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智慧图书馆现状研究与启示

2019-12-16吴闯孙波王春蕾李婧

新世纪图书馆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

吴闯 孙波 王春蕾 李婧

摘 要 论文对国外智慧图书馆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及内涵、智慧图书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外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发展现状,使我们对国外智慧图书馆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实践成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带给了我们许多啟示,帮助我们立足于自身实际,合理运用国外先进经验,早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之路。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研究现状 创新服务

分类号 G250.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11.016

Research Status and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Smart Libraries

Wu Chuang, Sun Bo, Wang Chunlei, Li Jing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foreign smart librarie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eign smart librari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smart librarie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mart libraries, and the innovative service model of smart libraries, so that we can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adopted by foreign smart libraries. It brings us a lot of enlightenment, and helps us to base ourselves on our own reality, make rational use of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explore the road of smart library construction with own characteristics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Smart library. Research status. Service innovaton.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率先是在一些欧美国家图书馆界提出,并在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实践,早在2003年,芬兰的奥卢大学图书馆最早提出了“Smart Library”(智慧图书馆)一词,此后学者Aittola M在人机互移设备国际研讨会上做了关于《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报告,他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1]。“智慧图书馆”作为“智慧校园”“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提出以来受到图书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国内也掀起了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潮,李一新[2]、朱红艳[3]、杨柳[4]等人利用可视化软件对国外智慧图书馆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对智慧图书馆研究发文的作者、国家、机构以及合作网络方面进行了统计,并利用共词图谱或关键词聚类的方法总结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点。南京大学陈慧香[5]、樊慧丽[6]等人对国外智慧图书馆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趋势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连朝曦[7]对国外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服务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介绍。可见目前对于国外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仅限于文献计量角度或智慧图书馆某一方面的研究,还需要不断加深对智慧图书馆内涵及其应用的理解。本文将详细分析国外智慧图书馆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实践成果,以期为我国各高校实现建设智慧图书馆的目标提供参考。

1 文献来源

本文利用权威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文献调研,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选择其核心合集(包括SCI-EXPANDED、SSCI、A&HCI、CPCI-S、CPCI-SSH和ESCI)、Current Contents Connect、KCI-Korean Journal Database、Russian Science Citation Index及SciELO Citation Index,以上数据集几乎涵盖了美国、俄罗斯及其他欧洲各国、韩国、拉丁美洲及南非等全世界范围内发表的权威学术文献,以“smart librar*”或“intelligent librar*”作为检索词在主题字段中检索,时间范围选择2003—2018年,文献类型不限,检索时间为2018年8月22日,共检索到文献92篇,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二次筛选,排除无关文献,最终得到文献22篇,获取全文进行精读。

2 国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

2.1 智慧图书馆的相关内涵

自Aittola M在2003年提出“smart library”即“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以后,国外不同的研究者对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及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阿拉斯加州图书馆协会副会长Wheaton K在《为什么智慧城市需要智慧图书馆:以阿拉斯加的故事为例》 一文中从建设智慧城市需要的角度来定位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和价值,Wheaton K把智慧图书馆比作了智慧城市的大脑,而智慧城市真正的大脑应该是一个能把人们联系到一起的中央地区,建立社会凝聚力,通过知识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这个地区就是智慧图书馆。重点指出智慧图书馆就像知识经济人身份的一种存在,为解决特定问题来提供知识服务[8]。

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Baryshev R A等人将智慧图书馆定义为基于信息交互技术的各种电子资源及专业服务,并阐述了智慧图书馆的内涵:首先,智慧图书馆要构造智能的环境,利用新技术改变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二是移动接口,让读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來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三是利用社交网络,群策群力,利用集体的智慧促进知识的创造与传播;四是保证图书馆各种知识库的质量与可用性,存放资源不是目的,通过一站式检索,让各种资源互联互通来方便读者使用才是目的,并要通过各种评估手段来监测资源的质量;五是个性化服务,根据读者的水平和需求来定制所需的服务系统。Baryshev R A认为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更为宽泛,其主要用途是服务,不仅是基础设施、人员、资源等,这个概念的特点更倾向于按照实现的服务功能类型来构造一个图书馆[9]。

