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欢乐中国人2》: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新讲法

2019-12-16于太罡

传媒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二维码老师

文/张 帅 于太罡

《欢乐中国人》节目以“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主旨,以“传播新时代中国故事”为核心,用故事承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全面创新了电视节目的呈现形式。相较于第一季,第二季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创新性提升,在保留“真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中国故事讲述人”,将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讲述给观众,为观众带来了一个个真正值得中国人传播的新时代好故事。节目通过一个个平凡中国人的非凡故事,展示了国民风范和大国气质,获得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8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的荣誉。

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新界定

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内核。承载中国骄傲、中国幸福和中国力量。中国故事讲述人孙杨,讲述了4个女孩横渡大西洋的极限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4个普通的大学女生,她们在接受了10个月的训练之后,代表中国队开启了横渡大西洋的航程。在这个过程中,她们要克服黑夜波涛带来的恐惧,抵抗无情巨浪的袭击,应对食物短缺的无助,挑战体力极限的边缘,以及遥不可及的大洋彼岸带来的恐慌。挑战的第20天,滔天巨浪将她们的小船打翻,姑娘们凭借坚毅的力量和信念从死神手中逃脱,重新前行。一路上姑娘们相互扶持、团结一致,历时34天,成为第一支完成“横渡大西洋挑战赛”的女子划艇队伍,一举打破了两项世界纪录。当她们举起五星红旗在安提瓜海岸庆祝的时候,脸上洋溢的笑容是身为中国人的幸福,也是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新时代中国故事的主人公。平凡中见伟大,节目选取了来自各个阶层、不同领域的真实故事。华人代表王泓翔父子,他们一次次将京剧《梨花颂》唱响在海外的热土上,弘扬了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当父亲王东讲述起华人在渥太华自发组织大合唱《我爱你中国》时,他满含爱国热情与思乡之泪,代表了海外华人对祖国和故乡的思念。军人代表宋杰肩负着一家四代13位军人的受阅方阵表演使命。他的老姥爷,一位92岁的老兵,一直希望可以参加天安门阅兵仪式,但没能如愿,于是一家四代人将这种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终于,宋杰不辱使命,成为全家第一个参加天安门受阅方阵表演的军人。坚守乡村小学最后一名学生的徐老师,为了平昌冬奥会上“北京8分钟”艰苦奋斗的运动员们……他们都是普普通通中国人的代表。

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目标。节目的传承性体现在故事本身,也体现在中国故事讲述人和故事主人公之间。中国故事讲述人康震,讲述了诗词萌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4岁的小男孩王恒屹,他虽然只有4岁,却已经能够背诵上百首古诗,而且能够深刻理解诗句中生僻字、词的含义,还能够解读每首古诗背后的故事。他从小识字,已经能够自己读书、自学古诗,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康震老师说在这个孩子的身上,他看到中国文化被热爱着、被传承着,也找到了传统文化能够根植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原因。康震与王恒屹,一个是博古通今的文学学者,一个是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对古诗词超强天赋的孩子,由前者作为故事的讲述人再合适不过。这不仅是因为康震老师在当今古典文学界的身份地位,也因为在这二人身上观众看到了上一辈文学人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帜传递给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

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新表达

幽默的小品叙述方式。节目里的每一个故事都以一个小品的形式呈现,故事由故事讲述人的画外音、现场演员(主人公)的演绎以及故事内容相关视频资料构成。这种幽默的小品形式不仅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也点明了节目“欢乐”二字的含义。例如,林依晨讲述的《一师一生一学校》中,故事围绕边远山区油城小学里唯一的老师徐泽峰和最后一个学生徐佳淇展开。徐老师兼任油城小学的数学老师、语文老师、英语老师、音乐老师、体育老师、美术老师、思想品德老师、自然老师……徐佳淇是整个村里最后一个小学生,明年他就要去镇里上学了,油城小学的最后一名学生也要离开了。尽管是一个非常催泪的故事,但小品的呈现却处处充满了笑点与包袱,让观众在笑声中夹杂着泪花,温馨而又感人。尤其作为嘉宾的撒贝宁能够准确掌握现场氛围和节奏,在故事走向温情、催泪的时刻用一个笑话让全场重新欢乐起来。

