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2019-12-17曾锋
曾 锋
(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123)
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波动呈现"两谷一峰"。这种血压的规律性变化是为了适应人体一天作息而形成的规律性行为,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的功效。临床上将人由睡眠转为清醒后,血压迅速上升的现象称为晨峰现象。多项临床研究指出,晨峰现象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1]。本文旨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并拟行冠脉造影的106例高血压患者,男性58例、女性48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7.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意识清楚,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行冠脉介入治疗、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有精神疾病、长期严重失眠、合并血液病、重度感染、外伤等其他严重疾病者。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心电图、空腹血糖及血脂检查,使用动态血压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动态血压,监测1次/30 min,观察对象的有效记录均>85 %,记录24 h血压,有效血压读数标准为收缩压70~220 mmHg,舒张压40~130 mmHg。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术,采用目测与冠脉造影QCA定量分析相结合测定冠状动脉直径,累及主要冠状动脉及其分支≥50 %为有意义病变,计算累及的主要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使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冠脉狭窄病变程度。对患者实施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左心室肥厚发生率,男性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125 g/m2为阳性,女性LVMI>120 g/m2为阳性。
1.3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晨峰血压将入组患者区分为晨峰组(42例)与非晨峰组(64例),对比两组患者冠脉血管病变及左心室肥厚情况;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又将患者区分为冠心病组(56例)与非冠心病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晨峰血压发生率、左心室肥厚情况及冠脉狭窄情况。
2 结果
2.1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对比 血压晨峰组患者三支病变率、C型病变率、Gensini总积分及左心室肥厚率高于非晨峰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情况对比[n(%)]
2.2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对比 冠心病组患者血压晨峰发生率、左心室肥厚率及Gensini总积分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见表2。
表2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情况对比[n(%)]
3 讨论
至2010年,我国高血压患者就已达2亿人,占全球患病人数的1/5[2]。高血压是诱发冠心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40岁以上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晨峰现象是原发性高血压较常见的一种特征,具体表现为当个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后,血压从相对较低的水平迅速升至较高水平。临床实践指出,血压晨峰现象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均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3]。
本文研究发现,血压晨峰患者出现冠脉分支的三支病变率、C型病变率、Gensini总积分及左心室肥厚率高于非晨峰组患者。分析认为,高血压作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经经过多项研究证实,而晨峰血压现象会使血管顺应性下降,对靶器官造成一定损伤,同时还会激活机体炎性反应,进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有研究指出,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其颈动脉斑块更易出现损伤,左心室肥厚的几率更高,这与本文研究结果相契合。此外本文还通过按照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的方式,就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压晨峰发生率、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血压晨峰发生率、左心室肥厚率及Gensini总积高于非冠心病组,说明冠心病患者其心室功能损伤几率更大,反推为高血压晨峰现象发生率更高。
总而言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与左心室肥厚和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应注意对此类患者实施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