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的Tara Z和 Hsia-Ching C采用Meta分析法对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及内涵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多种学术数据库共选定与智慧图书馆相关的文献40篇作为数据集,然后将这些论文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通过文本挖掘工具分析标题,发现第一阶段的“books”一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而第二阶段“service(s)”成为了第一位的高频词汇,这意味着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向读者服务为中心转变;第三阶段的高频词汇又发生了变化,“Information”和“knowledge”二词呈现出较高的频次,说明了智慧图书馆的定义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正从有形的书和服务向着无形的知识和信息方向转变。Tara Z等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以及RFID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智慧图书馆的定义也在发生着改变,但经Meta分析得出推动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两条建议:第一个总体建议是图书馆继续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服务和网站服务,通过加强在线服务来实现快速便捷的远程访问是成功建立智慧图书馆的关键;第二个总体建议是智慧图书馆员的培养是实现一个智慧图书馆的重中之重。此外该文还建议图书馆使用Web 2.0和社交网络服务,来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播[10]。

2.2 智慧图书馆中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物联网(IOT)范式的出现,大学校园正在向智慧校园的新概念演进,图书馆也不例外。根据这样的设想,智慧图书馆利用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网络,能够向读者和馆员提供范围广泛的高层次服务。例如包括智能书架与图书定位系统、座位预定系统、智能照明、空气环境监测装置、自动通风换气系统等。

美国梅奥医疗集团图书馆的Hoy M B于2016年发表了《智能建筑:图书馆未来的样子》一文[11],文中探讨了一些适合应用在智慧图书馆中的智能建筑技术,但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图书馆的发展需求,文章列举了当下适合在智慧图书馆中应用的一些先进的可行的技术:①智能LED照明系统,基于光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及控制电路系统,实时检测区域室内自然光强度和是否有人,可实现照明开启关闭以及亮度的自动调节;②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在电场作用下具有光吸收透过的可调节性,减少眩光和热传递,无需窗帘并大大降低空调能耗,电致变色玻璃还可以有效防止珍本古籍及其他文物褪色老化;③能耗效率监测系统,借助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测图书馆不同设备或区域的能源消耗情况及人员访问情况,通过数据对比,优化管理策略,达到合理控制能耗的目的;④基于移动设备的室内定位系统,可以帮助读者定位到所需的参考资料或服务。尽管这些技术对图书馆产生了诸多正面的影响,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使用读者数据要注意防止侵犯读者隐私;设备的投入需要大量的经费,后续的设备维护管理也需要投入人员和经费,但从长远来看,节约的能耗可以抵消投入上的经费。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位系统,国外有多位研究者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由于建筑物阻挡及定位精度问题,室内定位不可能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研究人员尝试了许多其他信号(RFID,Wi-Fi,ZigBee,蓝牙等)定位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许多图书馆开始应用RFID技术,如美国的杰弗逊国家公共图书馆、明尼阿波利斯市公共图书馆、圣安东尼奥市的图书馆等,广泛应用了RFID技术为读者开展服务。RFID技术在其他地区也开始逐步应用起来,在阿曼苏丹国中东学院图书馆建立了基于RFID和移动物联网技术的系统,用于精准提供图书信息[12]。罗马尼亚锡比乌大学图书馆采用了具有RFID标签的智能文献管理系统,开发了图书自助分拣、批量借还、整序排架、馆藏盘点、防盗等功能单元,并探讨了图书馆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理应承担保护知识自由的责任,呼吁图书馆界对RFID技术进行全面的评估,建立一套RFID系统的使用规范和标准,以防范RFID的不当使用侵犯读者隐私[13]。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研发了一套智慧图书馆中针对讨论小组的定位系统,通过该系统研究小组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发布讨论的主题、时间以及地点等信息,方便学生找到。该系统是基于低能耗蓝牙(BLE)和Wi-Fi指纹两种无线技术,特点是既单独支持蓝牙或Wi-Fi,又支持二者混合[14]。

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定位馆藏,读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输入所要查询图书的信息,该系统可以将书的详细信息以及图书所在书架的位置以数字化地图形式显示在触摸屏上,并可以引导读者找到书架,该系统与RFID解决方案不同,不需要存储每个书目单元的位置,只需给书的属性数据追加书架地理信息代码,极大地降低了成本[15]。

