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2019-12-16乔秀峰
文/乔秀峰
近年来,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成为热点。项目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主要包含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个板块。它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有机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内容,帮助学生在项目实操过程中逐步掌握并深化知识和技能。新闻实践项目化教学通过设计具体的新闻实践项目课题,推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相对独立的各类新闻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从而达到系统掌握新闻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水平过硬的目标。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作为工作任务完成的新闻稿件作品、传媒产品等,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与运用情况,也可以成为实践项目教学的成绩认定和效果测评的依据。笔者认为,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资源相对短缺的地方性高校中值得大力推广。
一、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
1.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资源短缺。地方高校往往地处二三线城市,平台小、待遇低,导致这类高校的新闻专业能够吸纳的教师资源在人数和质量上大打折扣,这其中具有媒体行业从业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部分地方高校新闻系教师不超过10名,还有一些高校在无法招聘到符合条件的教师时,招聘一些非新闻传播专业出身的教师,或者从相近专业,例如,中文专业、广告专业调配一些教师兼任新闻专业课程。教师资源的短缺大大限制了学生实践课程的开展,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足更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地方性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困境。
2.经费不足限制实验课程和科研项目开展。新闻专业很多课程,如摄影摄像、数字新闻课程、线性编辑课程、新闻播报课程、多媒体实践课程等,都需要专业的实验室作为基础,这要求高校具备摄影实验室、新闻数字实验室、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配套软硬件。然而,这些实验室的建设和资源需要耗费巨大的经费,一般的地方性高校在没有资金扶持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承受这笔支出。尤其在当今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除了基本的摄影摄像、线性编辑等专业内容以外,还需要掌握大量新媒体操作技巧,例如,短视频拍摄和剪辑、自媒体策划和编辑等,这些都需要更新设备和系统软件。许多地方性高校因为经费不足或根本不具备相关实验室,或建设一部分后不得不搁置,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实践教学流于表面,学生缺乏带入感。实践教学的核心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或相对真实的情境,便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新闻实操的流程、内容和环境。在校园里做再多的作业、模拟和训练,都无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新闻工作的氛围,无法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否满足新闻实操的需要,无法检测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因此,高校新闻实践教学必须展开与社会媒体、机构、企业的合作,共同搭建适合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实践的平台。这一点需求对于知名院校来说相对容易实现,例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及上海多家媒体达成合作,构建大学生实践平台,共同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闻工作者。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优质的社会资源的扶持和帮助,然而地方高校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却屡屡受挫。一方面,地方高校所在的区域媒体数量、规模和影响力都无法与一线城市媲美;另一方面,寻求外地媒体合作,又不得不考虑学生的交通、食宿等因素,效果也不理想。
上述各种问题,导致地方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举步维艰,学生实践热情不高、实践成果低下。开展项目化实践教学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核心问题。
二、项目化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势
1.参与真实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推动教师成长。停留在实验室和学生作业阶段的实践内容,受到氛围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很难将学生带入情境,因此,无法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无法让学生获得职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提升。但是,在实践项目推进中,学生可以直接看到自己项目的成果被展示出来,可能是发表的报纸文章,可能是制作播出的电视新闻栏目,也可能是在网上被转载的短视频等,这种被真切呈现出来的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自豪感,也将激发他们对实践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作为项目的带头人或设计者,教师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调整,通过观察学生们的项目表现,掌握学生实操的重难点,从而在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深化讲解。
2.实践出真知,项目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固然重要,实践项目教学也同样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工作任务,帮助学生实现科研型学习。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强项,然后查缺补漏,不断复盘和迭代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工作方法等,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这个过程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掌握或者巩固、复习的专业技巧和新闻知识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比课堂上枯燥的自上而下地灌输更有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在过程中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自我成长。
3.通过实践项目教学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在实践中,大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新闻创作规律,培养专业兴趣,也可以发现行业空白或者问题,从而激发创造力,寻找解决问题、推动行业更好发展的方法。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各类新闻作品的比赛,把比赛作为项目实践的一个载体或者动力,在实践项目操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创新想法大胆应用在项目和作品里,使项目或者作品更具新时代气息与特色。实践项目化教学也可以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
三、项目化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路径
1.课程体系建设从实践教学出发。地方高校的新闻专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一专多能、注重应用能力。那么,从人才培养制度到教学系统,都必须贯彻落实这个核心。体现在课程上主要为加重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和课时,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新闻评论、报纸编辑、纪录片、多媒体编辑等,这些课程从新闻学实践教学出发,项目实践的过程就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过程。根据各个年级开展的课程差异,地方院校的实践项目也要循序渐进,与课程内容匹配。教师和学校也要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观察,时刻了解项目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或者根据教学的需求调整项目方向。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要充分实现与其他专业的跨专业融合,培养学生多种思维和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以满足当今新媒体时代的综合需求。
2.通过项目实践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积极性。一方面,地方性高校要加强本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例如,湖北师范学院组织教师参加实践培训;增强与地方媒体合作,派遣教师在一线媒体挂职锻炼。另一方面,学校要严抓教师的教学环节,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案进行严格审核。教学分管部门可以协同专家对新闻实践方案的质量进行评估,细化、规范具体步骤和要求,明确进度安排和阶段性任务,明确考核依据和标准。这样既方便学生对新闻实践操作和新闻实践作品质量进行自评,也为教师提供了评估标准和依据。教师根据确定的标准和依据考核学生的成绩,提升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积极性。
3.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与媒体一道建设实验室体系。首先,学校拨款是创建实验室资金来源的主要构成,但是学校拨款毕竟是有限的。其次,新闻学院可以通过申报省级实习实训基地项目获得省厅项目资助。例如,湖北师范学院新闻系通过这种方法已经建设了完备的新闻演播室、摄影摄像器材室、非编实验室、报编实验室,配备了技术先进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报纸编辑网络系统,拥有摄影、摄像、排版、多媒体等多项处理设备。最后,高校与媒体合作建设实践实训基地也是弥补实验室资源短缺的重要方法。学校可以利用媒体已经具备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4.地方院校项目化实践教学必须结合当地特色。地方院校新闻学实践课程要实现与全国知名高校的差异化,就要立足地方和基层进行新闻实践项目的设计,充分吸收和弘扬地方文化,做好地方服务。在实践项目平台的选择上,高校要充分调动地方机构和新闻媒体资源,参照当地媒体的新闻选题和新闻业界要求,使项目实践内容接地气、可操作、有意义。
新闻行业建设不是通过少数几个知名高校的努力就可以的。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各类新闻传播从业者50多万人,其中从新闻传播院、系毕业的人员为3万多人,仅占新闻从业人员总数的6%左右。可见,新闻院校为社会输送的新闻人才还远远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所以,地方性高校的新闻专业同样是我国新闻教育的中坚力量,仍然肩负着培养新闻人才,尤其是为地方输送新闻人才的重任。因此,地方高校新闻专业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实践教学工作,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依然要迎头赶上。实践项目教学为这些高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高校应该勇于创新和突破,通过灵活运营实践项目教学模式夯实本校的实践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