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鉴和大事记编撰工作探讨
——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2019-12-16齐元平航空工业档案馆
齐元平/航空工业档案馆
1 年鉴和大事记编纂概况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大事记》(以下简称大事记)是系统记载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工具书,是集团公司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具有权威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等鲜明特点。年鉴和大事记编纂以集团公司的名义开展,代集团公司“立言”,已成为集团公司主管的一项年度常规性工作。年鉴和大事记是全行业的大型综合性资料年书。
20世纪80年代,航空工业在国内较早编纂出本行业首部现行大事记《航空工业大事记(1982年)》,以及首部年鉴《中国航空工业年鉴(1987—1988)》,并对中国航空工业从1951年创建到1986年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补充。《大事记》每年编辑出版一本,《年鉴》每两年编辑出版一本。在历届航空工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在各个时期持续编辑出版年鉴、大事记50余册。数量众多的航空工业年鉴和大事记汇聚在一起,无疑是一座巨大的航空国情信息和信息资源宝库。
2 年鉴和大事记编撰的作用和意义
年鉴、大事记的作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鉴和大事记具有存史作用。年鉴、大事记可以为修史积累宝贵的史料。二是年鉴和大事记具有资政作用。年鉴、大事记所揭示出的规律和规律性认识,可以为现实服务,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服务。三是年鉴和大事记具有教化作用。年鉴、大事记是航空文化的凝聚,体现着航空特色和精神,弥漫着航空气息,保存着深厚的航空情思,其中涵盖的深厚文化积淀、宝贵的“航空报国”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对航空工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年鉴和大事记具有鉴戒作用。年鉴、大事记可以为人们总结过去,分析现状,探索未来,提供借鉴,具有鉴戒作用,具有跟年鉴的名称一样的功能。五是年鉴和大事记具有信息服务作用。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各界提供信息资料。六是年鉴和大事记具有“窗口”作用。年鉴、大事记可以为横向联系、为对外开放提供信息,发挥“窗口”作用。年鉴、大事记在过去“航空报国”实践中,在新时期“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新征途中,都起到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编撰工作的措施
3.1 要加强编撰工作的组织领导
编撰年鉴和大事记内容涉及航空工业各个专业领域,具备较大的编写难度和较长的编写周期,因此,集团公司成立了年鉴和大事记编写委员会和编写组。编委会全面负责年鉴、大事记编撰的组织领导工作,对编撰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年鉴和大事记编委会人员,由集团一把手任主任,集团其他领导任副主任;总部各部门部长、各直属单位行政一把手任委员。编写组全面落实编委会的指示和重大决策,负责年鉴、大事记的具体编纂工作。编写组人员,由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和档案馆共同组成主编、副主编和编辑的三层编写机构。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直管单位以及部分成员单位负责各自业务领域内的年鉴、大事记的编撰工作,向航空工业档案馆报送稿件,航空工业档案馆依据原始档案对年鉴、大事记进行适当的补充、核实、修改和完善,待相关领导审批后出版发行。
3.2 要制定编撰工作顶层规划和编撰工作规范
《年鉴的编修大纲》是年鉴的纲目。成书前是编纂大纲或编纂方案的主体部分,成书后是书的目录。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年鉴结构都是章节体,后逐步演变为条目体。集团公司每年都根据实际情况对年鉴的编写大纲进行修改完善。因撰稿人来自众多单位不同的部门,对如何撰写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容易造成提供稿件的形式和内容千差万别,直接影响到稿件质量,导致统稿难度增大和编纂周期延长。这就需要加强编纂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因此,集团公司制定了《年鉴和大事记编撰工作规范》,从编撰指导思想、编撰组织、工作程序、编撰体例、编写规范、编撰要求、表述方式、审稿程序、保密审查到编辑加工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编撰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3 要广泛收集编修资料