土耳其教育文化领域的顶尖院校卡迪尔哈斯大学设计了一套智慧图书馆座位预定系统,该系统硬件包括RFID阅读器、ARDUINO板、声音和温度传感器,软件是用编程语言C语言开发的,该系统显示可用和预定座位取决于RFID阅读器数据,声音和温度传感器数据可以供读者选择更好的研究区域,同时也便于管理员监控和管理图书馆的环境状态,ARDUINO则作为主控单元,读取传感器数据并进行控制,读者可以使用移动App或Web应用程序两种方式进行访问。智慧图书馆座位预定系统整体框架结构见图1,此系统不允许读者同时拥有多个座位,这使得图书馆的有限的座位得到了高效的利用[16]63。

图1智慧图书馆座位预定系统架构[16]63

2.3 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服务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Salem L指出,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角色以及和用户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7]。Kaklauskas A描述了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转变,智慧图书馆提供更为智能的服务,例如个性化服务、超文本服务、计算机辅助设计服务、知识挖掘服务和跨媒体服务[18]。这些服务都推动了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改变。

智慧图书馆中的个性化智慧推荐服务体系就是图书馆在监控网络和读者数据采集系统帮助下,来收集、分析、储存读者的活动信息,将读者行为产生的大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深入挖掘信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通过个性化推荐提供读者更加贴心的服务[19]。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Simovic A介绍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推荐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集成了多个数据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决策,使智慧图书馆成为了教学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图2表示了该系统的大数据框架,一共整合了5个方面的数据:①学生Moodle课程平台上选择的课程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信息;②大学在线书店服务器日志文件,即收集学生浏览及查询记录等信息;③从图书馆物联网(IOT)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即学生对图书馆中的纸质资源的使用数据;④从社交媒体网络收集的信息,例如博客、脸书等;⑤教育机构信息系统上学生的基本信息。这些数据利用Hadoop生态系统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最终形成基于用户的兴趣的个性化内容感知推荐,学生可以在系统上直接预约借阅推荐的图书,也可以通过在线书店进行购买。该文并对系统的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系统推荐后的图书,比未推荐之前借阅次数有显著的增加,证明了该系统对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以及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作用[20]504-505。

图2 智能图书馆多个数据源综合推荐系统架构[20]504

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型的大学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Baryshev R A等人提出了一套智慧图书馆通过个人账户支持教学和科研的集成服务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将用户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类别并分别施行不同的个人账户服务方案。根据调研用户需求,学生的关注点更多的是获取与课程相关的电子资源,而教师需要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则较多。关于第一类学生的个人账户服务内容包括:①借阅账户信息;②书目历史清单;③根据课程的推荐书目;④來自授课老师的推荐参考资源;⑤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在该系统中推荐的资源不需要再检索下载,直接即可获得pdf全文,且管理员也可根据该类账户进行统计分析,按需制定采购策略。关于第二类教师账户服务内容包括:①论文被Web of Science和Scopus收录情况;②论文被德国科学引文索引或其他数据库收录情况;③推荐期刊服务,即在该服务中教师输入研究领域及关键词,图书馆相关专家推荐至少10种期刊;④推荐参考书目服务,教师输入研究领域及关键词,图书馆相关专家在两到三天内会推荐不少于15本的参考书目;⑤自助检索系统,通过链接远程数据库教师可以检索期刊影响因子等信息;⑥论文推荐系统,帮助教师监控一些仓储库及社会网络收集本人论文的情况;⑦反抄袭模块,帮助教师提高论文质量[21]。

印度Manonmaniam Sundaranar大学的研究员Iyappan P提出了一套智能图书馆的动态借阅策略,该系统基于各种动态借阅策略来权衡图书向用户的分配。根据4个参数,即副本数量、使用频率、是否为首选作者以及在考试时间还是正常时间,定义不同的借阅时间策略,并通过编程实现。该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图书利用率,以使有限图书资源发挥最大效用[22]。

