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短板与质量纠正
2019-12-16白芙蓉
白芙蓉
【摘 要】在审计工作中,建筑施工企业一直是行业普遍关注的重点,除了要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以提升绩效外,还应通过跟踪审计确保施工任务顺利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工程结算收入不准确与虚假现象,这些审计短板的存在让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行遭遇了极大困难。因此,除了要让施工企业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性外,还需要借助联合审计优化内部资源、借助垂直审计重塑审计体制、借助隔层审计解决典型问题、借助审计外包整合社会资源,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创造必要条件。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审计短板;质量纠正
近年来,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促使施工企业需要以战略的高度加强管理,以此提升其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内部审计被视为影响施工成本和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也是建筑施工企业获取管理效益、强化综合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虽然部分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设计和制定方面相对健全,可是内部审计人员多以财务人员为主,审计以绩效审计为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以战略的视角认识施工市场的新常态,通过转变审计工作思路和进行审计机构改革,切实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在这一过程中营造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新环境,以释放企业活力,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发展质量。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及类别
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界,内部审计都被视为审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升审计质量可以让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促使其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还可以约束企业行为,保证审计质量与企业运行准则保持一致。
1.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指对企业相关业务与控制予以独立评价,以界定是否遵循现有的方针与程序的活动。在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构建了风险管理系统,内部审计一般可以担负起风险管理的作用:(1)内部审计对企业来说,能够在相关部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这是因为,企业相关部门存在内部风险,不同管理部门还会共同承担来自内外部的综合风险,借此可以防止由于错误决策而产生的风险。(2)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相关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能够发现企业施工生产、物料采购、工程回款、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层面的管理漏洞,借此识别和规避风险。(3)内部审计能够深入至企业管理十分细微的部位查找问题,然后分析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原因的合理性。这一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要以风险发生的概率为参照,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和防范风险。
2.内部审计的类别。
(1)资金审计。在建筑施工项目全面完成以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项目实施进程予以全面效益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要按照项目目标责任书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借助分析工作找到未能完成指标的要素,以保证项目质量责任制的权威性与严肃性。(2)结算收入审计。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日常核算应该依据合同法的要求进行,依据合同完成量的占比予以核算,也就是说,要依据监理工程师签署的验收进度状况对财务入账情况进行处理。通常来说,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竣工之后获得工程决算金额,以此确保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3)成本和费用审计。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工程,其中的材料成本被视为整体成本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对材料成本进行内部审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材料消耗会关系到建筑施工的整体造价,也会决定工程的开展和推进,还能够对目标成本起到关键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要据此采取合理而有效的审计模式。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短板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只有一些较大型的集团化企业中有内部审计机构,其原因在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实践起步较晚,在对内部审计理解和管理方面并不深入。这样一来,不但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相关审计内容也不够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以传统事后审计方式为主,这不但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审计手段单一、审计组织的有效性缺乏,还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技术缺位、后续审计缺位、意识缺位、审计人员素质缺位等问题的存在,让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面临诸多管理漏洞。
1.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技术缺位。
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以手工操作為主,在审计实践中更多的是借助会计账本、表册和凭证等完成审计任务,无法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此外,在审计途径上,很多审计人员对计算机、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显得滞后,加之其学习步伐缓慢,使得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的内部审计无法取得理想中的成效。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内审机构的工作以审计业务为主,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并不系统和科学,缺乏全面认识,使得审计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指导和监督无法到位。
