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来时路 扬帆再出发
——《工人日报》与共和国同行70年

2019-12-16赵巧萍

传媒 2019年20期
关键词:工人日报共和国

文/赵巧萍

7 0 年来,《工人日报》从草创初期发行量仅有2万多份的小报,发展成为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于一体,在全国拥有36个记者站,鼎盛时期日发行量244万份的全国性综合性中央级大报。在传播形态上,《工人日报》也从过去只有报纸和杂志,发展为今天拥有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载体、不同平台的全媒体融合传播的新格局。

2019年,《工人日报》迎来了创刊70周年。70年来,作为中央主流媒体之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工人日报》见证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因为与共和国同行,《工人日报》也在走过了“铅与火”的时代,经历了“光与电”的洗礼,迎来了“数与网”的考验的同时,书写了自己的光辉历史。

峥嵘岁月,与祖国建设发展同成长

1949年7月15日,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报名,一份专门以职工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纸——《工人日报》创刊了。报眉上的0002刊号,见证了祖国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也镌刻了《工人日报》70年走过的每一个足迹。

70年来,《工人日报》从草创初期发行量仅有2万多份的小报,发展成为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于一体,在全国拥有36个记者站,鼎盛时期日发行量244万份的全国性综合性中央级大报。在纸媒形势严峻时期,尽管曾经有过20多万份的低谷,但近10多年来,《工人日报》发行量始终保持稳中有增的发展势头,目前日均发行量73万余份。在传播形态上,《工人日报》也从过去只有报纸和杂志,发展为今天拥有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不同载体、不同平台的全媒体融合传播的新格局。

70年来,无论是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工地,还是抗洪抢险救灾报道一线,到处都有《工人日报》记者的身影。作为共和国的同行者、见证者和记录者,《工人日报》的记者用初心扛起每一份担当。他们用双脚丈量土地,用镜头捕捉瞬间,用笔尖记录发展。通过他们的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跃然纸上;中国工运事业、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绩广为流传;通过他们的报道,孟泰、时传祥、王进喜、倪志福、包起帆、许振超、李斌、郭明义、高凤林等一大批劳动模范、时代先锋、大国工匠的名字,叫响神州大地;通过他们的报道,伟大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了磅礴的力量。

从1980年至今,工人日报社共有200多人次编辑记者的新闻报道获得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有19人分别荣获长江奖、韬奋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自中国新闻奖正式设立以来,《工人日报》每年都有多篇作品获奖,至今累计已达91件。

回顾70年的峥嵘岁月,工人日报人深刻体会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是新闻工作的立身之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工会工作全局,服务广大职工,突出“工”字特色,是《工人日报》的立命之本;紧紧地依靠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各地各级工会组织,不断开拓思路、扎实推进,是报社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办事,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环境氛围,建设忠诚干净、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是全面完成报社各项工作的最有效保障。

突出特色,强化精品力作谋发展

70年来,《工人日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工会工作全局,坚守新闻理想,坚持价值传播,坚信内容为王,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工会故事和中国工人故事,在突出特色,强化打造精品力作,占领舆论主阵地中谋发展。

2019年是祖国70周年华诞。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人日报》全媒体共同发力、多版面同频共振,精心报道各阶段的主题宣传活动, 先后开设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爱国情 奋斗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栏目,刊发了大量稿件,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融媒体产品。

为全力营造共庆祖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国庆前夕《工人日报》的“航程”特刊,以“见证奇迹”为主题,以文本厚重、图文并茂为特征,全面回顾了70年来伟大工程所承载的共和国工业建设与发展史,如《奔腾的“黄金水道”》所谱写的新中国水运史、《百年京张的历史跨越》所刻画的京张铁路发展年轮、《万里长江第一桥》所反映的中国桥梁建设发展等。《影像·记忆——工人日报记者镜头中的新中国重大工程》则展示了70年来《工人日报》记者深入一线留下的工业建设与发展的珍贵镜头——“共和国长子”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新中国第一个露天煤矿阜新海州露天煤矿、“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改变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的大庆油田、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

独特的视角,集群式的全媒体报道,立体化、多角度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一个个伟大工程。正是这些伟大奇迹,构成了今日中国工业建设的完整图景。

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还有中国工会,《勇担基本职责的职工“娘家人”》《打造产业工人队伍的工会行动》《改革创新打造“活力工会”》等全画幅、多层次展示了中国工会的发展与壮大。

回望中国工业建设和中国工会的发展历程,也是回望共和国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奋斗历程。在庆祝新中国70华诞“航程”特刊上,《工人日报》还以“仰望丰碑”为主题,将笔墨、镜头对准70年来不同时期为共和国建设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英模人物,如拥有众多“中国之最”的劳模班组《马恒昌小组的“传奇密码”》、中国机械加工制造业赫赫有名的“大国工匠”李斌《他的指尖,藏着大国工匠的所有深情》、英雄般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纪念馆里,读懂“铁人”》。《闪亮的坐标——工人日报记者镜头中的劳模身影》则展示了70年来为共和国做出杰出贡献的“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创造三尖七刃麻花钻的倪志福、发明先进清洁检查操作法的赵梦桃、青年突击队长张百发、摸索出“细纱工作法”的郝建秀、“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时传祥、铁人王进喜、“一抓准”“一口清”的张秉贵、“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还有包起帆、徐虎、郭明义等。

