯、三点水、人字头的写法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绕口令
连降两个月 太原猪肉价格重回“2”字头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家”字的写法
《羊字头》教学设计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