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锡器创新设计研究
2019-12-16张晓霞
【摘要】本文以客家传统锡器为研究对象,重点选取连城四堡锡器为切入点,分别从古代传统造物、现代设计方法、后工业时代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设计中传统造物意识与现代设计的异同点,梳理、总结客家锡器变迁规律,旨在寻求其现代发展之路。
【关键词】客家锡器;创新设计;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S93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中国传统工艺设计乃是世界艺术设计历史的渊源之一,曾广泛地应用在中国农耕时期衣、食、住、用、行等各类器物中,其设计科学、实用功能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和勤劳。现在集中的地区主要在浙江永康、山东烟台、河南道口、云南个旧、福建四堡等地。本文将以客家锡器手工艺制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梳理、总结客家锡器变迁规律,探讨设计中传统造物意识与现代设计的异同点,寻求其现代发展之路。
一、客家传统手工锡器制作概述
客家人是魏晋以来北方人在躲避战争南迁过程中对自己的称呼,表达出对故土的留恋和不舍,赣南、闽西、粤东是客家人主要聚集地区。过去,客家人对于锡器的使用范围非常广,包括日常用具和红白喜事的礼器,但是它在时代的潮流中面临的问题堪忧,锡器的使用、礼仪功能基本丧失,制作的锡匠也逐渐变少,现在福建省连城县四堡锡器制作技艺作为赣闽粤地区制锡的代表,也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一[1]。
二、客家锡器创新设计研究
(一)传统造物与现代设计的比较
人类在主动造器的初始,便有了设计思想[2]。先秦时期的《考工记》一书就以“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准则对器物的制作方法做出具体归纳,是中国设计学的本源。客家锡器沿袭了传统造物的基本思想,并结合客家特定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活、地域环境等因素,在不算太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套闽西客家社会特色的锡器。四堡打锡虽由苏州引入,但他们创造出来风格不似江南地区锡器华丽、高雅,也不似北方锡器粗犷、豪迈,锡器的功用性是他们造物最直接的目的,体现了改造自然中朴实的造物方式,体现灵活、便捷的设计思想。
现代设计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而兴起,不同的国家在时间上的划分不尽相同。中国的现代设计诞生于在1840年前后,從学习西方的技术开始,延续至今 [3]。以工业时代为背景的现代设计,生产方式以机械化为主,产品生产标准化,强调功能至上。注重物质价值,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设计与生产分离,人们分工劳作,设计师责任明确。另外现代设计以商业市场为目的,为了吸引消费者鼓励设计创意、创新,以求产品款式或者功能的新颖,甚至培育了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方式。
现代设计是以系统设计为特点,成本投入低,生产效率高。传统客家锡器造物方式则是经验式设计方法。传统造物从设计到制作均由同一个人完成,体现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色。器物通过工匠双手的具体把握、总结,赋予了功能与造型,赋予产品温度和精神寄托。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器物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定的区域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却鲜有创新,也就成为今天发展的短板。
(二)时代发展下的现代设计新趋势
当现代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后各种矛盾凸显,自然环境恶化、缺乏情感寄托、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为社会所诟病,人们开始思考未来社会如何发展,消费者对设计作品、传统文化的情感需求报以更高的期待。
人们关注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张生态设计。生态设计是重新建立起来的一个以环境友好为宗旨,将设计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纳入一个整体的系统之中加以考量[4]。曾经的经济发展牺牲了自然环境作为代价,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际和谐”提供了条件,大量减少了高能源、高污染的生产模式。中国古代传统造物的自然观:人—器—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遵循着这一法则,符合了历史发展潮流。
