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
2019-12-16张彬何进渊
张彬,何进渊
(1.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一、引言
当前国际经济整体处于疲软状态,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各国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面临着出口增速放缓,国内各项资源成本上升,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国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始于2013年①,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中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投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截至2018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2018年中国在沿线国家的OFDI 累计超过900 亿美元;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12000 列,与沿线45 个国家实现直航;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7 万亿美元,与沿线61 个国家共建了1023 对友好城市②。
2017年,中国OFDI 存量位居全球第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 的流量为201.7 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同期中国OFDI 流量的12.7%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积累,近几年中国已逐步由重要的投资目的国转变为重要的投资流出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渐成为中国OFDI 青睐的对象。然而,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 的状况仍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如对沿线发达国家OFDI 的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 主要集中在地理距离临近的周边国家,对距离相对远一点的国家投资较少;在沿线国家OFDI 的类型也相对单一。如何更好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潜力,增加投资项目,从而促进中国在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规模是很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东道国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影响中国在沿线国家OFDI 存量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模型并运用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确定中国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中国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可行性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最早,Dunning(1977)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从寻找市场、资源、效率及现成资产四个方面阐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开创了OFDI 的OIL分析模式,成为之后国内外学者研究OFDI 的理论基础;OIL 分析范式认为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三者共同决定企业的跨国投资行为。然而,该理论局限于微观分析,忽视了宏观经济状况、动态经济形势对国际OFDI 的影响,分析结果可能会有失偏颇。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情况,Louis(1977)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将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与母国市场特征之间建立了联系,为发展中国家的OFDI 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该理论和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OFDI 行为并不相符合,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故而未被广泛使用。
国内学者广泛关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 的制度研究,如曲智等(2018)认为沿线国家的政府执行力、政局是否稳定以及腐败管控等因素与中国企业对其投资的兴趣之间具有较大的关系;彭冬冬等(2018)提出制度环境优良对四种导向型的吸引力较大,但对资源导向型的吸引力不显著;邓启明等(2018)认为沿线国家的治理指数等对中国的OFDI 有显著的影响。此外,一些国内学者从投资风险评估及防范对策方面来研究中国对沿线国家的OFDI,如何茂春等(2016)认为东道国政治的不稳定,严重阻碍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从来都是基于多因素多指标的综合考虑而决定的,单一因素或单一指标不能很好地说明该因素对OFDI 的直接影响和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区位选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翟卉等(2016)认为市场大小、工资水平等是影响中国OFDI 的主要因素;蒋冠宏等(2012)提出沿线国家资源禀赋、税收等是中国OFDI 的影响因素;邓启明等(2018)从多维制度因素综合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OFDI 的决定因素认为除传统资源因素外,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 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若仅依靠单一指标或因素研究中国对沿线国家的OFDI,分析出来的决定因素恐有失偏颇,部分文献给出的结论和建议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 周年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故而失去其指导意义。当前,从多方面因素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 的区位选择的相关研究较少,有待补充。本文试从多方面因素考量,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 周年的成果,综合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相关因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影响机理及研究假设
(一)影响机理
影响中国对沿线国家OFDI 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东道国国内市场规模大小影响中国对东道国的投资兴趣
东道国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是构成国内市场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当这三个因素达到一定量时,就能刺激中国对其直接投资的兴趣。国内市场规模大小的衡量要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增长潜力、消费者购买力等。东道国良好的投资环境,是这几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东道国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影响中国OFDI 的规模
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硬件,完善的基础设施能为外商投资者提供较大的便利。基础设施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从电力、电信、水利、交通和卫生等方面进行考量。基础设施涉及国计民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另一种体现,从整体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促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
3.东道国人力资本的高低影响中国产业转移和对其投资的力度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被迫转型升级或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越南、印度等。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力资本较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产业转移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4.东道国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是吸引中国OFDI 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于中国现有的自然资源状况和基本国情,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国内现有的自然资源很难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从中国以往对外投资的实践案例来看,OFDI 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而“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森林资源等。这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对中国OFDI 的吸引力度仍是较大的。
