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红歌的价值及传播分析
2019-12-16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毛 敏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原本广为传唱的红歌被当下以娱乐性为主的流行音乐所替代,这虽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但我们应从中进行反思,不应任由红歌背后蕴藏的深刻教育价值被埋没,应思考如何借助信息时代的“东风”,让红歌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让当下青少年真正接纳并喜爱上红色歌曲,并进一步认同、学习红色歌曲背后代表的精神内涵[1]。基于此,需要在红歌宣传上另辟蹊径,在歌曲中融入一些反映时代特色、满足大众需求的新元素,有效推动红歌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流传,充分发挥红歌的作用价值。
一、红歌的价值
红歌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每一首红歌创造的背后都源于真实的历史,红歌便是历史的见证者与传承载体[2],如红歌《南泥湾》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大生产运动,红歌《松花江上》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等,当人们唱起红歌,便能回忆起艰苦奋斗的抗日革命历史。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才能充分认识当下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中华民族复兴努力奋斗。因此,我们应对红歌历史价值的挖掘引起重视,并将其作为新一代革命历史教育的重要资源,实现历史传承。
红歌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红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首先,在精神层面上,红歌反映了革命先烈勇于拼搏、敢于牺牲、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革命先烈正是在上述精神力量的鼓舞下,才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其次,从红歌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色彩,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喜爱,有着非常高的传唱度,群众基础较为深厚。最后,红歌的艺术审美价值还体现在歌曲的节奏与旋律上,相对于一般娱乐性较高的歌曲,红歌更偏向严肃性,表达了歌曲创作者对抗战革命历史与革命先烈崇高的敬意,歌曲旋律或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给予人莫大的精神鼓舞;或清丽婉转、柔美清亮,表达了歌曲创作者对抗战革命历史与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颂扬,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审美价值。
红歌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当下的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当时的苦难,对于当时历史事件的感受也仅停留在表面,缺少共同情感,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如今面对西方外来文化的强势输出,一些青少年很有可能被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所影响[3],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迷惑,从而误入歧途。因此,必须要以红歌为载体,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红歌在青少年爱国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红歌作为红色文化的根本内容,在教育内容上主要以歌曲形式展现,相对于传统单调枯燥无味的“说教式”爱国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红歌教育更易于被青少年接受,让青少年通过红歌感受老一辈革命精神的崇高与伟大,认识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提升自身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二、信息时代下红歌的影响
一是丰富了艺术体验。当下青少年以“90后”“00后”为主,他们成长的时期正是我国音乐、电影等各种艺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流行音乐。相较于当下流行音乐而言,红歌本身有着更加严肃的内核与丰富的内涵,因此当青少年在欣赏完红歌或者观看红歌汇演后,普遍认为相较于流行歌曲,红歌“更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带给人强大的震撼与激情”“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背负的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人不再颓废”“带给自身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这些体验是当下流行音乐无法给予他们的全新体验,对于青少年思想、行为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意义。
二是提升了审美情趣。尽管当下流行歌曲不乏经典、高度传唱的作品,但从审美价值上来看,流行歌曲远不及红歌深刻。在具体格局上,流行音乐多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只关注内心情感,缺乏良好的普世价值,并且受这种“格局的局限性”影响,在当下一些流行歌曲中,不乏有一些“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低品质音乐作品,青少年若过于沉迷这种“自我欣赏”“自我怜惜”的小情绪无法自拔,必然会造成自身审美低俗化、无意义化。而红歌作品的创作则是从民族存亡、历史事件的角度出发,展现了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心声,如对侵略者的痛恨、对革命战士的拥戴歌颂、对侵略战争的描绘等,具有大气磅礴之美。因此,广大青少年普遍认为,红歌之所以能够吸引自己,是由于作品展现的审美价值,如“催人奋进的美”“慷慨激昂的美”“积极进取的美”等,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审美价值,开阔了自身视野,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观念。
三是增强了爱国情感。红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抗战的生动纪录,是中华儿女在为中国抗战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见证,是中国抗战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青少年通过红歌,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抗战的艰苦历程,充分认识到当下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强大感到由衷的开心与自豪。很多青少年表示欣赏红歌最大的收获便是“增强了责任感”“了解了更多的抗战知识”“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开心自豪”。
三、信息时代下红歌“新唱”的有效传播
(一)在红歌之中融入流行元素
在红歌中融入流行元素实现红歌新唱,虽然歌曲在旋律、节奏、唱腔上有所变化,但红歌内容、主题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气质”,红歌内核依然不变,仍具备历史的厚重感与深刻教育内涵[4]。在融入流行元素后,在表达形式上更贴合当下人们的需求,不仅使红歌具有革命历史的厚重感,同时还具备时代感与时尚感,更易于人们接受,从而让唱红歌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例如,歌手刘紫玲在自己的专辑《疯潮2010红色慢摇》中,针对《十送红军》这首经典红色歌曲,在保持词语基调不变的前提下,将其进行重新编曲,并在歌曲中融入“慢摇”这一流行元素,并采用广大群众喜爱的民歌唱法进行演绎,赋予了经典红歌新的生命,使歌曲既有年代的沧桑感,同时又具备和平年代的音乐时尚感,从而使红歌传唱成为一种新时尚。
(二)红歌新唱文宣与新媒体的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如今人们不仅是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此同时,由于红歌本身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与受众心理距离较短,情绪传递更加直接,为红歌新唱实现提供了有效传播途径。可以借助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将红歌与红色电影、红色电视剧相结合,打造一个全新的新媒体宣传平台,有效扩展红歌新唱宣传范围,促使红歌新唱的形式更加丰富。例如,可以借助红歌容易与信息设备相结合的特点,再配以漫画、微视频等形式,以供大众在闲暇时间学习,更好地领略红色文化之美,在满足大众基本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还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红歌内涵,有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构建红歌新唱双向传播机制
从现代传播学理论来看,传播活动主要包含两个主体,分别是传播者与受众,而传播活动开展则是上述两个主体互动的过程,需要通过受众的反馈,才能够对最终传播效果进行评判,因此,为有效提升红歌新唱的传播效果,在实际传播过程中,还应对传播受众的实时反馈予以较高的重视程度。要以受众为传播中心,建立向上互动反馈机制。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强大的通信能力赋予了受众更多选择权利,因此想要留住受众,从根本上提升传播效果,需要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公平的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受众积极性,使红歌新唱传播由被动变主动,有效提升传播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还应对受众对红歌的真实反馈进行全面收集,虚心接纳受众对红歌新唱的意见,并做好相关意见的分析,使红歌新唱更易于被受众接受,提升红歌新唱的传播效果,促使红歌政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结 语
综上所述,红歌作为承载我国抗战奋斗史的艺术作品,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红歌的这一作用价值,并深刻了解红歌对信息化时代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推动信息时代下红歌新唱传播,促使“唱红歌”成为一种新的风尚,使红歌更好地融入受众的学习与生活中,充分发挥红歌蕴藏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