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承的民歌教学构想

2019-12-16李珊珊

黄河之声 2019年24期
关键词:民歌歌唱音乐

李珊珊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常州 213161)

民歌承载着人民的喜怒哀乐、传递着一个区域的民俗民风。民歌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历来得到各民族重视和发扬传承。西方音乐史上,曾经有过民族乐派,他们以民歌和民间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作品,以激发本民族人民对祖国大好河山和民族精神的赞美和热爱。在教育领域,更有著名的柯达伊教学流派,倡导运用本民族的民歌作为音乐教育的基本语汇,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传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我国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的把“弘扬民族音乐”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如何使这些理念和规定在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得到具体的落实,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精心培育教师的传承意识

一首民歌就是一个场景、一段故事,一个角色,一种腔调,我们需要传承的是歌者的内在精神、音乐智慧、以及民俗知识。学校教育的执行者是教师,让民歌变成自己的声音,首先主动用耳朵亲近民歌,每位教师的成长环境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也就决定了每位教师跟民歌的亲和度是不同的。教育组织者需要帮助其融入一个合力的群体,来共同关注民歌的存在,用心聆听欣赏来自土地、市井的声音。其次,用歌唱的方式亲近民歌,音乐教师未必个个都爱歌唱,因此在面向教师全员动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筛选出热爱教育工作、热爱民歌或民歌演唱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研究联盟,分享演唱经验;建立网络民歌资源库,把教材民歌、区域有代表性的经典民歌、整理成不同的单元,从小歌,身边的歌唱起,以此建立起教师的歌唱生活,带动更多的教师。

二、客观评估学生传承的局限

民歌在当今学生所处的多元化的音乐听觉环境中处于弱势。以高中鉴赏《刨洋芋》为例,多数的班级和学生觉得,这种大白话一样的歌唱不好听,这使我们感觉到,当我们不做任何引导,这类记录着劳动人民纯朴而鲜活的劳动场景的歌谣,就被排斥在学生的生命之外。没有任何文化的铺垫,仅凭远隔时空的声音,是不能直接走进学生内心的。

其次,在学生少有机会受到现场肉声的刺激与打动。最近一个美国华裔小姑娘,在电视节目中演唱京歌《我爱你中国》,字正腔圆,声声动情。这一切源于她的妈妈带她进剧场看了一场演出,深为京剧华美的唱腔所感染。更源于之后师承了专业老师,获得口口相授的指导。民歌传承同样也需要这样的条件。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一次深刻的美的体验足以能触动内心坚定的追求。

第三,民歌再现的机会不多。一首民歌对于传唱者来说,要唱上一辈子。而一节课只有45分钟。理解文化,记忆音调都需要时间,多次的重复聆听和演唱才能实现口头传唱。也才会产生感情。在宏大的听觉世界里,如何利用学校课堂教学这块宝贵的阵地,把优秀的音乐文化植入学生的心田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细致理清学生传承的维度

如何定位学校教育中民歌传承的度?民歌依据其产生环境和条件,可分为风俗传承(如婚丧嫁娶中演唱的歌,在特定时间场合演唱。如内蒙古的《送亲歌》)、职业传承(如,从事拉纤劳动,就会自然学到拉纤号子)、生活传承(借助特定音调触景而歌,如,信天游)、师徒相传(卖艺人的口口相传)等。这些无疑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亲身参与得以延续。对于学校音乐教育而言,传承也不再完全以演唱作为标准。更多侧重于精神层面,包括对民歌文化的理解认同、愿意多次欣赏、积极演唱与分享。

四、精准把握民歌教学的要点。

在理清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把目光聚焦在课堂上。如何在短暂的时间40—45分钟内要完成民歌文化认知、民歌音乐感知、民歌歌唱表达,需要在内容与方式上推敲设计,高效施教。根据民歌的文化属性,音乐载体,我们探索了一个能引导教师开展以传承为目标的教学主张和做法。

(一)一歌一教

每首歌的产生环境,歌唱角色都不同,传承的方式也不应该千篇一律,这需要我们回到民歌产生的原点上。以江苏版小学教材民歌歌曲为例,选择了《开心里个来》、《杨柳青》、《打麦号子》、《抓马荷》等,其中涉及到民歌的产生环境有田间、小镇、儿童游戏场;涉及到的角色有城镇居民、有田间农民、有孩童。伴随歌唱的是劳动、休闲、游戏活动,甚至会涉及到相关的工具、玩具。这些都是民歌的源头,抓住民歌所属环境、角色、活动等,教学就会变得立体而生动。

一歌一教还表现为特定的教法,不同的歌用不同的伴奏乐器进行辅助,如,苏州民歌《开心里格来》可以用琵琶来伴奏,靖江的《打麦号子》可以用打击乐锣鼓来伴奏。从学唱方式上来看,用民歌传承的独特方式,进行口口相传的教与学。

(二)一歌四唱

民歌中包含了音乐智慧、民俗风情、内在情感、独特韵味,我们分别从“唱形”、“唱情”、“唱韵”、“唱新”四个方面进行逐层展开,深入体验。四唱也是民歌学习的重点内容。

“唱形”就是唱出歌曲的外形特征,以及构成外形特征的音乐要素,如鱼咬尾、重复、模进的创作手法,以及特色节奏型、民歌的调式构成等,以此来感知民歌创造中蕴含的音乐智慧。根据不同的年级段,有针对性的认识和理解。

五、多歌相照

民歌作文文化符号,存在于每一个人类生活的区域,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多歌相照就是将民歌之间进行类比,扩大感知的面;一方面是将唱过的曲目之间对比感知。另一方面将欣赏曲目与演唱曲目相互关照。站在更高的层面,认识民歌这个大群落,形成对民歌的大视野。此外还可以充分借助媒体资源,结合特定的民歌向学生推荐或展示包含经典民歌的综合性艺术作品。如:香港电影《三笑》就集中了多个苏南小调,《刘三姐》集中了广西多首壮族民歌音调。在娱乐中,领略民歌的丰富和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民歌歌唱音乐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歌唱十月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