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2019-12-16宁宇涵朱宗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宁宇涵 朱宗友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日益加剧的文化交融和冲突的国际形势,各种思想观念不断发生融合和碰撞,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成长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文化视野比较狭隘,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知之甚少,对革命动乱时期的认知以及对我国革命文化理解不深入,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不够,价值观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文化自信; 培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5-0053-05

文化自信是在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我国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反映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蕴含着的时代精神。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意义

(一)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1]面对这一历史性任务,我们有必要集中力量,在实践中建立和坚定高度的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力军,需要用一种正确的立场和观念对待不同文化,过分的文化自负和文化自卑都不是我们所要提倡和坚守的理念,跳出文化自负和文化自卑的窠臼,坚定文化自信,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因此,培育当代大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支撑,朝着文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博学笃志,自胜勤行,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二)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全球化促进了各国文化更加深入交流,这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自然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与对抗的新形势,文化全球化使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复杂局面,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出现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新特点,大学生需要价值引导才能健康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帮助人们抵制诱惑,克服困难和挫折,坚持理想信念,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约束行为规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避免人生的航向偏离既定目标,规避违法犯错的风险。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大学生不能全面成长和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大学生把生命价值观的追求融入国家和事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自觉养成爱善思善行善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大学生正值青春的黄金时期,他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学习为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锻炼品德,扩大知识半径,实事求是,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提高综合竞争力奠定基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逐渐引入中国,奢靡主义、享乐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潮也涌入中国,“读书无用论”、“向钱看齐”等错误理念腐蚀着当代大学生,导致很多大学生出现了不理智行为,近年来,不少大学生深受“校园贷”、“网红潮”等问题影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促使大学生把所学的各种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质,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用已经内化的文化知识规范自身行为,达到知识、情感、意志和行动的统一,提高文化辨别能力,加强文化创新和文化创造力,从而不断加强个人的文化、思想和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让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及成因

在多元文化融合和碰撞的背景下,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一些大学生失去了文化导向、文化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失去了思想领域的主导力量。当代大学生对文化有坚定的信心,并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应该积极应对不同的外来文化并避免外来文化的腐蚀。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

1. 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之根。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了先秦各流派的争论、汉代儒学的兴盛、魏晋南北朝形而上学的盛行、隋唐儒佛道共存等几个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部分大学生文化视野比较狭隘,一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仅限于文化节日和传统习俗,如春节和清明节俗,对传统文化的渊源以及传统文化蕴涵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念认知不足,缺失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源力量。因此,新时代有必要提升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发挥中国优秀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2. 对我国革命文化理解不深

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之源。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有远大理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的有机统一体,有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文化,无论是对人民大众争取自由解放,民族谋求独立和国家实现富强,还是应对外来文化挑战,革命文化都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有力思想武器。这种革命文化的本质是打破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并且不断焕发出时代魅力。成长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社会环境安定,物质生活充足,对革命动乱时期的认识不够,对我们革命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不能完全理解革命时期革命祖先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部分大学生中蔓延。究其原因,生活在和平時代下的当代大学生远离革命时代,在西方文化和网络文化肆意传播的环境下,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系数较低。“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

3. 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不够

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之魂。改革开放后,政治形势稳定充满活力,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文化交流互鉴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发展充满了生命力。然而,改革开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经济压力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危机频发、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不强、生产安全事故依然存在、舌尖上的问题引起热议,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导向和文化认同问题上形势依然严峻。成长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文化视野比较狭隘,社会实践经验有限,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知之甚少,對革命动乱时期的认知以及对我国革命文化理解不深入,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不够,价值观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筑梦者和圆梦者,积极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事关自身人格品德的培养和自身角色定位重要选择,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努力成为担当传承和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新人。

(二)成因分析

1. 社会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不断显现出来,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城乡收入和贫富差距悬殊,产业结构正处于优化升级中,而中华传统的道德约束又深受各种社会思潮冲击,社会中的消极现象将对当地及其周边地区产生负面影响。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最终是要到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他们难免会看到这消极的社会现象,进而对社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这将使尚未形成社会逻辑思维的大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判断。这种不诚实、利益至上、精神追求淡薄的社会文化状态,也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文化自信心的缺失。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时,应加强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尽量减少大学生心中的矛盾,同时彰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高等院校文化教育课程偏少

