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13例临床分析
2019-12-16王琳琳孙异锋周锦桃
王琳琳, 孙异锋, 周锦桃
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呼吸内科(江苏苏州 215400)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是人体对寄生于支气管内的曲霉抗原(主要是烟曲霉)发生变态反应所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1]。ABPA常在患有慢性哮喘或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基础上发生,其特征为对存在于支气管分支的烟曲霉抗原呈现免疫应答,并引起肺浸润和近端支气管扩张。该病临床少见,且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中易导致误诊及漏诊[2],在发展中国家,25%~30%的ABPA患者被误诊为肺结核[3],从而延误治疗,影响预后。我们通过对13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ABPA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确诊的13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男女比例1.2∶1。年龄56~86岁,中位年龄72岁。吸烟者8例,非吸烟者5例。其中11例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基础疾病主要有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例)、肺结核(1例)、脑血管意外(1例)。确诊ABPA前其中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4例,肺癌4例,单纯哮喘2例,肺炎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1例。
1.2 入选标准 筛选标准为2013年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会(ISHAM)专家提出的ABPA诊断标准[4],须具备以下3项中至少2项。第1项,相关疾病:(1)哮喘,尤其是难治性哮喘或重症哮喘;(2)其他:支气管扩张症、COPD、肺囊性纤维化等。第2项,必需条件:同时具备(1)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E(sIgE)升高(>0.35 kUA/L)或烟曲霉皮试速发反应阳性;(2)血清总IgE(TIgE)升高(>1 000 U/mL),若满足其他条件,TIgE<1 000 U/mL也可考虑诊断。第3项,其他条件:(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0.5×109·L-1;(2)影像学与ABPA一致的肺部阴影,包括一过性病变及持久性病变,一过性病变有实变、结节、指套征、牙膏征、游走性阴影等,持久性病变有支气管扩张、肺胸膜纤维化等;(3)sIgG抗体或沉淀素阳性。
1.3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误诊疾病、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13例,气促10例,发热2例,咯血1例,有5例患者伴有低氧血症,其中2例存在呼吸衰竭(血气分析氧分压<60 mmHg)。
2.2 实验室检查 13例患者的外周血EOS比例及绝对值、TIgE、sIgE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经治疗后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9例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存在不同程度升高,部分患者经治疗后随访可见数值较前下降(表1)。
表1 13例ABPA患者的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
*正常范围为0.00~6.00 ng/mL
2.3 辅助检查 13例ABPA患者的胸部CT主要表现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图1、2)、黏液栓(图1~3)、指套征(图2、4)、两肺多发斑片浸润影(图5、6)、囊状支气管扩张(图1)、肺不张(图7)。多例患者同一胸部CT中有数种影像学改变同时存在,其中中心性支气管扩张7例、支气管黏液栓6例,指套征5例,囊肿支气管扩张2例,斑片浸润影4例,肺不张1例。13例患者中有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例提示右下叶基底段B9、B10开口处见表面光滑痰栓阻塞管口,无法窥见各段及亚段开口(图8);活检病理为少量肺组织慢性炎伴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图9)。另1例未见明显异常。
右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白色箭头所示),支气管黏液栓(红色空心箭头所示)以及左肺囊状支气管扩张(红色实心箭头所示)
图1右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黏液栓、左肺囊状支气管扩张CT图
右肺静脉曲张样中心性支气管扩张(白色箭头所示),指套征(红色空心箭头所示)以及右肺支气管黏液栓塞(红色实心箭头所示)