3 基于国外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与启示

3.1 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并注重效果分析

从以上论述可见,国外多位研究者的论文均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阿曼苏丹国中东学院图书馆、罗马尼亚锡比乌大学图书馆、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图书馆以及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图书馆的物联网系统,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图书馆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图书馆的智慧推荐系统,印度Manonmaniam Sundaranar大学图书馆的动态借阅系统均是实际正在应用的系统,上述论文是对实践经验的思考与总结,研究者还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其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例如对阿曼苏丹国中东学院图书馆建立的基于射频识别(RFID)和移动物联网系统,研究者从馆员和学生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来评价该系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和效果,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Simovic A对大数据智慧图书馆推荐系统的应用效果也进行了调研和统计分析,通过系统推荐后的图书,比未推荐之前借阅次数有显著的增加,证明了该系统对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以及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是有显著的作用的。这些通过实践检验过的系统对我国建设智慧图书馆更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我国学者们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尚处于概念阶段,使人们在看到“智慧图书馆”这个词后,无法想象出它应有的样子,对于技术的研究多是停留在技术本身的介绍,且不够深入,针对性不强。多数是基于某种技术展开对智慧图书馆的论述,并未体现出技术与图书馆的融合,对智慧图书馆实践应用系统的研究过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23],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实践成果,博采众长,加快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步伐。

3.2 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与教育环境融合并注重个性化服务

转型和创新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常态,国外大学图书馆陆续重新规划和阐释图书馆功能与作用,乔治华盛顿大学建立了图书馆与学术创新服务部(GW Libraries and Academic Innovation,,GWLAI),GWLAI与科研融合、支撑教学、支持学习以及实现资源共享[24];墨尔本大学在发展规划中明确图书馆是学校的科学研究架构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作为创造研究、教学与合作的学术信息环境存在[25],可见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化,服务于教学和科研依然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

国外多位研究者强调了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个性化服务,来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例如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Baryshev R A等人在阐述智慧图书馆内涵时也强调智慧图书馆除了要构造智能的环境与便捷的服务外,个性化服务也非常重要,根据读者的水平和需求来定制所需的服务系统。印度Manonmaniam Sundaranar大学的研究员Iyappan P提出的智能图书馆的动态借阅策略,即为一套根据大数据定制的个性化动态借阅策略来权衡图书向用户的分配。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的智能图书馆推荐系统与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基于个人账户支持教学和科研的个性化服务系统,目标都是使智能图书馆成为教学与科研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体系融入到整个教育环境中去,学生和科研人员面对的不再是无序的泛在的资源,而是经过过滤的、可便捷高效利用的并充分反映用户个性特征与需求的知识服务,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将提高广大读者和馆员学习和工作的自由度,提高时间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基于用户画像的个性化智慧推荐系统的研究,在CNKI数据库中,从2018年开始出现了10余篇此类的研究论文,但基本都是关于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框架和服务模式的理论研究,还没有个性化智慧推荐系统实际应用案例的研究报道,而国外关于此内容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3 智慧图书馆多元技术和设备融合并注重用户体验

國外在研究智慧图书馆技术方案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例如本文中迪尔哈斯大学设计的智慧图书馆座位预定系统,基于RFID技术实现座位预定功能以外,还提供基于声音和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方便读者选择更好的研究区域,同时也便于管理员监控和管理图书馆的环境状态,服务更加细致与人性化。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开发的智慧图书馆中讨论小组的定位系统,单独支持蓝牙或Wi-Fi两种通讯方式,读者移动端打开其中一种通讯方式即可,且该系统兼容发布通知的功能。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使用的GIS馆藏定位系统,支持通过移动终端显示图书所在书架的位置并可以通过电子地图引导读者找到书架。

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也在座位预定及馆藏定位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例如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也采用了图书馆座位预定管理系统,读者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像网上购买电影票选择座位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看书座位以及预定使用时间,但在环境状态监测方面还有欠缺。南京大学图书馆引入了多媒体导航触摸屏,该触摸屏除了展示图书馆的相关信息,主要的功能是可以为读者规划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读者在屏幕设定目标,虚拟人物就会以最短路径走到目的地,但还不支持移动终端导航功能,可见在运用新兴技术使读者获取资源和服务更加便捷和智能化方面,还需多借鉴国外的技术和经验。

3.4 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与本馆实际结合并注重发展自身特色

通过对国外智慧图书馆研究文献的分析,可见国外建设智慧图书馆也没有统一的路径可寻,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仍然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智慧图书馆是一个科学系统,且需要依靠较大的投入、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源,做好科学系统的规划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个顶层长远规划要解决系统升级对接、建设时序、建设目标等一系列长远和重大问题。如果没有科学规划,必然造成技术升级的重复建设和顾此失彼的混乱局面。因此,建议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每个馆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忘却图书馆的本来属性——为读者服务、为读者启发智慧,不要简单认知,更不能盲目跟风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有步骤地发展自身特色的“智慧图书馆”。