一个个劳模,在共和国发展历史上立下了一座座丰碑。在他们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为共和国建设与发展默默无闻做出贡献的亿万职工。而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正是我们党建立的根基所在,是我们现代化国家建立的根基所在,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根基所在。因而,讲好普通职工的故事,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上狠下功夫,是70年来《工人日报》采编人员的不懈追求。2016年,工人日报社甘肃记者站记者在跟踪采访兰州铁路职工“十大贤内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对铁路夫妻的故事。在这对夫妻相伴相随23年里,中国铁路经历了跨越式发展,通讯方式也经历了极速的变化。然而,23年来,“用掉了12个日记本,留下了6820多条只言片语”的家庭留言薄没有改变。在记者看来,这对夫妻所执著坚守的纯情与质朴,执著守护的爱情与亲情,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普遍向往与追求。经过对1.4G素材长达3个月的整理与思考,记者以千字通讯《见字如面23年》讲述了一个汹涌而来的温暖故事,并因此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扣人心弦的传奇经历,有的只是简单而平凡的家庭琐事。正是有了千千万万铁路夫妻一样普通人的执著与坚守,才奠定了共和国建设、发展与进步的庞大而又坚实的基础。

普通劳动者温情相守的平淡故事,也是普通个人、家庭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命运的生动故事。从大时代中去把握亿万职工普通而平凡的社会生活、从人类的普遍向往与追求中去思考新闻的内在价值,坚守新闻理想,坚信内容为王,才能从共和国历史发展中找到根基。

守正创新,巩固主流地位再出发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媒体融合的深刻变革。《工人日报》深刻认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适应变革,大力推动变革,倾力打造融合精品,全力巩固主流媒体的地位。

截至目前,除了报纸、杂志、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号外,《工人日报》在商业平台开设了22个新闻资讯类账号。在报社内部,也已经建成了全媒体采编技术平台和统一报道指挥平台,“一次性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已成共识与常态,报网端微屏全媒体立体传播格局初步形成,业务融合、管理融合、用户融合、数据融合的作用逐渐显现。

在融媒体产品方面,做大做强“三工”特色报道,不断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巩固主流媒体地位将是《工人日报》的重要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2019年9月15日,工人日报抖音发布15秒短视频“武汉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跨铁路斜拉桥成功转体”。这一凝聚着成千上万建设者辛劳与智慧的超级工程罕见的建设过程,借助新媒体力量,一天之内播放量突破1亿,点赞量突破300万,评论量达10万。工人日报抖音号当天“涨粉”近20万。网友们在围观《工人日报》新媒体报道的同时,纷纷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点赞叫好!大国工程的融媒体产品,不仅擦亮了《工人日报》品牌,也扩大了《工人日报》全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运行机制和生产流程上,按照职能定位、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整合采编资源,组织项目生产,将是《工人日报》未来的发展方向。媒体深度融合,归根到底是人的融合。《工人日报》不断探索打破部门人员和专业的界限,以“项目制”的形式重新整合采编资源。2019年5月《工人日报》正式开办的原创评论品牌栏目“工人日报e网评”,集聚了报社优秀评论作者资源,针对当下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快速回应,顺情绪,化矛盾,以亮态度、见高度、有声度的评论言论,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制高点。2019年8月推出的融媒体短视频品牌“新360行”,将镜头对准随时代发展不断涌现出的新兴职业,用短视频讲述新职业故事。通过融媒体品牌项目的探索和实践,一批全媒体记者开始出现。

在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接力,合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仍是《工人日报》的不懈追求。2017年3月6日12时,《工人日报》策划的一组女工工装照和婚纱照对比图,以《她们脱下工装,惊艳了时光》为题在法人微博上首发。截至3月8日16时,阅读量达2248.4万,点赞数达7.5万余次,转发3518次,评论3777条。3月9日《工人日报》报纸版面再将大幅对比图以《这些一线女工为什么这么红》为题做追踪报道,阅读量共计2700多万。打动人心的,除了工作照与艺术照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外,普通民众都普遍怀有对一线建筑工人诚实劳动、辛勤劳动的尊重、关怀与感恩。

在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上,《工人日报》弘扬“开门办报”优良传统,不断发展壮大全媒体时代的通讯员队伍,将把全媒体时代的“通联部”“群工部”做大做强。2019年9月《工人日报》推出首届《最班组》全国短视频大赛,将目光聚焦产业工人最基层的组织——一线班组职工鲜活生动的工作场景和团结奋进的动人故事,如最艰苦、最创新、最团结、最年轻、技术最牛,最温暖、最节约、最安全、最靓丽、最快乐等。活动过程中,报社记者采写追踪报道,一线职工撰写拍摄手记,双方保持良好的互动。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必将扩大优质信息内容的供给。

在平台建设和用户参与、用户体验上,工人日报客户端将成为宣传职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的重要阵地。近年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除了新闻报道以外,工人日报客户端也成为全国性和地区性职工活动的重要直播和展示平台。通过职工和工会的热情参与,工人日报客户端正成为宣传职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的最佳阵地。已经启动的工人日报社融媒云平台建成后,该客户端将成为国内劳动关系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资讯传播与服务的平台,深度融合也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回望是为了更好的远航。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人日报》将守正创新,加速媒体融合发展进程,通过全面提升质量,全力巩固主流媒体的地位,持续扩大《工人日报》品牌影响力,扩大《工人日报》全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不懈的奋斗书写《工人日报》的时代新篇章,书写工人阶级的时代新篇章,书写共和国的时代新篇章!

猜你喜欢

工人日报共和国
《工人日报》:监管对“社区团购”的敲打正当时
共和国的脊梁
《工人日报》:食物中毒致死悲剧为更多人敲响警钟
《工人日报》: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老字号没有倚老卖老的空间
《工人日报》:“退出补偿机制”为野生动物养殖户托底纾困
向共和国最闪亮的星,致敬!
共和国历次特赦钩沉
共和国的春天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共和国大阅兵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