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捷贵 真诚 贯彻服务人生
2019-12-16卢庆霖杨欣诺刘晴川
卢庆霖 杨欣诺 刘晴川
【人物简介】
陈捷贵先生,中西区区议会大学选区议员,中西区区议会文化康乐及社会服务委员会主席,中西区健康城市督导委员会主席;加拿大联邦特许经理,加拿大特许工商管理学会资深会员,美国工商管理硕士,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中西区区议会副主席(08-11),中西区临时区议会主席(97-99),香港大学职员协会会长,香港高等院校教职员会联会司库, 2011年选委会界别分组选举港九各区议会委员,香港特区政府第一、二、三、四及五届推选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代表选委,长春社文化古蹟资源中心主席(2006-2016)。
二十年如一日地将服务贯彻始终,在任职的每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在中西区区议会大学选区民选议员的职位上,在香港大学职员协会会长的职务中,他数十年初心不改地坚守着服务的準则,並在一次又一次的竞选中获得连任的机会;来自选民的信任和来自会众的期待就这样形成了一面镜子,反映出陈捷贵先生的服务人生。
重在平日:诠释议员使命
香港中西区,众多商业楼宇、银行和政府机构纷纷在这里汇聚,殖民风格的建筑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作为香港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行政署所在地,中西区见证着香港发展的历史,並展现了香港最为繁华的一面。自1991年第一次当选议员开始,陈捷贵先生服务中西区大学选区至今,他在服务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感情。
“比较香港其他地区,中西区的议员工作稍有不同。”陈捷贵先生说。由於地区自身所具备的榜样作用,选区内范围宽泛、主题纷繁的民生问题,无论处理得好坏,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为议员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更高的要求。同时,陈捷贵先生所负责的大学选区情况也有所不同,这里既有包括香港大学在内的周边地区,又涵盖了建筑於半山的高档住宅区。地理和生活环境的差異塑造了两批迥然不同的选民,如何平衡不同阶层选民的诉求,这对议员的工作能力很具考验。
服务於市民,服务於选区,陈捷贵先生已经担任议员工作长达二十八年之久。提及使选民长期对议员工作感到满意的秘诀,他只用四个字便总结了他的工作作风,那便是“脚踏实地”。他说,重要的並不是在竞选期间想尽办法从市民手中获得选票,而是把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当做竞选一般去认真对待,从不懈怠,如此为市民解决问题。在勤奋中保持前後一致的工作作风,正是使他赢得选民青睐的秘诀。
就这样,与市民保持着密切的关係,深入选民生活当中,在各种民生领域中聆听选民需求,主动寻找问题的所在,多年间,推行“无障碍中西区”、建设部分双向扶手电梯、落成港岛西铁路的通车工作……他保持着服务的热情,身体力行地为市民解决着问题。除平日的快讯及宣传信息外,每半年他会为选区内的一万多名居民寄送一份工作报告,内将半年间的工作图文並茂、中西合一,逐一汇报,並鼓励选民继续提出意见,保持沟通。他说,他最喜欢看到市民的问题获得解决时表露出的欣喜,这是最能令他感到满足的时刻。
近三十年民选议员的经历,陈捷贵先生为选区居民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有目共睹——从处理选民生活中的问题,到应对香港回归时社会出现的变动,他在选民的日常生活中尽心竭力,並完整地经历了近三十年香港大型的历史事件。1997年到2011年,他交替担任中西区区议会主席和副主席;他深受地区选民的信任,在1999年及2003年,他在无竞爭对手的情况下自动当选;他是第一至第五届推选委员会成员,参与选出行政长官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亦有参加选举委员会的区议会界别选举。2000年,他获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此後,他又在2012年荣获香港政府颁发铜紫荆星章(B.B.S.)……
真诚待人:平衡工作生活
香港大学职员协会的会长工作,在陈捷贵先生的服务生活中同样举足轻重。他於1977年进入香港大学任职,並逐渐接触到协会事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他保持着每两年参加一次竞选的频率,连任协会会长这一职务已长达二十多年;2013年,他获香港大学颁发三十五周年长期服务奖,服务大学已跨越四十年。