4结语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一直以来,图书馆总能抓住机会发展,不断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大数据时代,新的信息技术变革给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建设智慧图书馆是信息技术进步的体现和要求。我国目前针对智慧图书馆研究和建设尚处于探索及初步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虽然引起了各界对智慧图书馆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多数仅在做一些前期基础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国广大专家学者研究学习国外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

参考文献:

[1] Aittola M, Ryhanen T, Ojala T. Smart library: 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C]//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 2003:411-415.

[2] 李一新,黄案敏.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7,39(10):124-130.

[3] 朱红艳,蒋鑫,陆和建.2004年—2014年国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图谱构建与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2):67-73.

[4] 杨柳,邵波.国外及港台地区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及作者合作现状探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4,(10):80-86.

[5]  陈慧香,邵波.国内外图书馆机器人发展演变与趋势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22):2-6.

[6]  樊慧丽,邵波.国内外图书馆机器人的研究应用现状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7,36(6):88-94.

[7]  连朝曦,邵波.国内外图书馆基于位置服务的研究与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6,(6):85-89.

[8]  WHEATON K, MURRAY A. Why smart cities need smart libraries: Stories from the Alaskan frontier[J].Km World,2012,21(4):16-16.

[9]  BARYSHEV R A, BABINA O I, ZAKHAROV P A, KAZANTSEVA V P, et al. Electronic library: genesis, trends from electronic library to smart library[J].Journal of Siberian Feder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2015,8(6):1043-1051.

[10]  TARA Z, HSIA-CHING C. Getting smarter: definition, scope, and implications of smart libraries[C]//In Proceedings of the 18th ACM/IEEE on Joint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braries. ACM,2008,403-404.

[11]  HOY M B. Smart building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ibrary of the future[J].Medical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2016,35(3):326-331.

[12]  PANDEY J, KAZMI S I A, HAYAT M S. A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of smart library systems using IoT[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COM Technologies and Unmanned Systems. 2017:193-197.

[13]  REPANOVICI A, TURCANU M, CRISTEA L. Smart library: RFID implementation in libraries[C]// Wse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nowledge Engineering and Data Bases. World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Academy and Society (WSEAS),2009:523-526.

[14]  ANTEVSKI K, REDONDI A E C, PITIC R. A hybrid BLE and Wi-Fi localization system for the creation of study groups in smart libraries[C]//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ING Conference. IEEE,2016:41-48.

[15]  AGUILAR-MORENO E, MONTOLIU-COLAS R, TORRES-SOSPEDRA J.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for academic libraries: towards the smart library[J].Profesional De La Informacion,2016, 25(2):295-302

[16]  ARSAN T. Smart Systems: From design to implementation of embedded Smart Systems[C]// Honet-Ict. IEEE, 2016:59-64.

[17]  SALEM L, CRONIN B, BLIS L. Chapter 3: Smarter together[J].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 2012,48(8):17-21.

[18]  KAKLAUSKAS A, ZAVADSKAS E, BABENSKAS E, et al. Intelligent library and tutoring system for brita in the PuBs project[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operative Design, Visualization, and Engineering. Springer-Verlag,2007:157-166.

[19]  周玲元,閆思琪,朱翔宇.“智慧图书馆”情境感知服务模式及评价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21):23-30.

[20]  SIMOVIC A. A Big Data smart library recommender system for a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J]. Library Hi Tech,2018,36(3):498-523.

[21]  BARYSHEV R A, VERKHOVETS S V, BABINA O I. The smart library projec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ervices for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activity[J]. Electronic Library, 2018, 36(10):535-549.

[22]  IYAPPAN P, ABINAYA R, GAYATHRI G. Smart online library using dynamic access policies-A service oriented approach[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IEEE,2015:355-359.

[23]  李伟超,贾艺玮,赵海霞,张柳琪.近十年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18,38(3):171-176.

[24]  刘万国,黄颖,杨贺晴,李梦.“学术交流新生态与图书馆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4(6):10-15.

[25]  聂华.转型中的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重新定位、重塑功能、重现价值[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6):41-49.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
“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与创新服务挖掘研究
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