2.建筑施工企业后续审计缺位。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后续审计缺位的情况,其工作的标准主要看审计报告内要求工程项目部门对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意见,以及这些意见是否得到了落实,提出的建议是不是得到了采纳,以及验证提出的措施是不是与实际相符。这样一来,不但无助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和对审计风险的规避,还会让内部审计工作停留在前期审计环节,无法对审计意见之落实情况予以跟踪,更无法第一时间督促相关部门和所属单位予以整改,而这势必会稀释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3.建筑施工企业的审计意识缺位。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与作用的认识缺位,一些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在企业内部设置审计部门并不是自愿行为,而是出于对上级检查的应付,以及为了满足企业升级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随意撤销或者成立内部审计机构,也可以随意增加或者减少内部审计人员。比如,把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归入到其他部门,或者将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精简然后纳入到财务管理部门,亦或是将其从财务管理部门剥离出来之后再去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这样一来,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不精准定位使得内部审计无法在企业组织中获得较高地位,让大量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显得相对被动,内部审计人员也无法真正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
4.建筑施工企业审计人员素质缺位。
建筑施工企业内审人员一旦在审计实践中出现了越轨的行为,就会想办法找关系进行解决,这不但消减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威信,也影响了企业和审计的形象。此外,部分內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较差,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数之前从事的是会计工作,知识相对单一,这些内审人员在深入到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审计时,不但不会提升审计质量,还会降低审计效率。当然,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位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内审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有待提高,有很多审计人员缺少独立审计的思想,甘愿服从于上级管理者的意愿从事审计工作,甚至也有一些内审人员信念不坚定、责任心有待提升。
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纠正策略
经验表明,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的特征,才能确保施工资金的正确使用,才能让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此,除了要让施工企业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性外,还需要借助联合审计优化内部资源、借助垂直审计重塑审计体制、借助隔层审计解决典型问题、借助审计外包整合社会资源,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创造必要条件。
1.借助垂直审计重塑审计体制。
按照已有的经验,建筑施工企业在整体信息系化程度方面较之于金融等其他行业存在显著差距。为此,应该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垂直管理,让其内部审计在管理模式方面从条块分割的状态向本级企业与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的双重管理范式转变。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范式也要按照层级差异而有所不同,以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2.借助隔层审计解决典型问题。
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隔层审计指的是通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开展的、通过下一级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业务类别,此类业务一般是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或者是典型问题。比如,基层内部审计机构在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审计时,如果发现其中存在显著亏损,在确定导致亏损的责任时,就应该回避企业层面原因带来的亏损,而把有关亏损责任分解到基层审计部门,去寻找更多的客观因素,借此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之独立性。
3.借助审计外包整合社会资源。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可以借助审计业务外包的形式进行。期间,要关注审计业务承包方与外包业务的选择,借此对审计资源进行整合。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外包业务之承包方时,应要求其具备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其中,独立性要求业务承包方和审计对象在实质上和形式上都不存在利害关系;专业胜任能力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聘请有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和造价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此承接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业务,提升其经济性、效率性与互补性。
4.借助联合审计优化内部资源。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应该注重监督合力的打造。在审计业务实施的层面上,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在确保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基础上,联合企业相关方面的监督力量组成审计组,借助专家资源,强化审计组专业审计的胜任能力,提升审计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并借此给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而在审计成果的视角上,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注重和纪委监察部门的配合,让两者进行对接和资源整合。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流程落实到位,确保企业效益和客户利益获得双赢,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8号确定,自2014年10月25日起施行)。2017年12月,河南省漯河市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内审工作的实际,以加大对工程的效能监察力度为出发点,围绕内部审计和企业管理工作展开,看其是否落实到位。同时,关注施工预算的编制情况,施工设计及预算编制的审核、审定情况,以及施工方案的确定和答复情况。甚至在施工开竣工报告、施工“三措”审批及中间检查环节都加强了检查。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施工质量,审计人员还重点考查了工程材料采购情况,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施工合同的签订情况以及各项费用的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客户对建筑施工的满意情况等,通过调查、分析和研判,最终得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信息。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正在从传统监督、评价,转向监督、评价和咨询服务,以往的“监督导向型”审计正在被“服务导向型”审计取代,审计重点也从单纯财务收支审计转到了以效益型为主的管理审计。
参考文献
[1]潘新元.新常态下建筑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探讨[J].审计月刊,2017,(6):46-48.
[2]林丛.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6):214-215.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