全面占有史料是编修工作的基础。在充分利用馆藏档案的前提下,利用集团公司内外的各种媒体和积累的有关资料,加上采访、调研、咨询、座谈、史料征集等形式,编写组首先获取了丰富的史料素材,这是编修工作的宝贵资源,是开展年鉴和大事记编写的重要基础。年鉴和大事记素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行政渠道组稿。这是年鉴和大事记组稿工作的主渠道,集团公司每年都会向全行业征集稿件。二是搜集年度工作会报告、工作总结等。比如集团公司每年都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军品工作会议、质量安全、保卫保密、档案工作等专题工作会议,都会形成相关工作报告。三是搜集媒体信息作为素材或组稿线索。《中国航空报》《航空工业通讯》、各单位各部门的通讯和简报等各类反映出航空工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与年鉴、大事记所要反映的内容均有相合之处。四是搜集年度相关档案文献。搜集本单位本部门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档案文献作为年鉴、大事记素材的重要补充。五是向领导专家学者约稿。对改革发展新措施、新科研成果、新技术开发、新发明创造、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探索发现等,可以约请相关人员撰写稿件,或者提供详细的资料。向领导、专家、学者约稿,可以提高年鉴、大事记稿件的专业水平和学术品位。六是各单位撰写联络人直接采编稿件。有些内容,例如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出现的新兴产业、新兴实体和新型的社会管理模式等,航空企事业单位所属部门暂时找不到相应的组稿渠道。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各单位年鉴编撰联络人员可以直接采写稿件。
3.4 要严格遵循编撰规范组织好编修工作
年鉴和大事记的编修要做到纵不断线,主线即主要矛盾,历史发展的主线及本质不可割裂,需要重点记,次主线也要适当记。还要做到横不漏项,主项即主要事物(主机、辅机,军机、民机,管理、文化等)要记全,次主项也要适当记,如航空教育、资产等。素材的总体入选原则和收录标准遵循要做到突出重点,力求做到大事突出、要事不漏、新事不丢、小事不凑;做到重要必录、次要照顾,取新舍旧、特事当立;防止事无大小、逢事即记、编成流水账。大事即影响大、规模大、意义大的事;“要事”即事关重要、影响久远的事;新事是对旧事而言,是新近发生的意义或价值很大的事;特事即特别事件,比如航空事业的特色工作等。各所属单位提供的内容需要在全集团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集团公司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有些事件在直属单位、成员单位属于大事、要事,可到了集团公司可能就属于小事,写出来后无法入选。撰写时要时刻想着自己代表的是集团公司。
3.5 要加大稿件的审核把关力度
为保证年鉴、大事记内容的权威性,一般要求事件亲历人员撰稿,部门领导审核稿件。各供稿单位先由年鉴、大事记联络人把所有稿件汇总整理,工作包括初步检查稿件质量,将明显不合格的稿件反馈给撰稿人等,再报送相关领导进行两次审核。其中,总部稿件应经办(处)、部门两级审核,其他单位稿件应经部门、单位两级审核,并注明撰稿人、审核人及其联系方式。这样做不仅便于发放稿费,更体现稿件“文责自负”的原则,所有撰稿人、审核人会在出版的年鉴、大事记上署名。年鉴大事记稿件报送到航空工业档案馆后,编写组要对年鉴、大事记稿件进行整理、文字加工、技术处理和内容核实,这是编纂过程中一道重要工序。要对稿件进行审查和核对,分辨稿件内容的真伪,确保真实可靠。关键数据甚至需要反复核实,确保准确有效。要敢于删除稿件中的无效信息,对稿件中缺漏的重要事件、重要单位等资料要加以补写,对条目信息要素不全的要加以补充,对资料含糊不清的要加以明晰,对交叉重复现象给予妥善处理。年鉴内容必须准确,不能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
3.6 要加大编修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
在流程上,编修工作注重有组织、有执行、有过程、有结果、有考核、有修正,形成了一套设置有序、有始有终、闭合完整的考核体系,并将这种考核机制应用到编撰工作的全过程,加强控制,确保年鉴和大事记的编修质量。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每年印发《关于报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年鉴和大事记稿件的通知》,明确年鉴、大事记编写目录与分工、编撰工作进度要求等。每季度对编撰工作进度进行考核,对没有按时保质保量报送稿件的单位或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撰稿质量好、报送及时的单位或部门奖励。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年鉴、大事记编撰计划执行情况的督导,确保计划执行率,最终目的是提高编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