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掘资源 实践成长

2019-12-16陈琪芳

黑河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语文实践综合素养教学资源

陈琪芳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是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乎学生语文教学内容、学习空间拓展外延,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性运用,更是教师践行立德树人大语文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既立足文本,又超越教材,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自我、生活、社会中,挖掘语文实践活动资源,丰富课程活动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显时代气息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历练成长,提升素养。

[关键词]教学资源;语文实践;综合素养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时代发展、课程改革、素养提升的必然产物,是语文教师共同的呼唤。小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而且需要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实践运用、自主创新等综合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充分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因此,努力挖掘教学资源,有利于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建立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语文学习的体验,将语言文字运用于生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一、教材立本,提炼主题

语文综合性學习以教材为本,立足于文本教学主题、单元编排主题、单专题学习主题,进而开发学生活动主题内容,指引学生将学习的视野由课堂走向课外。

1.立足文本教学主题

比如,教学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学生会将目光投向家乡环境现状,家乡富裕,许多人家盖起了小洋房;镇上水泥路变宽、变长,家乡许多特产可以走向远方。但是,家乡河流随意排放人畜粪便,将生活污水排入河中,鱼虾不见踪影。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环境保护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与感受,结合文本,可以开发这样的活动主题——“家乡河流生态探察”,学生通过探察家乡河流的河水、动植物和沿岸的环境,对探察记录和照片进行总结,制作手抄报。可以倡议学生都当环保特使,走向村委会了解将生活垃圾堆放和处理的现状,提出改善环境卫生的呼吁,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划策。

2.依托单元编排主题

比如,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文章为《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和《梦想的力量》。通过学习,学生感受战争时期、和平年代许多感动的人物,他们高贵的品质和伟大的形象清晰地留在学生的心中。以单元编排主题开发活动主题——“心中的榜样”,可以引导学生寻访身边的感动人物,可以是远赴西藏支教的大学生,可以是抗洪救灾的民警、武警,也可以是班级里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在指导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采访计划,写好访谈提纲,了解榜样的成长历程、主要经历和榜样鼓励我们的话语。在学习实践中,感受榜样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学习英雄人物的美好品德,在人生道路上大步向前。

3.着力专题训练主题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难忘小学生活”,设计了我的毕业季之“足迹点点说成长,情意深深话别离” 系列主题活动。教师提出建议,开展可行性的活动方案,开启小学生活中难忘的回忆,寻找班级足迹和自我成长点滴,制作班级成长纪念册,了解毕业典礼的基本程序,让学生策划一场毕业典礼,以快乐、感恩、理想三大主体活动为内容,设计毕业留言墙,布置会场。丰富多彩的小节目调动了师生情绪,表达了对母校的恋恋不舍和对师长的感恩,在团结合作、人际交流、组织策划和展示过程中发现自我,积累情感,锻炼能力。

二、学科融合,整合主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贵在综合,从本质上解读,确立整合了不同事物的相互联系,不是简单机械地将所学知识进行拼凑,而是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有机融合,打通语文与众学科之间内部与外部的相互联系。比如,教学六年级《各具特色的民居》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感受,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可依据文本内容、学生实际和学科融合等思维挖掘活动资源。

主题活动一:“漫步建筑长廊”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祖国各地民居的图片资料,感受处于不同气候、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生活方式下的人们,建筑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指导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实地调查、询问、讨论、信息整理。通过分类比较北方民居与南方民居的建筑材料、屋顶形状、内部结构,根据气候和环境等情况,设计柱状统计图,对民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投影PPT,举办“新闻发布会”,开展中国民居摄影展评,将最具特色的民居典型代表进行直观呈现。

主题活动二:“乡韵悠悠,走进家乡古堡”综合性学习活动。依据校本教材,选择南方地方特色建筑——“土楼”作为探究主题,感受其古老而独特的魅力。观察土堡回廊方形或圆柱墩柱、跑马道上的柱子,开展“纸结构承重比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用一张A4纸和透明胶设计一个承重结构,结构为一个整体,设定固定高度,将纸结构放在讲台上,用语文书作为重物,进行小组PK。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比较,分析整理,像建筑师一样思考,感受土楼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当时的科技水平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主题活动三:“老建筑的去和留”。社会在不断进步,那些年代久远的的老建筑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淡出人们的视线。了解规划部门城市建设的统筹安排,对老建筑保护的举措,文物专家对老建筑去留的评估与建议,老建筑背后那些尘封却持久弥香的老故事,国家对老建筑制定的法规与各地的成功做法。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上网阅读相关资料,实地采访,小组合作完成展示探究成果。开展“老建筑去留”辩论赛,“老建筑知多少”知识问答,撰写“走进家乡老建筑”调查报告。以此了解古老建筑,在见识历史和保护历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生活为源,设计主题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的归宿。综合性学习应指引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在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主题探究中提高生活能力,寻找幸福,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言,让语文为生活需要和个人发展服务。

1.融入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的心灵港湾,活动资源饱含亲情与责任。比如,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家庭联欢会”“家庭会议我主持”“给父母的十条建议”等活动,学生走进家庭生活的点滴,感受父母生活的辛劳,对家人多加关注,培养生活能力。

2.走进学校生活

“学校即社会。”学校生活丰富多彩,老师和同学、大课间活动、校史校友、书吧守则等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视野。“走进红领巾广播站”“我是阅读书吧小义工”“七彩课间我作主”“班级布置我能行”等,都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当学校小主人,有计划,有合作,有分工,在体验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具有真实的情境性,师生互动交流有了更有效的交互性,写作源头更具鲜活的主题内容。

3.走向社会生活

社会是五彩斑斓的世界,有无限开发的活动资源。可以开展社会热点問题、新闻事件等主题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比如,指导学生贴近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走近“留守儿童”或“独居老人”,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整理调查所得,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再如,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围绕“营养早餐我作主”“书包减肥记”“手机变身术”“校园保洁在行动”“毕业考试焦虑应对策略”“‘我的球鞋变白了——盐、醋的妙用”“我的粘斗士”等生活小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资料,写策划书,动手设计办小报,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随着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找到了土壤,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意义非凡。

总之,综合性学习活动回归了课程的本质,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和教师备课的疏漏,将语文知识有效地综合运用,阅读与写作双线并进,语文课程与生活无缝对接。不断“挖”本地之源,“掘”学生之趣,设计适合他们发展和需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走出单一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给学生营造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全面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黄林力等.中小学综合性活动教学[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3]包建新.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语文实践综合素养教学资源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创新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