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智障儿童进行有效的认数教学
2019-12-16杨娇
杨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进步,人们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课程内容的教学与其他学校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且存在一定的难度,对特殊教育的学生来说,课程学习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本文根据智障儿童的自身特点,帮助智障儿童排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在教学方面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关键词]智障儿童;特殊教育;数学;兴趣
智障儿童指的是智慧明显低于一般儿童水平,在成长期间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的孩子。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欠缺,记忆力比较差,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由于智障儿童的这些缺陷,再加上数学较强逻辑思维,就造成了他们怕数学、厌数学的心理。教师要从新生认数开始引导学生,为学习数学知识打好基础。
一、培养智障儿童的自信心
萧伯纳曾经说过:“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曾经也有人把信心比喻成一个心理建筑的工程师。所以,当人类在思想上有了信心,就会潜意识地把它变成一种精神力量。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成为智障儿童心理的建筑工程师,让智障儿童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保持自信,不怕挫折,使他们的身心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那么,所谓的自信心就是我们用来衡量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实现目标和梦想的良好心理状态;同时,它可以开发个人的创造能力,在这过程中能够克服各种艰难的力量。而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某些原因导致大脑皮层受损,使他们在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上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常常被人歧视、冷落、甚至看不起。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帮助智障儿童排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
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社会的肯定。赏识让人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少了它,一个人的自信就会营养不良,甚至枯萎。赏识不仅给学生以关爱和期望,还给了他们自信心,所以要对学生说:“你很棒”“你行!”。对于智障学生,更要给予他们最真诚的爱,欣赏的眼光,信任的话语,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最棒的。大家都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先生,把自己聋哑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名赴美读研的大学生。如果说周弘赏识自己的孩子,那是做父母的一种本能,那么我们赏识学生,则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责任。尽管我们的学生有太多的缺陷,但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正确地看待智障学生的长处,从各种角度发现智障儿童的闪光点。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對正常儿童来说,兴趣是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对智障儿童来说也是一样的。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逻辑性强、概括性高等特点,而智障儿童的思维肤浅、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更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提高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1.用游戏的方法激发特殊学生喜欢数学课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有效途径,能够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首先,游戏是儿童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愉快、轻松、充满乐趣的活动,它既能为特殊儿童提供逃避紧张、愤怒、厌烦等不愉快情绪体验的条件,又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例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特殊儿童感受“1”和“许多”的概念。教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一只猫妈妈,许多小猫;捉到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黑的,其它是灰的;小的老鼠中1只是白的,其它是灰的……从游戏中让特殊儿童知道数字的概念,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
2.借助音乐的愉悦功能使数学与特殊学生产生共鸣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启迪智慧。
优美动听的音乐或歌曲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它极易感染孩子的心灵,特别是特殊儿童的情感易于激发、显露,对喜怒哀乐都容易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够以强烈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感情。例如,在认识数的教学中,利用歌曲数数儿歌“打老虎”:“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倒,碰倒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1、2、3、4、5。”智障儿童念唱这首歌时,可以同时数手指,记忆数的顺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掌握了知识,并且使他们在无形中感受数学。
3.借助 APP辅助教学能使学生对数学课更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APP游戏教学吸引学生,可以使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在教学中《宝宝学数字》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的概念;《宝宝写数字》《数字123》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字与其相似的物品、掌握数字书写;《数字连连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数字表示顺序、帮助学生认识数字的顺序;一首《数字歌》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旋律中掌握数字的形状特点。教师借助 APP辅助教学,把原本死板、无声平面的内容处理得生动逼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用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特殊学生的愉悦情感
数学课的开展是建立在师生共同构建的基础上,言语引导鼓励学生参加活动,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经常运用表扬、鼓励等方式,对学生的言论或行为给予肯定评价,调动特殊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的、个别的、口头的、书面的,当孩子回答正确时,教师如果置之不理,将会挫伤他的积极性;而当教师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语言表扬他时,会使孩子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从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像得小红花、笔、本等表扬、奖励方法在数学活动中的应用,能激发特殊儿童愉悦的情感。他们每一次得到小红花或笔、本时都会因胜利而欢呼雀跃,可以说在富于竞赛和刺激的游戏中,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十九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在他看来,生活是孩子发展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是良好的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就是生活。也就是说,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也不能缺少教育。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让他们在生活中增长经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具备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从而保证孩子的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杜威的理论指导下,又进行了修改,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认为:行是知之始,唯有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能有真知。智障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某些原因造成智力低下,学数学就显得格外困难,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需要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培养和发展他相应的能力,矫正他们的缺陷。培养智障儿童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数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之中,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实行生活化教学。把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教学训练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训练形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增长知识,提高他们实际生活的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用爱心浇灌
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和能量的来源。但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世界。”爱,可以缓解智障学生自卑的心理情绪,消除误解;爱,可以唤起智障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都有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左手是爱,右手是专业。用自己的专業技能化解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矛盾问题,用爱心将快乐融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微笑去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并注意学法设计和施以技巧指导,使学生在师生共建的、极富情趣的教与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获得协调发展,在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师生一起品味成功的喜悦和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翟红立.智障儿童自信心的培养[J].中国少年.科学家,2016,(16).
[2]何晓燕.浅谈如何提高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A].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8,(06).
[3]徐敏.音乐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文学教育,2017,(02).
[4]王晓敏.愉快教育在特教数学课堂中的实施[N].科学导报,2013,(01).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