5.东道国对华关系的走向影响中国对其直接投资
东道国对华关系综合体现在投资目标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文化相似度以及双边政治、经贸关系的紧密程度。从当前相关实证分析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地理距离、文化相似度及双边政治、经贸关系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 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有资料看,中国当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较大。
6.东道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吸引中国对其直接投资
制度环境体现在东道国对外商投资者的准入政策、投资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也体现在东道国的政局稳定性、政府治理水平等方面。制度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外商投资者是否选择进入该东道国进行投资。
(二)研究假设
由于制度环境、对华关系这两个因素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和可量化分析,故而本文只选取了四个因素作为研究假设,所做假设如下。
假设1:东道国国内市场规模越大,中国OFDI 的力度越大
一国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规模越大,表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好,消费者购买力越强。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故而预测:东道国国内市场规模越大,中国OFDI 的力度越大。
假设2:东道国基础设施越完善,中国OFDI 的规模越大
如果东道国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则可以大大减低外商投资者基础配套服务的支出,并为其提供较多的便利,从而增加对东道国OFDI 的规模。结合上面的分析,故而预测:东道国基础设施越完善,中国OFDI 的规模越大。
假设3:东道国人力资本越低,中国产业转移和OFDI 越明显
随着中国人力资本成本的逐年增加,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迫支付更高的人力成本,或面临倒闭或被迫把产业转移到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一带一路”沿线低人力成本国家吸收来自中国转移的产业有利于促进其经济发展,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国内人民的收入。结合前面的分析,故而预测:东道国人力资本越低,中国产业转移和OFDI 越明显。
假设4:东道国自然资源越丰富,中国OFDI 的规模越大
中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从外国进口的各种自然资源,这使得中国获取自然资源的价格经常受制于出口国家。若能对“一带一路”沿线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则能大大降低中国获取自然资源的成本,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结合上面的理论分析,故而预测:东道国自然资源越丰富,中国对其OFDI 的规模越大。
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6-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FDI)
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多少可以直接体现出东道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度,也可以反映出母国对东道国投资的倾向性,本文收集了2006-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1 个国家FDI 的数据。FDI 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公报,由于个别国家数据暂缺,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剔除数据缺失两年及以上的国家。
2.解释变量
(1)国内市场规模: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衡量一国国内市场的指标有很多,通常认为GDP 可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而Franklin 和Ahmed 则认为人均国民收入更能反映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和增长潜力,故而本文同时选取GDP 和PGDP 两个指标作为分析国内市场规模大小的因素。GDP和PGDP 的数据主要来自世界银行发展数据库。
(2)基础设施:港口基础设施的质量(INFRA)。因各国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不同,且对基础设施的评价指标又是多种多样的,造成很多指标数据的缺失。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港口基础设施的质量(INFRA)指数来反映各国的基础设施状况。
(3)劳动力资本:各国15~64 岁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值(LABOR)。本文选取世界银行发展数据库的各国15~64 岁人口占总人数的比值作为衡量该东道国的劳动人口丰裕程度。
(4)能源资源:能源净进口占能源使用量的百分比(ENERGY)。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森林、煤炭等自然资源。本文主要从传统的自然资源角度出发,选取各国能源净进口占能源使用量的百分比来反映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其表示方法为能源净进口是根据能源使用量减去产量估算,均采用石油当量衡量,负值表示该国是净出口,正值表示该国是净进口。
为了考察中国对沿线61 个国家OFDI 的决定因素,选取变量如表1所示。为了消除异方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将数量级较大的变量进行对数处理。
表1 变量说明
(二)数据说明
为了保持样本的平衡性和数据的可获性,以及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沿线61 个国家2006-2016年的投资存量和衡量指标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合理性,初步考察数据之间的大小变化差异,对所研究对象的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1.描述性统计
(1)投资存量(Lnfdi)。所研究61 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平均值为3.096,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5.020,中位数为9.060,中位数在平均值的右边,说明所研究对象的投资存量相对偏大。
(2)国内市场规模(Lngdp 和Lnpgpd)。所研究61 个国家国内市场规模的平均值为分别为15.340 和8.503,最小值均为0,最大值分别为19.320 和11.190,标准差分别为2.523 和1.629,两个指标的标准差均偏小,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的市场规模差异不大。
(3)港口基础设施(Infra)。所研究61 个国家的观测数目为670,利用该东道国的临近平均值进行插值,平均值为3.804,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56.56,标准差为6.556,说明研究对象的基础设施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4)劳动力(Labor)。所研究61 个国家的平均值为0.657,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0.881,标准差为0.108,说明部分研究对象的劳动力占比较高。
(5)能源(Energy)。所研究61 个国家的平均值为-0.214,最小值为-6.081,最大值为0.938,说明所研究对象的能源进出口百分比较净进口百分比大,整体呈现能源净出口现象。
从上述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本文所选变量的取值范围基本符合实际情况,适合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2.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相关关系公式如式(1),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各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除了与Lnpgdp 不显著相关外,Lnfdi 与Lngdp、Infra、Labor 和Energy 均在10%水平下显著,其中,与Lngdp、Infra 和Energy 在1%水平下显著; 自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0.8,共线性诊断各变量的VIF 均小于10,VIF 平均值小于2,说明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也说明变量的选取是比较合理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回归分析。
(三)模型检验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中国对东道国OFDI 的因素,根据传统引力模型分别构建如下模型:FDIit表示中国在i 国t年的直接投资存量,GDPit-1和PGDPit-1分别表示i 国在t-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INFRAit表示i 国在t年的港口基础设施质量指数,LABORit表示i 国在t年的劳动参与率,ENERGYit表示i 国在t年的能源净进口占比,εit为误差项。为了避免异方差对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对FDIit、GDPit-1、PGDPit-1进行取对数处理。