自1971年创会至今,香港大学职员协会起初以“联谊”工作为主,但随着人员规模的扩张,以及协会管理机制的逐渐完善,协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面向全校教职员的工会组织,致力多方面为成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发展至今天,协会从一个专於文娱社康活动为主的社群,发展成大学与职员之间的一道重要桥樑,成员已达到1800人。
“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是陈捷贵先生寄託在协会事务中的一道重要理念。他介绍,香港大学职员协会会定期组织活动,为成员提供工作之餘的调解,丰富成员业餘时间的娱乐和文化活动。其中,每隔一个周三协会举办名为“午间茶座”的讲座,讲座由各类专家学者主讲,他们或正在港大任教,或正在香港从事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活动,分享保健养生、传统文化、民俗风情、金融经济等内容各異的主題。这同样是协会的一个招牌,吸引了众多会员的兴趣。与此同时,协会还为会员準备了康乐室,定期组织电影欣赏晚会;並与大学合作举办詠春拳、太极拳训练班或书法、国画、古筝、雕塑等“工作与生活平衡”课程及各类活动。
陈捷贵先生说,“我们曾举办过‘唐诗风月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唐诗里的意境;我们举办过‘潮州文化月活动,在讲座上,介绍潮州的习俗和美食;我们还曾与高教联合作,邀请港大客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和《新报》前总编辑等专业人士,举办如‘中美贸易战等主题的论坛活动;以及在各地高校间开展交流活动,例如最近一次,我们曾拜访了位於云南的大理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昆明医科大学。”
在文娱康乐活动以外,香港大学职员协会之更重要的意义,是在港大和职员之间,扮演桥樑的角色,将双方加以连结。陈捷贵先生介绍,协会的目的是保持客观的态度与校方进行对话,是通过与港大管理层进行沟通,使校方及时了解到职员的诉求和现状,以此,使港大职员参与校务的发展,积极带领职员融入学校环境,促进校方与职员之间的和谐相处。
反思教育:追求独立思考
“服务”贯彻了陈捷贵先生议员生活的始终,在服务的同时,对社会问题保持关注並进行探讨,则同样是议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而在香港大学的职工环境中,以及通过长春社长期从事保育工作所提供的经验里,陈捷贵先生对待教育和人文话题,以及随之而来的“今日香港之现状”,同样保持着一份密切的索思。
近年,有关通识教育的弊端问题开始在社会上引发大量讨论。陈捷贵先生说,将成年人的思想和倾向施加在学生身上,这是脱离教育的初衷的,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当为学生提供保护,使他们在进入社会以前可以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並等待他们在成熟以後,适时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判断。
陈捷贵先生担忧地评价到,目前通识教育的现状,卻与上述的“教育价值”大大相反。他说,通识教育正变得逐渐失控,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教育均缺乏统一的标準,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受出版公司和教师个人的倾向影响,缺乏统一的价值观,这为目前的教育现状带来混乱。这种混乱最大的表现,便是当今香港青年在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上所表现出的“缺失”,或说“历史的失忆”,青年人的身份认同出现了混乱,为社会问题埋藏下了一触即发的隐患。
陈捷贵先生反思到。“通识教育的失败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反思的问题,而並不是将责任归咎於教师——教师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重要的是在教育中还原客观的历史事实,是让青年人认识到中国近代的历史,这必须从教育的源头——制度上开始着手。”
面对今日香港,观察着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陈捷贵先生保持著他的关注和思索;面对选区选民,陈捷贵议员秉持着脚踏实地的态度,二十年如一日地将服务精神贯彻始终;面对港大职员,陈捷贵会长往返於文娱康乐和反映诉求的工作当中,倡导着在工作和生活中寻觅平衡。他就这样,身体力行地阐释着何谓“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的意涵,锲而不捨地行走在服务路上,散发光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