高校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文化素质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为大学生迈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伴随着每年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和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高等院校大都从学生就业角度出发,在课程设置中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得很少,尤其理工类专业文化教育课程更少,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重视专业课程轻视文化课程的思想认识,实践中学习和践行文化价值理念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也有开设文化教育选修课,用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但这些课程多为选修课程,收效不大。这样的课程安排导致了高校人才和技能培训功能的过度强化,但未能很好地实现其文化教育功能,不仅浪费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3.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淡薄

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个民族的文化互联互通,造成了文化融合不可逆转的趋势。西方发达国家以更多、更快、更隐蔽的方式输出带有西方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加强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控制,推动其文化在全球中不断取得支配地位,使得弱小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衰弱。与此同时,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当发展方向和尺度拿捏不当时,人们容易丧失记忆、缺少深度思考的欲望,促进了快餐文化、消费文化等一些亚健康的网络文化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播造成了冲击,从而将本国优秀文化抛在脑后而被快捷的碎片信息冲昏头脑,削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独立、科学地思考和应对不同的文化思潮,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思潮中固本清源,促进我们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各种不同文化的冲击和融合,当代大学缺乏文化自觉意识,容易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影响和同化。

三、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途径

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力量,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撑。新时期,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直接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造培育文化自信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指出:“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先进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和重要载体,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促进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感知和理解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达到人民群众日常使用而不自知的程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培育文化自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因此,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并且身体力行,培育文明的社会风俗习惯,弘扬社会公德和美德,传播积极的社会正能量。

(二)促进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向大学生传播国家主流思想的重要阵地,也是掌握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方式。它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抵制错误的思想倾向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自信的树立和提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文化教育课程的系统培养,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合理设置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使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是身处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学承担者,与当代大学生有着直接接触,所以,不仅要引导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的思想倾向,而且要在混合信息中保持清醒的意识,以避免被错误的意识形态趋势所迷惑。同时,要促进高校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自觉继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培育当代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基本制度体系,成功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要有主流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与这些基本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就目前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支撑,民族复兴的源泉在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需要坚定民族复兴的信心。对于个人而言,文化自信是指在激烈竞争和不同文化之间频繁碰撞的背景下,与世界不同文明相比,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文化碰撞,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怀疑,丧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心。当代大学生作为文化自信的主体,必须确立自身的文化主体意识,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误导,充分利用中國优秀的文化资源,培育文化自信。

(四)把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文化领域错误思潮作出甄别和批判,而批判的标准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5]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深化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同。社会实践环节,由于形式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学科类型的实践需求,是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初步尝试,也是当今高等院校在学生课程设置中添加的重要内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的认知和把握。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文化教育的要求,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至关重要。实践活动结束后,集中讨论活动的感受,总结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质量要求。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化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帮助他们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让我国文化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其文化自觉的意识,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综上所述,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方略,我们从树立和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现状及成因分析、培育途径等三个视角,对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意义,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原则,向着文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及成因分析,我们要注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之根,但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点应牢牢站在当下,传统文化通过转化得以新生,外来文化通过当下消化得以择用,本土文化通过当下创新得以弘扬;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途径,我们应培育当代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把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推动文化体系自身的创新融合,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6.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1.

[3] 李学仁,李刚. 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加强改革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04-28.

[4]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

[5] 朱宗友. 中国文化自信解读[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35.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ulture

NING Yuhan, ZHU Zongyou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Marxism College, Fuyang 236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conflict, various ideas and concepts continue to merge and collide, which has had many adverse effects on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grown up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have a narrow cultural perspective. They have little knowledge of the essence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volutionary turmoil perio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their lack of attention to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Unstable values are susceptible to external factors. The 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era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spiritual outlook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refore,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Keyword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ultivation

(责任编辑:程勇)

收稿日期: 2019-06-29

基金项目: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文化自信基本问题研究”(SK2017ZD25)

作者简介: 宁宇涵(1989-),女,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朱宗友(1971-),男,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