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构图
2019-12-16黄小元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黄小元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一、构图概述
所谓构图是指画中物象的布置,其分为两种,物象自身的结构和物象组合的结构。美的感情起源于艺术家的内心,因有了美的感受而想把其变为艺术作品的冲动,就叫创作。具体操作方法为先写生找素材,然后把找好的素材加入自己的感情进行重新组合即构图,最后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把其表现出来。
二、构图与意境、笔墨、色块的关系
不同的构图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李可染在《谈学山水画》中就说道:“意境的高低能否引人入胜,与构图有很大的关系。”创作者在构图的同时,就要想好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样的笔法、浓淡墨的分配以及色块的处理。构图是为内容、为艺术的内在精神服务的。
北宋北方派的画家多注重气势而采用“全景式”的布局,画面中充满雄浑的北方高山险峰,有夺人之势。董源善于表达江南的风貌,其画布局多为横或平卷,特别适宜于画江南江河纵横、丘陵遍布的宁静而明媚的景象。“马一角”马远和“夏半边”夏圭为了表现一种情韵多采用边角式布局,以达到恬淡平和的艺术境界。王蒙喜欢画竖长幅的画并把画面占得很满,给人以充实的感觉。八大山人构图重心不稳,似乎要失去平衡了,这正是他郁闷、愤懑、痛苦心态的折射。他画的动物的眼睛大部分是向上翻看着的,这表明了他身为贵族的高傲和愤世嫉俗的情感。
通过分析历代优秀的山水画的构图布局,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构图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在创作中可以适当地追求构图的个性化来更好地表达我们所想要表现的东西。
三、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和现代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区别
传统的山水画和现代山水画在构图上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山水画讲究“三叠”“两段”,在一幅画的左下角或是右下角先画一层土坡或山石,然后在土坡或山石上面画一些树木与房屋,再在树木、房屋的上面画上平沙或远山。如果树木、房屋在左下角,那么平沙与远山就画在右上角,反之亦然。平沙、远山是和树木、房屋相互呼应或是交错穿插的。这就是“三叠”的构图形式。在画幅的下边画一些土坡或山石、树木与房屋,然后在后边画一些山峰,在山峰与树木、房屋之间留出空白,表示江水或白云弥漫。这就是“两段”的构图方法。“三叠”“两段”的构图方法被证明是有弊端的,“三叠”的缺点是平平排列,毫无远近变化,过于刻板;“两段”的缺点是把全景上下硬性隔成两段,互不联系,虽然现实生活中也有山水自然分界而形成的这种情况。“三叠”“两段”的构图方法虽然是有缺点的,但我们也不能绝对否定,以独有的手法来“破”这两种构图格式,就可以使这两种构图方法得以改善、提高。现代山水画构图在传统山水画构图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其吸收了西方绘画中好的方面,就是找到了“破”的方法。
四、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和西方绘画构图的区别
由于中国山水画吸收了西方绘画很多好的方面,所以中国山水画和西方绘画的构图有很多的相同点,但也是有区别的,这主要是由观察自然的不同方法所决定的。中国山水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肖像的相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从而被称为“表现”艺术;西方绘画则被称为“再现”艺术。西方绘画一般是运用焦点透视,就像是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而中国画构图则运用散点透视或是多点透视,与焦点透视不同的是作者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上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从而更好地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都摄入自己的画面上。
例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运用散点透视法的一个典型例子,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若按焦点透视的方法许多地方是根本看不到的。这是中国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中国山水画讲究平面布置,不重视阴影、立体,而是用穿插等来拉开层次,凸显意境。中国山水画的立轴、长卷、扇面等构图形式是西方绘画所没有的。
西方绘画又被称为风景画、装饰画,而中国山水画不是风景画,在《林泉高致》中就有提到,山水画使人观看后觉得“可行”“可望”“可居”“可游”,山水画家首先应对自然界的山水形貌“饱游饫看”,才能“历历罗于胸中”,而后再表现出来,使看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构图是山水画创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画者只有有了好的构图才能表达出想要的意境,从而为创作的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构图好的作品往往更能吸引看画者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