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仡佬族文化传承方式探究

2019-12-16虞慧岚刘万元宋明亮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仡佬族文化传承

虞慧岚 刘万元 宋明亮

【摘要】近年来,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逐渐得到重视,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很多民族传统文化仍然在快速流失,尤其是一些人口基数少、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传承方式大多以合而传之的方式进行,如场景式传承和情感式传承等,这类传承方式过程繁琐且对传承人要求很高,很难扩大文化影响力,传承速度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多数仡佬族年轻人不注重文化传承,从而导致传承断层的现象。本文在仡佬族文化传统传承方式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传统传承方式的局限性,进而探究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思路,提出合而传之与分而传之相结合的传承仡佬毛龙文化的方式,以元素传承方式为辅助,扩大仡佬毛龙文化的影响力,力图进一步唤醒仡佬族年轻一代对仡佬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为进一步完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可循之法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仡佬族;仡佬毛龙;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仡佬毛龙文化简介

仡佬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其95%以上人口居住在贵州省,民族历史悠久,曾经建立过自己的国家。作为仡佬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仡佬毛龙” 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是石阡仡佬族民间信仰表现形式的世代传承。仡佬毛龙文化主要通过在元宵节期间的仡佬毛龙节展现出来[1]。石阡仡佬毛龙节是在2006年成功申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

在实地调研中,通过访谈了解到,仡佬毛龙是中原龙灯传入仡佬族五溪地区与当地特色融合后的产物。仡佬族人挑选上好的竹子作为编扎龙灯的原材料,并称这些竹子为“竹王”,体现出仡佬族的“竹王崇拜”思想,而 “龙王送宝”的 “求子”正是“龙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表现。

二“仡佬毛龙” 的傳统传承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节日传承——场景式传承

“仡佬毛龙节”活动时段为每年春节期间。一般在正月十一左右,石阡县各村寨的毛龙灯队在县城相聚、竞相献艺,表演场面十分热烈,被吸引而来的专家和游客不在少数。

(二)节日型传承方式的局限性

1.有效影响时间短:除了节日前后几天,基本上看不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其它节日时间冲突,导致其他民族的人无法参与,甚至永远无缘了解仡佬族民族文化。

2.有效影响范围小:节日型传承都带有地域限制性,小范围活动,永远都是闭门造车。老一辈年纪越来越大,又少有新的年轻个体加入,导致参与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少,传承断层。

3.不能得到更多民族的认同:毛龙节活动时间处于春节,各个民族的习俗有所区别,所以仡佬毛龙的活动影响范围只能是仡佬族人,最多影响周边少数几个民族,不可能广而传之。

(三)情感式传承——崇拜传承

“仡佬毛龙”主要源自仡佬族民间“龙神”信仰,大多体现仡佬族人的龙崇拜思想。附属图腾信仰主要包括对“竹王”“盘瓠”的崇拜。对民间佛道的崇拜和原始崇拜也有所体现。“求子”的信仰活动跟“竹王”传说具有相关性,是生殖崇拜的直观反映。

(四)情感式传承方式的局限性

1.仅限于本民族崇拜信仰的人传承:仡佬毛龙崇拜信仰基于仡佬族特有的文化。

2.对传承者要求太高:传承者需要对毛龙的编织、贴纸、舞龙流程、龙符式熟练掌握,更要有深厚的仡佬文化底蕴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3.容易被误解为迷信:仡佬毛龙文化的崇拜信仰源于仡佬族神话传说,缺乏与进步思想相融合的过程,难免会显得落后,尤其是“求子”习俗容易被当作迷信。

4.具有一定的性别歧视:传统仡佬毛龙文化传承活动杜绝妇女参与活动,缩小了毛龙文化的传承者范围,近年来有所改善。

(五)手艺传承——毛龙的编扎技艺传承方式

石阡毛龙,鱼尾蟒身,有和“鸡颈龙”之分。编扎技艺颇为讲究。龙头前额高耸有“王”字相衬、浓眉大眼、龙角形状粗直,龙口大张、红唇白牙,嘴含龙舌,麻制胡须。龙须从两个鼻孔内分别伸出直达龙颈,龙头与龙身直接相连,是为“平头龙”。“鸡颈龙”则为龙颈部分呈“之”字形弯曲延伸与龙身相连。在龙的“肚子”里装上彩色八角灯用于夜间照明。加之毛龙本身色彩斑斓,夜间舞动之时,“灯球”随毛龙的龙身上下翻滚,腾空闪跃,美妙绝伦。有的毛龙灯队还配有一公一母两条“狗龙”相伴,使毛龙表演更加丰富精彩。