图2右肺静脉曲张样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指套征、右肺支气管黏液栓塞CT图
右肺支气管黏液栓,增强CT下显影无增强(箭头所示)
右肺支气管黏液栓,呈指套样,易误认为肺部占位(箭头所示)
图4右肺支气管黏液栓CT图
右肺多处斑片渗出影
治疗6个月后复查,患者斑片渗出影基本吸收
左肺不张、右肺支气管黏液栓,呈指套样,易误认为肺部占位(箭头所示)
图7左肺不张、右肺支气管黏液栓CT图
图8 右下叶基底段支气管痰栓堵塞(支气管镜检查)
2.4 治疗及预后 13例患者均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起始剂量为泼尼松每天0.5 mg/kg,其中3例联合伊曲康唑200 mg,2次/d,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复查血常规可见外周血EOS比例及绝对值均较前明显下降(表1)。出院后有8例患者我院定期随访,5例外院随访。我院随访的8例患者中,7例患者在2周后糖皮质激素减量为每天0.25 mg/kg,8周后减为泼尼松5 mg/d一次口服治疗。1例患者因高龄伴有骨质疏松在出院2周后停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治疗8周后,该7例患者复查胸部CT均可见肺部病灶不同程度吸收好转。其中1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后复查胸部CT病灶基本吸收(图6、7)。在随访过程中,7例患者TIgE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另外,本组13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外周血CEA升高,经治疗后8例患者复查CEA可见数值较前下降(表1)。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
3 讨论
ABPA常继发于哮喘,哮喘患者的ABPA发病率达4%,严重哮喘患者的ABPA发病率则高达11%[5]。本组13例患者中存在哮喘基础疾病有4例。此外,ABPA还好发于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COPD以及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6]等疾病。ABPA在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的发病率可达到15%[7]。目前全世界有超过500万的ABPA患者。引起ABPA的真菌主要是烟曲霉,其包含大约200种能够诱导免疫球蛋白反应的抗原蛋白和80种过敏性蛋白[8]。烟曲霉引起的肺部疾病取决于宿主的免疫状态,ABPA中Th2免疫应答反应提示先天性PRR、CD4+Th1和Th17细胞存在应答异常[9]。最新的研究表明,ABPA的发病机制与编码S12N的纯合CARD9突变相关[10]。CARD9S12N介导C型凝集素受体(CLR)诱导的非经典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亚基RelB的激活,其启动肺泡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5(IL-5)的产生,用于募集嗜酸性粒细胞以驱动Th2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ABPA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气促。咳出暗褐色或黑色的痰栓对ABPA的诊断有提示作用,有助于临床上尽早诊断。此外,还可见发热、咯血、胸痛等症状,本文中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全部存在咳嗽、咳痰,有10例患者存在气促。
ABPA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血清TIgE测定、烟曲霉sIgE测定、烟曲霉血清沉淀素或sIgG测定、烟曲霉皮肤点刺试验、外周血EOS、痰液检查等,根据前文所述的2013年ISHAM最新诊断标准,TIgE>1 000 U/mL作为诊断ABPA的重要依据之一。TIgE水平也是治疗后随访的最重要的免疫学指标之一,一项研究显示,在ABPA随访中,TIgE是监测治疗反应的有效方法,而sIgE的效用有限[11]。sIgE是ABPA特征性的指标,是诊断ABPA最敏感的指标,Agarwal等[12]学者认为,所有哮喘和囊性纤维化患者应定期使用烟曲霉特异性IgE水平筛选ABPA。外周血EOS,检查快捷、方便,但对于诊断ABPA缺乏敏感度及特异度。对于与哮喘难以区别的ABPA,Agarwal等[13]学者认为,以TIgE 2 347 IU/mL、sIgE 1.91 kUA/L、EOS 507个/μL为最佳界定值,可用于区分ABPA和哮喘,3个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别为87%、81%,99%、87%以及79%、76%。相应的AUC值分别为0.95、0.90和0.82。而3个指标联合检测则可达100%的特异度。此外,一项研究表明,在TIgE>1 000 U/mL的哮喘患者中,与合并过敏性疾病的哮喘患者相比,无过敏性疾病的患者ABPA发病率明显升高,提示在考虑ABPA的诊断时,准确的过敏史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14]。近期研究发现,还可使用真菌过敏原成分的测试来帮助诊断ABPA[15]。