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2019-12-16董志
摘 要:
奶牛饲养专业性较强,多发繁殖障碍性疾病,如不能正常发情或不能受孕等。经临床调查发现,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是导致奶牛出现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直接因素,这是经过多起临床症状诊断,并客观分析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而得出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引起奶牛障碍性疾病的原因不止上述2种,还涉及到卵巢囊肿及持久黄体等。文章以常见的病症为例,对奶牛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治愈奶牛的繁殖障碍性疾病,顺利完成奶牛的繁殖与饲养。
关键词:
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識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130053
引言
近些年来,奶牛养殖业发展态势良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饲养奶牛。但是,奶牛养殖户始终面临奶牛产奶量低下的问题,加之饲养成本及缺乏技术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奶牛养殖户的效益不断下降。现有的奶牛养殖户存在经验不足、缺乏疾病预防意识的问题,这些都是导致牛奶质量长期偏低的因素。本文以奶牛常见的障碍性疾病为核心对奶牛饲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借此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帮助奶牛饲养户预防并治疗奶牛的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降低因疾病给奶牛养殖户及奶牛养殖业带来的损失。
1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
1.1 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及症状
以细菌及真菌为代表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导致奶牛患子宫内膜炎的直接因素。奶牛子宫内膜炎形成的病因具有区域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在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情况之下,由不同细菌引发,细菌比例及种类均有所差异。除此之外,缺乏微量元素或者矿物质失调也是导致奶牛患子宫内膜炎的直接因素,在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之下,奶牛的抵抗力不断下降,极易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
当前,临床上多以病理过程及炎症性质划分奶牛子宫内膜炎类型,大致可分为急性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粘液脓性子宫内膜炎等。一般情况下,生产后的奶牛会在7d内发病,症状较轻的奶牛直接表现为不能受孕,但其他器官及发情均不受影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加快,食欲下降及反刍减少的行为。确诊为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会从阴道流出大量包含胎衣碎片和絮状物的分泌物,有明显的腥臭味。
1.2 胎衣不下的病因及症状
所谓胎衣不下就是指奶牛产犊后无法正常排出胎衣。无论是日粮缺乏应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还是饲养管理不善都是导致奶牛出现胎衣不下的直接因素。另外,奶牛长期在固定的位置饲养,缺乏运动,增加了胎衣不下症状发生的可能性[1]。
可以以部分胎衣不下及全部不下2种方式判断奶牛是否出现胎衣不下的症状。胎衣完全停留在奶牛的子宫和阴道内,就是全部胎衣不下;部分胎衣不下则是一部分带有脐带血管断端和子叶的胎衣垂挂于阴门外,这部分胎衣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土红色。如果无法顺利排出胎衣,奶牛的食欲及体温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泌乳量也会有所下降。
1.3 卵巢囊肿的病因及症状
缺乏运动、缺乏维生素A、可溶蛋白过量等都是奶牛患卵巢囊肿的直接因素。卵巢囊肿属于遗传性疾病,极有可能受到母体的影响。也有可能因自然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发奶牛的应激反应,最后形成卵巢囊肿。
黄体囊肿及卵泡囊肿是奶牛卵巢囊肿的2种主要类型,黄体囊肿与卵泡囊肿的症状完全不同,患有黄体囊肿的奶牛表现为长期不发情,患有卵泡囊肿的病牛则完全相反,发情周期不断缩短,次数明显增加。此外,患有卵巢囊肿的病牛带有攻击性,有可能出现攻击人、畜的行为,产奶量大幅下降,检查后可发现有多个波动的大囊肿附于卵巢之上。
1.4 持久黄体的病因及症状