(六)毛龙的编扎技艺传承方式的局限性

1.工艺难度系数大:龙头构件较多,且非常注重比例,不然会影响美观,得不断地在心中模拟,否则可能会不断返工。

2.费时费力:通常一条毛龙需要成百上千条“火草杆”,破竹成等长的条,一根一根地粘贴事先剪好的碎布,然后再扎成一个一个的小圆,最后再一个一个地扎到龙脊上。

3.效率低:手工编织,效率低,利润少。

三、探究“仡佬毛龙”文化传承的新思路

(一)仡佬毛龙文化的传统传承方式问题总结

都是把一套技艺甚至整个文化活动流程合而传承,由于仡佬毛龙文化中各个传承要素都很复杂,对传承人要求特别高。

传统传承方式难度大、要求高,利润小,导致大多年轻人为了生计放弃传承而外出务工,这也是仡佬族毛龙文化传承陷入传承危机的原因之一。

节日型传承、情感式传承的有效影响时间短、有效影响范围小、民族文化认同感不足,所以不能使仡佬族毛龙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导致仡佬毛龙文化很难与其它优秀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显得格格不入。加之传承者青黄不接, 导致仡佬毛龙文化迅速衰微。

所以,为了减缓仡佬民族文化的流失,需要尽快找到更多的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仡佬毛龙文化的传承方式。所以,我们应该让民族文化走出去,抛掉民族分别,让真正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肩负起传承的责任,这也将是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二)仡佬毛龙文化传承元素与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相结合

文化元素是构成文化的小单元。民族文化元素传承就是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对民族文化的推广、传承提供助力的一种方式。文化旅游是当前中国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其中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便成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明最好的载体[3]。将仡佬毛龙文化进行元素提取并应用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仡佬毛龙文化传承断层的问题,而且能相对快速有效地扩大仡佬毛龙文化的影响力。

可从仡佬毛龙文化的基本核心要素开始提取元素。仡佬毛利文化的传承元素主要有“竹王”图腾、毛龙造型、各类场景元素、道具元素、符号元素等。可在此基础上将提炼出来的带有仡佬族民族特色的元素融入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

采取合而传之与分而传之相结合的传承方式。合而传之方式即类似仡佬毛龙文化的传统的传承方式,分而传之方式为将民族文化进行元素化,使之可以通过嫁接、转移、象征的方式进行传承[4]。以合而传之方式为主要传承形式,传承最为核心的仡佬毛龙文化要素,如龙信仰崇拜、毛龙扎艺、毛龙玩技、毛龙“龙符式”朗诵以及附属图腾信仰等,同时以分而传之方式为辅助传承形式,将仡佬毛龙文化进行元素提取并应用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来。借助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以提升仡佬毛龙文化的知名度为目标,促进协调仡佬毛龙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关系,这样一来,将会使仡佬毛龙文化的受众范围得到扩大,同时使更多其他民族同胞更加了解仡佬毛龙文化,甚至参与其中。

四、总结

以往的民族文化研究大多偏向人口多、地理位置好的大型民族。然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应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民族人口多少、所处地理位置如何,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本文以仡佬毛龙文化传承为例,分析探讨仡佬毛龙文化的传承方式,通过访谈、收集整理仡佬毛龙文化相关资料等形式,分析了仡佬毛龙文化传统传承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合而传之与分而传之相结合的传承方式。力求扩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旨在促进完善民族文化传承方式,尤其是地處偏远、所受关注度较低的正在快速流失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终达到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多样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天俊等著.仡佬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2]宋蜀华,陈克敬.中国民族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3]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2005(4):67-72.

[4]王志毅.设计中的多与少——设计元素的探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虞慧岚(1963-),女,汉族,江苏常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服务设计;刘万元(1994-),男,仡佬族,贵州铜仁,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文化创意设计;宋明亮(1980-),男,汉族,辽宁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与文创产品开发。

猜你喜欢

仡佬族文化传承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贵州省仡佬族音乐及音乐结构旋律浅议
仡佬族医药与水族医药对外来药物运用的比较分析
黔北民俗文化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