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与实践探索

2019-12-16李少波

工程质量 2019年10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标准化质量

李少波

(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4)

0 引 言

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是建立技术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其基本原理是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国际性、动态性、超前性、经济性。标准化管理是一套全新的管理体制,遵循 PDCA 戴明管理模式,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思想,是组织的管理工作在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从而实现公司业绩改进的目标。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求组织按照 PDCA 循环开展评价工作,周而复始地进行体系所要求的“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活动,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

通俗地讲,标准就是规矩,是一切行为的准则;标准化就是制定规矩,并使规矩植入人心的系列活动,如宣传、教育、考评、检查等;标准化管理就是落实标准化的一切手段。

1 概 况

厦门轨道交通至 2022 年将建成轨道 1、2、3、4、6 号线共 5 条线路,总长 224 kmn,形成“中心放射、环湾发展”的轨道交通网络。1 号线已于 2017 年底开通试运营;2 号线已实现洞通,计划 2019 年底开通试运营;3、4、6 号线正在施工。

厦门从 2012 年初提出制定标准化建设范本的编制理念,从《标准化施工图册》起步,主要着眼于现场标准化管理;为了规范现场人员的行为,进一步落实标准化工作,2015 年相继出台了《劳务分包的用工管理要求》和《施工现场标准化实施方案审批制度的通知》,以“制定底线、自报方案、业主审批”为原则,推行管理标准化、过程标准化、工艺标准化、场地建设标准化、机械管理标准化,并将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和信用评价。

2015 年底首先提出质量控制标准化的理念,2016 年初开始编制《施工质量标准化控制手册》,出发点是希望以图文并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所有现场管理人员,特别是一线的监理、施工员、甚至一线工人等都能掌握各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并当作工具书使用。

为了更直观、更生动地宣贯标准化手册,结合住建部《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应用实践研究》的科研课题,决定在 2 号线海沧 CBD 站创办标准化示范工地,并举办观摩活动,内容包括钢筋集中加工场、各工序实体展示、安全教育体验馆、安全教育培训馆、明挖工法样板车站等。2016 年年中又增加了 1 号线岩内站机电施工 BIM 信息模型标准化样板工程和 2 号线管片制作标准化样板工程。同年 10 月迎接住建部专家及北京、青岛、兰州、常州等城市的专家代表进行观摩和讨论,形成了管理标准化、现场安全标准化、文明施工标准化、质量控制标准化等系列成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厦门轨道交通工程标准化水平,2016 年底发布了《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应用实践五年规划纲要》。2017 年结合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研究》的课题,进一步完善《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土建施工质量标准化控制手册》等内容,新编《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岗位检查手册》,进行试点使用,并印发《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提升及样板工程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实践中加以总结提高。2018 年结合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质量标准化控制技术研究》课题,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南》[1],并以“建办质[2018]65 号”发布。

2 管理标准化

管理标准化主要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指南》[2](以下简称“《检查指南》”)的要求为主线,从管理要素(资质、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技术要求(规范规程)、设备设施、现场条件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并通过规范参建单位的施工及管理行为,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水平,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绿色、和谐、低影响建设。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秉承先进性原则、一体化原则、协同化原则、精细化原则,从“精、准、细、严”的要求出发,真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章可循,保证目标明晰、过程可控、考核有据,实现厦门地铁建设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在推进管理标准化的过程中,是以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为主导,建立各主体单位即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标准化管理组织网络。参建各方成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起“一把手”负总责和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责任制度,明确相应管理机构、人员以及任务和时间要求,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实施分级控制、目标考核,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

在操作及现场管理方面,按照《劳务分包的用工管理要求》,各施工单位执行“施工作业队”管理模式。施工作业队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基层施工作业队伍,是以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为施工作业管理与监控层,以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和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的其他社会劳动者(统称劳务作业人员)为主要作业人员的工程施工队。主要目的是稳定基层作业人员,有目的、有步骤地培训基层作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和质量安全意识,规范劳务费用的使用,既使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真正负起质量安全的责任,又能真正将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最基层的操作员,更能减少责任纠纷和劳务纠纷,使现场生产在正常有序的轨道上开展。

3 现场安全标准化

3.1 建立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各参建单位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责任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检查制度、重大事故隐患登记整改销案制度、安全风险管控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处理结案制度、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关键节点施工前条件验收制度、危大工程审查审批制度等。

3.2 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

常规工作实行模板化管理,按照“每天巡视、当场整改,每周点评、鞭策后进,每月考核、奖优罚劣”原则,每天业主质安监督组和项目部对现场进行督察,监控组对监控中心进行维护,上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出版监控日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督促整改;每周业主质安部召开例会,梳理现场人员、机械、材料、方案、环境、风险源等管理情况和优缺点;每月指挥部组织安全检查,月检分数为考评成绩权重的 25 %;每季组织集团安委会安全检查,发布检查通报,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季检分数为考评成绩权重的 50 %;每半年组织对监理、施工单位进行信用评价及劳动竞赛考评。所有检查对应《检查指南》一人一表,做到工点全覆盖、内容全覆盖,同时对《检查指南》及相关规定循环往复地实施宣贯、落实,在全网各参建单位中逐步统一标准化理念、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在教育培训方面,制定《轨道交通质量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以理论教育、安全体验和实操训练、技术比赛相结合,加强施工、监理单位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增强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技能水平,实现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4 文明施工标准化