持久黄体多发于奶牛怀孕或发情后,持续较长时间,已超出正常周期。缺乏维生素、运动不足、饲养方法不当都是导致奶牛患持久黄体的直接因素。除此之外,患有子宫疾病的奶牛患持久黄体的概率高于健康的奶牛,无论是子宫内积液或者积脓,还是奶牛子宫内有死胎,都会影响到黄体的退化时间和吸收时间,长时间无法吸收后,就会形成持久黄体。
如果奶牛生产后不易发情,饲养人员就要注意奶牛是否患有持久黄体。需要注意的是,配种后的奶牛患持久黄体后极易出现误诊现象,经常被误认为已孕。此时,为了明确奶牛的状况,需由专业人士对奶牛进行直肠检查,检查结果确定无胎后,即可判定奶牛患持久黄体。黄体并不会以相同的数目和大小出现在不同的奶牛身上,但是患有持久黄体的奶牛普遍存在子宫收缩反应微弱的现象。
2 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治措施
2.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措施
可利用中医及西医2种方式对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治疗。中医治疗主要是利用硼砂与盐水结合的方式,对病牛的子宫进行冲洗,待所有回流液完全排出后,再用当归、黄芪及白术等药物煎汤注入子宫。每隔1d冲洗1次,连用2~3次[2]。西医主要是利用抗菌消炎的药物消除病牛炎症,以防感染进一步扩散。一般情况下,西药会以全身性给药以及清洗、灌注子宫的方式对病牛进行治理,全身性给药需要结合病牛的状态使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还要关注病牛体温,适当情况下配合解热药物一同使用。而子宫的清洗和灌注则需要使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溶液及高锰酸钾溶液等药物,冲洗次数最少为2次,清洗完成后,确保所有清洗液完全导出。
2.2 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措施
采用中药疗法对胎衣不下的奶牛进行治疗,需选取炙甘草、红花、益母草及白术等药物用水煎服。西医是通过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的方式,促使奶牛排除胎衣,注射时间为产后12h内。如果超出24h仍未完全排出胎衣,必须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帮助奶牛剥离胎衣。手术前需要将适当的氯化钠溶液注入患牛子宫,松弛母体胎盘与胎儿之间的联系,增加手术成功率。无论是手术剥离还是胎盘腐败,都需要利用新洁尔灭溶液对病牛的子宫进行2~3d的冲洗,以防病牛进一步感染、恶化。
2.3 奶牛卵巢囊肿的防治措施
可利用多种方法治疗奶牛的卵巢囊肿。以往的黄体囊肿治疗,多数采用直肠穿刺或者挤破法进行治疗,但是该种治疗方法的感染率极高,很有可能引发卵巢炎,致使病牛进一步感染,所以很少使用。如今,多使用皮下和肌肉注射前列腺素烯醇的方式治疗奶牛的卵巢囊肿,也可适当注射促黄体素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连续用药15~30d内即可缓解症状,奶牛的发情周期也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上述治疗方法未取得明显效果,还可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的方式治疗奶牛的卵巢囊肿。注射完成后,需要密切关注奶牛的卵巢是否出现变化,直至痊愈为止。
2.4 奶牛持久黄体的防治措施
奶牛持久黄体的治疗同样可利用中医和西医2种方式。西医多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为病牛注射前列腺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卵泡激素,注射前需要密切关注病牛的状态,严格控制注射剂量和注射次数。完成注射后,需人工摘除持久黄体,摘除完成后必须及时为病牛注射维生素k,以防病牛出血感染。同时,可对病牛进行黄体酮注射,逐步缓解病牛持久黄体的状况。中医是利用松节油、鱼石脂与牛奶混合的方式进行灌服,也可结合病牛状况将菟丝子、熟地和阳起石等药材水煎灌服,服用3~6d,坚持服用后,奶牛的持久性黄体可得到有效的改善,是治疗奶牛因持久性黄体造成不孕症状的主要方式。
3 结语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奶牛养殖技术仍旧处于落后阶段。无论是较高的发病率,还是奶牛产奶量不高,都说明我国奶牛养殖技术有待提升,这些也是导致奶牛养殖成本不断提高的直接因素,甚至给经济效益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强化奶牛的疫病防治工作,提高奶牛产奶数量及质量,改善其经济效益。从源头入手,防治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维护奶牛养殖业发展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曙光.常见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思路[J].养殖与饲料,2012(7):44-46.
[2]李建福,胡新亮,高忠.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J].中国畜牧业,2018, 509(14):78-79.
作者简介:
董志(1989-),男,本科。研究方向:奶牛繁殖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