工业革命下主张的机器美学、技术美学转换为后工业时期的的生活美学。生活美学的首要变化来自于审美观的变化,本土化的生活美学在中国本土始终占据着主导[5]。传统手工艺体现中国独有的东方气息,这是一次审美的本土化回归,带有本土文化和审美内核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体现的工匠精神。赫伯特·J·马勒在《往昔的价值》一书中对传统工艺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提到:“他们奠定文明的基础;它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它的艺术传统、民族传统、宗教传统”。现代设计从强调物质价值到生态设计、本土设计,都是基于中国传统特色而提出,是现代生活美学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后工业时代社会对标准化工业品的需求减弱,注重产品和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购买者能够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后工业时期客家锡器产品开发
现代社会进入到后工业时代是传统手工艺回归的机遇。手工的艺术决定它的价值不同于标准化的商品,它的价值在于所内涵的文化、思想、美学。但是也只有通过技艺的物化,也就是生产使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客家锡器复兴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还需要设计的介入,在梳理传统造物等特点的同时还要把握现代设计方法。现代设计从人的因素、材料的因素、技术因素、思想因素、审美因素都与传统造物意识形成差异,避免简单地切断过去和现代一脉相承的历史脉络,客家锡器才有可能出现新的转机。
传统锡器首先保留物用层面的正常功能。客家人家家户户都有酿制米酒的习俗,暖酒、饮酒等相关活动的盛器必不可少,是广泛使用的一种器具。现在在当地的酒宴上还能看到使用锡酒壶招待客人,锡酒具系列仍然是客家生活经常使用的盛器,体现出客家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根据现代消费市场或者根据现代生活方式设计不同功用和新颖形态的产品。如茶具,无论是家中会客还是商务接待,都是现代社会社交的重要媒介,闲置的时候还可以作为空间的陈设艺术之用。需要注意的是民用之器与私人收藏的艺术精品不同,应考虑大众的消费水平,利用科技发展之优势,借助现代机器,在局部位置用手工制作,以实现手工艺的价值最大化。
其次是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旅游文创产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游客旅游的目的从走走看看发展为文化旅游、创意旅游,带有体验消费、情感消费的产品备受追捧。文化价值是旅游文创产品优劣的评判标准。四堡周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环境有连城冠豸山风景区、四堡玉沙桥、汀江龙源门、连城天一温泉;有耕读文化相关的四堡雕版印刷、四堡大书坊、培田古民居,还有红色旅游、民俗游等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不仅要要符合现代的审美,还要给游客新奇感、亲切感,通过现代设计语言拉近器物与游客的距离。
人是现代创新设计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手藝人因素。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手工艺市场逐渐活跃,但是经验丰富的手艺人又逐渐老去。传统手工制作的器物更离不开工匠艺人的“千锤百炼”。笔者在田野采访精艺堂第七代传人时,说到锡器20余道的工序中,最影响锡器品质的是器物造型的打造、零部件的焊接以及器具的纹样雕刻三个步骤。每一道工序没有过硬的功底,就无法制作出一件精美的锡器,包括在打造的过程中由于锡金属熔点低,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如何修复等都考验着手艺人的技术经验;另一方面,除了要有工艺精湛的打锡师傅,还需要创新设计思维。现在的手艺人多是上了年纪的,知识结构单薄,个体素养差异性大。通过设计师的介入,可以对传统美学和现代创意的理解,以艺术为手段将客家锡器融入现代生活,将传统文化融入产品创造附加价值,更好地赋予情感特征,唤起传统文化和场所的认同。
四、总结
客家传统制锡工艺只是中国传统民俗用具的一个支系,生产的风格朴实无华,也没有深邃的寓意,但反映了当时的自然观、物用观、人际观,见证了客家文化形成和发展,它们成为研究客家民俗的重要器物。在生态设计、生活美学为主流的后工业信息时代,从传统文化入手,以客家锡器为载体,将现代设计的创新思维切入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发展,赋予产品情感和文化内核,是这门传统手工艺活态保护生产并且长远发展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聪.赣闽粤边区客家锡器探考[J].寻根,2017(5):48-50.
[2]王琥.设计史鉴.思想篇[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3]曹小鸥.中国现代设计思想——生活、启蒙、变迁[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8.
[4]刘小路.中国传统造物方式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失语现象透析[J].创意与设计,2013(6).
[5] 刘悦笛.“生活美学”:是什么与不是什么?[J].艺术评论,2011(4):22-24.
作者简介:张晓霞(1982-),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客家锡器创新设计研究——从设计方法讨论传统器物发展”(项目编号:JT18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