由于本文选取的数据是61 个东道国2006-2016年的数据,属于长N 短T 型(宽而短,截面较大)数据,因此时间维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无须进行单位根与协整检验,只需要对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进行检验。模型检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模型检验
从表4可以看出,F 统计量为39.74,对应的P 值小于0.001,在1%水平下显著拒绝原假设,说明个体效应模型优于混合效应模型;Hausman 检验的统计量Chi2 为223.72,对应的P 值小于0.001,说明个体效应和解释变量是相关的,因此本文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四)实证结论
由于所选取的Lngdp 和Lnpgdp 均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市场规模,因此分别采用Lngdp 和Lnpgdp 进行模型估计[对应模型(2)和模型(3)],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面板回归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模型(2)和模型(3)对应的F 值分别为71.17 和79.07,对应的P 值均小于0.001,说明模型(2)和模型(3)均在1%水平下显著。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东道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大小与中国对其直接投资呈正相关的关系
模型(2)中Lngdp 和模型(3)中Lnpgdp 的系数分别为2.749 和4.732,均为正值,对应的P 值均小于0.001,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东道国的国内市场规模越大,中国对其直接投资规模越大。具体来说,Ln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中国对其直接投资规模增加2.749 个单位,Lnp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中国对其直接投资规模增加4.732 个单位。
2.东道国的基础设施质量与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有显著的影响
模型(2)和模型(3)中Infra 的系数分别为0.303 和0.286,均为正值,对应的P 值均小于0.001,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东道国基础设施越完善,中国对其直接投资的规模越大。具体来说,Infra 每增加一个单位,中国对其直接投资规模平均增加0.2945 个单位。
3.东道国人力资本的高低与中国对其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模型(2)和模型(3)中Labor 的系数分别为3.015 和3.230,均为正值,对应的P 值分别为0.046 和0.029,均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东道国人力资本越低,中国产业转移和直接投资越明显。具体来说,Labor 每增加一个单位,中国对其直接投资规模平均增加3.1225 个单位。
4.东道国自然资源与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有显著的影响
模型(2)和模型(3)中Energy 的系数分别为0.233 和0.394,均为正值,对应的P值分别均小于0.01,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东道国自然资源越丰富,中国对其直接投资规模越大。具体来说,Energy 每增加一个单位,中国对其直接投资规模平均增加0.3135 个单位。
五、关于深化我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 的政策建议
(一)发挥各国市场规模的投资潜力,合理增加投资力度
由于各国市场规模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中国在选择沿线国家进行OFDI的局限性较大。为了摆脱局限性的束缚,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以中国政府为主导,出台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不同形式的资本参与中国对沿线国家OFDI 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不同资本的市场灵活度,带动更多的资本积极参与对沿线国家的OFDI;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研究机构和部门要及时发布各国投资潜力指数和风险指数,给予政府和企业相应的参考意见,促进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理增加投资力度。而作为接受来自中国OFDI 的东道国,应积极发展国内经济,促进GDP 和人均GDP 的增长,培育更大的国内市场,完善外来投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从而吸引中国更多的OFDI。
(二)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通互利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铁路、公路和桥梁建设方面更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改善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广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领先经验,发挥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实现互通互利。为更好地帮助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国家,持续推进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可以从金融机构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着手:金融机构方面,积极发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两大金融机构在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作用,持续为基础设施投资预算不足的国家提供中长期的低息贷款;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东道国开展人才技术培训班,让参与培训的学员学习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为东道国持续提供人才支持,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转移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的OFDI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劳动人力资本逐年增加。中国在家具、服装、陶瓷、钢铁、煤炭、水泥、有色金属、玻璃等产业面临着高成本低效能的困境,而“一带一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有着较低的劳动力资本优势,是中国制造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服装制造业为例,国内的人力资源成本是越南的2~3 倍,将其转移到越南这样低成本的国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而将节省的成本用于研发和设备更新,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在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为沿线国家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达到双方互利共赢。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是目前中国在沿线国家比较成熟的经验,深化和扩大产业园区建设可以更好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更适合生存发展的途径。
(四)加强能源战略合作,促进直接投资力度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与“一带一路”盛产能源的国家进行深入合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沙特延布炼油厂、哈萨克斯坦克石油天然气、中俄天然气等项目是中国目前开展能源合作的重要项目。中国企业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展在能源资源开发产业链方面的合作,优化合作的方式,帮助能源丰富的国家更为合理地开发;中国政府可以与东道国政府协商,将普通的合作上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与东道国共同成立研究机构,促进能源的有效合理开发。这样既可以满足中国在发展中的能源需求,缓解发展的压力,又能拓展能源开发的产业链,有助于沿线国家提升开发能源的能力和增加就业岗位。
注释:
①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介绍[EB/OL].https://www.yidaiyilu.gov.cn/,2013-10-21.
②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这五年:互联互通交出靓丽成绩单[EB/OL].https://www.yidaiyilu.gov.cn/,2018-10-06.
③中国商务部网站.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EB/OL].http://www.mofcom.gov.cn/,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