血清CEA指标在ABPA治疗前升高,经治疗后可下降,其水平与TIgE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ABPA治疗疗效及随访的一项有效指标,究其原理可能与ABPA患者其支气管和肺泡存在慢性炎症,以及肺泡的损伤引起CEA转入静脉血,从而引起血清CEA升高[16]。在临床上,CEA作为肿瘤标记物,它的升高提示临床医师需警惕患者存在恶性肿瘤可能,尤其是患者胸部CT存在支气管黏液栓、指套征等征象,使之难以与肺部肿瘤相鉴别,为临床诊治带来困难。因此,当患者外周血CEA升高同时胸部CT可见指套形占位时,除了考虑肺部肿瘤可能外,尚需考虑到ABPA的可能。本组病例有9例患者在治疗前出现不同程度的CEA升高,治疗后有8例患者可见CEA值下降,经6个月至3年不等的随访,该9例患者中尚无恶性肿瘤的发现,提示ABPA患者外周血CEA的升高暂无作为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的依据。
高分辨CT在诊断ABPA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CT表现有:(1)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扩张的支气管位于叶、段、亚段支气管,位于肺野的中内2/3,为ABPA相对特征性改变,可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依据,本组病例存在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改变的有7例。(2)黏液栓。位于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呈指套样、牙膏状等,本文中有6例患者存在黏液栓,该征象为ABPA的最特异的CT征象[17],ABPA的黏液栓为高密度黏液栓塞,CT值>70 Hu可作为其截点值[18]。研究表明,ABPA患者管腔内EOS通过释放胞外诱捕网(ETs)而死亡的机制(ETosis)释放了大量丝状染色质纤维直接与烟曲霉相互作用,利用“诱捕和杀死”机制对非吞噬性病原体呈现先天性免疫反应,提高嗜酸性黏液的黏度,这种新的观点认为,ABPA是一种管腔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伴有ETosis/ETs,造成气道黏液堵塞[19]。(3)其他。如斑片浸润影、树芽征、肺不张、肺纤维化、胸膜增厚等,缺乏特异性。罕见表现为肺萎缩[20]。
ABPA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控制哮喘症状,预防急性发作,避免复发及出现肺部结构破坏等并发症。糖皮质激素为ABPA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新发的及复发的活动性ABPA患者泼尼松起始剂量为每天0.5 mg/kg,2周后减为0.25 mg/kg,维持4~6周,后根据病情每2周减量5~10 mg,总疗程一般6个月以上。对于慢性激素依赖性患者则可能需长期小剂量口服激素维持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不作为首选,单独使用无临床获益[21]。抗真菌治疗在急性期可减轻患者体内真菌抗原对机体的刺激,有利于控制气道和肺内炎性反应,并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首选伊曲康唑,成人患者用量为200 mg口服,2次/d,疗程4~6个月。对于伊曲康唑无效的患者,可选用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作为二线抗真菌治疗。有文献[22]提出,在降低血清曲霉菌IgE方面,泊沙康唑优于其他三唑类。在本组13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合并使用了伊曲康唑,10例患者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临床上均得到好转,究其原因,我们推测是否抗真菌治疗在ABPA治疗中为糖皮质激素的重要辅助手段而非必要措施?近年来有多位学者报道了奥马珠单抗用于治疗ABPA,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激素用量[23-29]。近期还有学者[30]发现了蜂胶提取物可用于治疗ABPA。
ABPA是由真菌过敏引起的终身疾病,虽然对初始治疗的反应很好,但在ABPA患者中有很高的复发性加重倾向[3]。其复发率可达48%[1],故定期随访具有重要意义。ABPA患者开始治疗后,应每6周随访1次,定期复查血清TIgE、EOS、胸部CT等,如果TIgE较基线水平升高2倍以上,即便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或新发肺部浸润阴影,仍提示复发,需再次按急性发作规范治疗。
综上所述,ABPA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为肺癌、哮喘、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主要漏诊原因是临床医生缺乏临床经验,对不合并哮喘的ABPA患者诊断率低,另一个原因是临床医生通常凭借是否存在EOS增加和血清IgE<1 000 U/mL来排除ABPA[2]。当患者出现咳喘症状伴有胸部CT中心性支气管扩张、黏液栓塞等表现时,需考虑到ABPA的可能,尽早完善血清TIgE、曲霉sIgE、EOS等检查进一步明确。ABPA患者常伴外周血CEA升高,考虑与气道内慢性炎症相关,需与肺部恶性肿瘤相鉴别。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及诊断水平的提高,ABPA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