实行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审批制度,由建设单位制定最低标准,各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行编制方案,报监理、业主代表、质安部经理审批,质安部督查,并纳入信用评价同步考核。

4.1 标准化管理体系

厦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实行厦门市建设、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监察、建设单位管理、监理单位监管、施工单位负责的四级管理体系。

4.2 标准化规划设计

施工单位在编制标准化实施方案时,按《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示范图册》的内容,对文明施工标准化进行规划设计,并按《关于实行施工现场标准化实施方案审批制度的通知》报审。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现场围档的设计,现场工程标志牌的设计,临时建、构筑物、地面硬化、临时道路等单体设计,现场污水处理排放设计,粉尘、噪音控制措施,施工区域内现有市政管网和周围的建、构筑物的保护,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及责任人等。

4.3 文明施工标准化的落实

建设单位成立文明施工督查组,负责轨道在建项目的现场文明施工督查,制定《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实施细则》,约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自的管理责任、检查频次、检查内容等,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微信群”交流督查整改情况,并以“文明施工督查简报”的形式及时发布督查信息,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给予罚款、通报、计入季度信用考核、计入不良信用档案、直至约谈其上级单位领导等处罚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各参建单位有专人负责,专人对接、专人落实的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网络。

5 质量控制标准化

建立第一管理者全面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强有力的质量领导机构,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认真划分各部门、各参建单位的质量职责,把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不同的施工层次中,充分发挥参建单位的积极性,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标准化实施主要包括原材料及试验检测管理、信息公示标牌管理、样板领路及可视化交底、现场作业及实体质量、质量验收、成品保护、缺陷处理等内容。现场重点推进实物样板领路制度、现场可视化交底、质量信息挂牌公示制度、作业挂牌及质量标识制度等管理措施落实。

5.1 质量检测管理标准化

制定《土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试行)》和《第三方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检测管理流程以及各方职责,根据工程的进展和质量控制需要,及时确定和修正检测内容和频率,完善管理办法。

建设单位定期对施工自检单位、外委检测单位、第三方检测单位的检测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同时定期、不定期召开检测工作会议,做好协调工作,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分析和处理。

5.2 现场作业及实体质量标准化

推行《土建施工质量标准化控制手册》《机电施工质量标准化控制手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定》等,现场作业及实体质量标准化强调原材料专供、生产线专用、工序工艺过程控制、完善报验程序,落实“三检”制度,加强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自检、互检、交接检程序;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提升的能力。

坚持开展施工班组间的以“工前教育、工中检查和工后讲评”为主要内容的“三工”活动,提高质量管理的实际效果,防止质量问题重复发生。

5.3 质量验收管理标准化

颁布《轨道交通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厦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标准》,明确质量验收管理流程及验收项目内容,成立验收委员会,对验收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工序质量验收、分阶段实体质量验收、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项目工程验收、工程竣工验收、设备验收、零星工程验收、地铁车辆验收等。

5.4 成品保护标准化

成品保护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场根据成品内容和施工范围,划分责任段,落实责任制,制定详细的成品保护措施,确保成品质量。

施工单位派专人负责对成品进行保护、保管与标识。成品在储存、保管期间发生损坏或不适用时,看管人员必须予以记录,并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

5.5 质量缺陷处理管理标准化

发布《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缺陷整治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并规范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缺陷整治工作,保证缺陷整治的质量;明确缺陷整治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缺陷排查登记、修复方案制定、修复现场施做、修复质量验收等。

5.6 管片预制厂质量管理标准化

为保证厦门轨道交通工程管片生产质量,制定《管片生产标准示范图册》,建立第一管理者全面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强有力的质量领导机构,应用科学质量管理方法,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认真划分各部门的质量职责,把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生产工序,通过持续改进方法,使施工全过程持续受控。

5.7 推进实物样板领路制度

积极推出样板工程,对每道工序的第一件工程,按设计、规范等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对不符合样板施工要求的施工方法给予否定,违者按章处罚,突出样板的权威性。为后续施工提供有效的管理控制依据,确保整个工程均达到样板工程要求。

6 岗位标准化

制定《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岗位检查手册》,将轨道交通工程的各工序、各工法、各设备的质量安全管控重点,结合具体岗位情况制定各岗位的“标准化工作岗位检查表”,规范从一线班组、施工员、技术员、监理员,到项目部、监理部等管理员的操作行为,使所有岗位严格按操作程序、动作标准执行;各单位制定“岗位标准化操作管理制度”和各岗位的“岗位标准化操作规范”,使之做到交标准班、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并将岗位检查工作与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有机结合起来,岗位检查是隐患排查的手段和依据,隐患排查又是风险管控的手段和基础,其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 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岗位检查关系图

7 结 语

通过厦门轨道交通工程 1、2、3、4、6 号线土建工程(包括项目部、现场临建施工、明挖工程、盾构工程、暗挖工程、海底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措施、信息化监控平台、文明施工及管片生产等)和机电工程(铺轨、机电安装、机电施工 BIM 信息模型指导机电安装工程等)标准化试点和创建工作,为厦门轨道交通工程标准化初步总结了一整套较完整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技术管理规定、示范图册等,也在实际工程管理中取得了效果,逐步达到“让习惯符合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的目标,可以为本行业提供借鉴。

总之,轨道交通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内容无限丰富,范围无限宽广,标准也因时因地因经济基础而不断变化、不断提升,所以标准化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标准化质量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质量”知识巩固
标准化简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质量投诉超六成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