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传统乐器
——羌笛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2019-12-16王瑾
王 瑾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目前居住在中国西部地区,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羌族人主要定居在北川县平武县。松潘县,茂县和李县等地区。羌族没有独立的羌族书写体系,羌族音乐通过口头传授,靠记忆传承历史和文化,羌笛就是这样伴随着羌族人民生活了数千年,不仅是他们日常生活唯一的娱乐器具,也是羌族人民文明发展历程的标志,是文化和音乐的结合物。
羌笛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深受羌族人欢迎,既是羌族人民相互交流,传达爱情思想的主要工具,也是羌族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据查,两千年前,中国西北高原的羌族人发明了羌笛,最早的羌族长笛表面有四个孔,经西汉后变为五孔,成为唐代流行音乐;关于羌笛的记载主要出现在明,元,唐,宋等时期的诗歌中,对羌笛的历史发展作了详细而清晰的陈述。羌笛对我们对羌族文化,人文和历史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羌笛在演奏技巧,音色和音调等方面具有强烈的特点,具有朦胧,萦绕和美妙的旋律,人们仿佛可以欣赏到不朽的羌族灵魂和古老的声音。
一、羌族传统乐器——羌笛的工艺和特点
在羌语中,羌笛又称“士布里”或是“帮”,是传统的羌族乐器。羌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包括笛管和芦苇哨,骨(早期)或竹被用作管体的材料,制作管体的竹多为高山箭竹。这些高山箭竹主要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具有相对薄、不开裂的、长关节、质地坚韧和细纤维等特点。羌笛是由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终身全长13~19厘米,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厘米处,用刀切开一个薄片作为簧片。
在演奏中通常会用双手握住羌笛,并将哨子放入口中,使用类似于竖笛的指法,并以一种称为“鼓腮换气法又称循环换气法”的特殊方法进行吹奏。一般来说,演奏时一口气可以吹3到5分钟,也可以一口气演奏一段音乐,这需要演奏者的超高的技能和熟练度。同时,演奏者将上下移动手指以产生滑动音调和喉咙颤音,并在演奏过程中产生双弹簧共鸣声。羌笛,在旋律和声音质量上都很独特,具有温和,明亮和清脆的声音,可以带给观众迷人,模糊和虚幻的感觉。所以,很多羌族人们将通过演奏羌族长笛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传统羌笛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继承传统羌族乐器强有力的方式是教育,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是地区的文化中心,在传承区域内的地方特色文化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可以在高校推广羌笛音乐及其发展历史,制作工艺,演奏技巧,作品等,让学生能够对羌笛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认识。例如,四川的一所大学开展了2016年庆祝“羌族新年”系列活动的羌笛相关展览和音乐会。有条件的大学也可以建立羌笛的传承和保护基地,邀请羌笛艺人或传承人教授羌族文化,给年轻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任何一种传统乐器和艺术的继承以及它们的独特性和独创性,都会受到继承者文化层面的影响。羌笛应该继承选择和目标,这要求继承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通过促进羌笛在大学的继承和发展,可以更容易地实现这一目标。
在大学继承和发展羌笛的最佳方法之一是设立选修课程。开设选修课,对教学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羌笛传承人或艺人的配合与指导,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乐器演奏,大学都应选择优秀的专家,组建羌笛教学专家资源库,定期为现有音乐教师提供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掌握羌笛文化、制作及基本演奏技巧。
高校羌笛的继承和发展依赖于羌族民间文化艺术,而羌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推广需要有目的的继承。提高羌笛认可度的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大学师生了解羌族民间文化艺术,特别是深入挖掘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内容,并加以强调。其次,鼓励羌族学生在大学里庆祝各种羌族节日,并邀请其他学生参加,以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羌族节日给远离家乡的羌族学生带来欢笑,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此外,来自其他民族的师生充分了解羌族文化传统,加强各族人民的情感交流。
对羌笛音乐文化的直接传承是人。但是目前面临的现状是,由于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羌笛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使得羌笛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所以,对传承人的生活乃至精神上的扶持和帮助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保护和扶持,除了国家和政府相继颁布和实施了一定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外,高校也应该为羌族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高校可以申请专项基金,邀请羌笛传承人走进课堂,以现代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羌笛的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兴趣,传承民间技艺。除此之外,政府还要保证羌笛音乐传承人在当地足够高的社会地位,增加羌笛在羌族内部的知名度和忠诚度,进而促进羌笛的持续发展。
羌笛作为羌族几千年历史的文化沉淀和艺术结晶,是羌族人民在时代不断变迁和发展历程中的智慧结晶,应该加强传承与保护。羌笛代表羌族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象征。因此,继承和发展羌笛需要羌族乃至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自觉树立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