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在公立医院的实践分析
2019-12-16施小如
施小如
摘要: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对公立医院的核算模式、科目设置、财务报表等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个框架下分析公立医院会计实践的内容,探讨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之策,可以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实现政府会计制度在医疗领域的落实实效。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改革
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由政府出资创办的二类公益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开始实行标准统一、流程规范的平行记账制度。作为同类事业单位中首先实践政府会计制度的公立医院,其财务工作显然受到了深远的影响,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政府会计制度》为公立医院带来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模式
近十年里,公立医院经历了两次大的财务改革,一是在2011年推行了医院会计制度,二是在2019年实施了《政府会计制度》。相较于医院会计制度在核算模式上采用的混合制。如在应收款的坏账计提、资产的折旧计提上使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在费用和收入的确认方面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制度使用的平行记账,让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既是彼此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它保留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允许两种模式的存在,但是必须清晰的界定职责范围,这就让医院的财务信息成为两个独立的体系,完整的反映了医院的财务信息。
(二)要素与科目设置
《政府会计制度》除了之前设立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大要素,还增加了关于预算的三个要素,又把之前52个会计科目减少到了26个,仅从数量上看,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政府会计制度》更注重对资金各种状态的掌握,如医院的自有资金、受托代理资产等,这些既是医院运营的基础,也反映了公有资产预算、支出的真实情况。制度中规定了医院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必须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则不再计提折旧。我们可以认为,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衔接的更加紧密,对财务动态的把握更加及时和清晰。
(三)财务报表与附注
《政府会计制度》一共包含了8张报表,和八个财务要素相互呼应,实现了对医院各项资产以及收益的“全检索”。其中变动比较大的是,将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等取消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医院所有的资金流向都有一个清晰的轨迹,且因为资金报表的内容更加详细了,靶向性也明显的增强了。这对于公立医院的“独立存活”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二、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内容
(一)对应资产,清理负债
首先依据《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债权、债务的清理。对原来科目下的债权人、债务人进行拆分,将资产、负债出自的项目列明明细。医院的医疗纠纷赔偿也计入负债,这项工作是对前期工作梳理和总结的基础。其次,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它们的来源、类型、对应的待冲基金,需要从新旧两个制度折旧计提的方法上分别演算,再结合财政部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核对,特别关注变化的那一部分,做到账务报表和实物,以及财政部系统的留存数据一致。除去图书、文物等类资产不计提折旧,其他资产补提一个月后折旧。再有,医院的在建工程也属于清查资产,核实这些工程项目的性质、预算、执行等,所有信息都要和财政部的资产管理软件相符。医院还有历年滚存的净资产,它们大多以基金的形式存在。对这部分资产的清查,需要区分出财政资金、项目资金、自有资金三类。所有资金和负债的查验都需要上报财政部相应的部门。
(二)设置档案,建制规则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从侧面推动了数字技术、信息手段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针对不同功能和要求的财务服务软件核算账套、登记多层次、多维度的期初账套等,一面详实的记录了各种数据,一面将公立医院的大数据集合起来,帮助医院实现会计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为科學决策奠定了基础。医院根据定义成本分摊标准和规则,在各个科室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从源头控制医院的成本。再有,医院尽快建立会计平台,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到财务系统的通道,避免信息孤岛,实现总账、报表、明细的公开化。在技术上,数据接入的口径、节点、规则等也要做好保障工作。
(三)登记新账,编制科目
工作底稿对医院的财务信息有着重要的帮助。财务会计科目一般会在工作底稿中详细的列明财务会计科目的拆分、补记、调整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旧两种制度的对照下,新账中的相关信息是发生了出入,还是保持一致。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资金结算属于预算结余类科目,它与财政拨款、非财政拨款、拨款结余等科目,一起并入了期初余额的过账工作。这个阶段的工作可以说是整个财务工作中最重要也是难点最多的,考验着财务人员的知识架构、实践经验,因此和工作人员的职权是直接挂钩的。
编制新账各会计科目的科目余额表后,要做试算工作。通过科目余额的归集与试算平衡,得到的结果,可以发现财务人员在处理各项财务工作中发生的失误和可能存在的疏漏,给予修正的机会后,可以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四)负债编制,引入审计
进入到这部分内容,说明《政府会计制度》在医院的搭建流程已经进入尾声。编制负债表是让新旧工作做好有效地衔接,平稳过渡到新的制度管理下,也能让医院获得一次全面审视资产状况的机会,抓住精细化管理的机会,开展辅助核算的工作。这些内容实际上都是医院等待时机成熟后需要开展的工作。自然而然的,医院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也就得到了建立健全的机会。
在保证医院财务状况始终处于科学合理的范畴内进行的情况下,还是有必要引入第三方社会审计的。政府要向摸清“医院的家底”,也离不开审计的帮助。但是审计在进入医院财务系统时,必须是抱着协力合作的态度,通过审计完成的是变化与创新的助力,只有认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扎实推进健康卫生行业实施《政府会计制度》。
三、《政府会计制度》在公立医院实施的建议
(一)做好新旧工作的衔接
《政府会计制度》和原来使用的《医院会计制度》在内容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同。公立医院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发新的财务信息系统,将财务核算方式设立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平行记账的核算形式植入到系统中,实现财务核算的双重功能,使财务信息系统更好地满足医院新的财务情况。此外,为了让《政府会计制度》在公立医院发挥更大的价值,公立医院的会计科目还需要以新旧为标准,实现转换,根据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不同要求,适时地将会计科目中的余额进行转换,并做好资料的保存,方便信息检索和纠正,保证每一条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二)推进新体系的构建
公立医院进行预算,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获得上级部门的财政拨款,又能将这些款项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之前,医疗设备的采购并没有进入公立医院的预算系统,这就使得医院的财务信息“消失了一大块”,不能客观有效的反应医院的财务信息。在新制度下,公立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口径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是一致的,医院的预算管理系统既能横评也能竖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也就变得完整和充实了。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从旁推进了公立医院整个架构的完善。
《政府会计制度》的推出,是为所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提供指导和机遇。公立医院在这个背景下,也获得了改革的先机和理念的规范。因此,公立医院应该顺势而为,巧借东风,把医院内部的财物、负债做一次彻底的清查和登记,然后构建出新的会计核算管理體系,为公立医院提供强有力的物质要素支撑。
(三)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政府会计制度》归根结底是实现制度规范化。制度的建立和践行是以人为基础的,所以,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制度实施的重点。财务人员必须接受新制度的培训,同时非常了解旧制度的内容。培训后也要进行考核,一是制度内容的考核,二是制度方法的使用。任一项不合格,都不能上岗。同时,依据两个系统的不同要求对同一个会计对象编制不同的会计分录,为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清晰明了的财务信息,从制度上保证医务人员随时随地学习和接受监督,有效地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制度的执行不仅促进了公立医院财务制度的完善,也对公立医院持续更新、改进财务管理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接下来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对医院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他们适应“平行记账”,做好单位的财务工作,为管理者提供具备决策价值的财务信息,为公众医疗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宁.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原理在公立医院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 (09):448.
[2]蒋瑛.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变化及衔接准备[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 (10):90-92.
[3]郑大喜.《医院会计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标准的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7,36 (1):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