星素结合有看点。2017年8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其中规定要“努力提高普通群众在节目中的比重,让基层群众成为节目的嘉宾、主角,注意不能把群众作为明星陪衬或背景。”《欢乐中国人》邀请各领域的明星、大家作为故事的讲述人,而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百姓,让明星成为普通人的陪衬。借助明星的光环与影响力,由他们来讲述一个平凡的故事,能够为故事增添更多的可看性,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例如,霍尊讲述的国乐大师方锦龙老师与国乐之间的故事。方锦龙老师擅长演奏各类古乐器,从失传已久的五弦琵琶、有着8000多年历史的龠、巧舌如簧的簧,到用鼻子吹的黎族乐器等,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古典乐器,尤其是濒临失传的乐器。他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古典乐器需要传承和创新。节目中霍尊与方锦龙合作了一曲《卷珠帘》,方锦龙老师的五弦琵琶伴奏,让歌曲更加悠远,荡气回肠。由擅长演唱古风音乐的霍尊来讲述方锦龙老师的故事,借助他的影响力也带动了一批喜爱国乐的观众关注节目。

让故事讲述充满仪式感。节目中的每一个故事讲述都充满了仪式感。故事讲述人会留下自己的手印,通过特效扫描故事讲述人,从而生成故事专属二维码。然后讲述人会以画外音的形式全程参与故事的讲述,舞台中间演员进行故事表演,舞美效果和屏幕内容相配合,呈现了一个多变且符合故事背景的环境。故事讲述完,4位嘉宾将共同开启故事主人公通往幸福殿堂的幸福通道,主人公走过幸福通道后会留下自己的手印,与故事开篇故事讲述人的手印相应和,实现一个故事的完美闭环。这种仪式感会让故事主人公和观众在节目进程中,不断累积幸福感,直到幸福通道打开,将这种幸福感推向高潮,也是呈现节目主旨的方式之一。

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新传播

专属二维码传播好故事。节目用专属二维码的方式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代表产物与节目的传播相融合,真正做到了新方式、新传播。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二维码长期有效,只要观众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节目微信公众号中该故事的主页面。观众可以通过“一键转发”功能将故事转发到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这样,所有收看节目的观众就成为节目的二次传播者。每个故事的专属二维码从讲述人站上舞台的一刻生成,然后会一直出现在屏幕右上角,并在各个环节以特效的形式出现,直到故事结束。好的故事不能只停留在演播室里,他们值得被全国人民知道,节目也更期待全民参与到好故事的传播当中。这样低门槛、低成本的传播打通了线上与线下的边界,既丰富了节目形式,又扩大了传播范围。

故事素材来源于网络。节目从制作初期的选材开始便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很多故事的素材都来源于网络故事原型。2017年,10岁京剧男童王泓翔演唱《梨花颂》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受到了网友的喜爱。作为一名华裔男孩,他小小年纪却热爱中国传统艺术,并和父亲一道坚持在海外继承、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这样的故事正是节目所弘扬的充满中国骄傲与中国力量的好故事。再如,国乐器收藏家方锦龙老师演奏乐器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受到了诸多网友的喜爱,节目就专门将其请来作为嘉宾。

全媒体平台播出。节目不仅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还联合央视网、腾讯视频等互联网媒体平台共同推广,覆盖了传统大众电视媒体、互联网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尤其是在腾讯视频平台的单集播放量均超百万,弹幕互动量惊人。在这些互动弹幕中,观众可以就节目内容抒发自己的感情,传递自己的正能量。同时,节目也借助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许多视频都引发了网友广泛转发。例如,《中国日报》、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官方微博账号转发“百岁老人收养六名孤儿”的节目视频在几天内就得到了百万次的播放量。作为一档结合新国情、创新传播方式、真情实感讲述中国好故事的节目,它发挥了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二维码老师
二维码通行券自助发行系统在新兴市场的应用
小康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老师,节日快乐!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