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理论
2019-12-16梁慧珠
梁慧珠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民族音乐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大多数民族音乐作品不仅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也体现了我国不同民族百姓的生活状态。无论是民间歌曲、戏曲,还是歌舞音乐,又或是器乐和说唱音乐,它们的创作都离不开作曲技术,而民族音乐的质量往往取决于作曲技术水平,因此,创作人掌握扎实的作曲技术并能够灵活的应用作曲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一、民族音乐的概述
一般来讲,民族音乐可以分为独奏和合奏两种形式,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西周到春秋时期,在此期间催生了多种借用乐器演奏的表演形式,比如著名的《高山》和《流水》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产物。民族音乐发展到秦汉时出现了鼓吹乐等,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族音乐的演奏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无论民族音乐怎样变化,或是借助怎样的乐器进行演奏,它都离不开前期的作曲,所以,作曲技术对于民族音乐的创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二、作曲技术在民族音乐创作中应用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一)和声技术与时代音乐相背离
和声作为表现音乐的基本手法,其技术高低对音乐创作的质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大部分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要求学生做好自己部分的和声作业,这就造成和声逐渐转为单一且机械的教学,失去了原本的内涵,也就无法从音乐视觉中体会到音乐的逻辑思维。另外,受到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对音乐五线谱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此,目前的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音乐创作中的应用迎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配器法与乐器法混淆
配器法和乐器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但乐器法往往指的是音乐中所涉及使用的乐器,所以配器和乐器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在目前的音乐作曲的学习中,两者的概念往往会被混淆,这就造成学习者很难区分乐器法和配器法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甚至导致在研究管弦乐队和研究乐器演奏技术及其性能这两者之间产生错位理解。
(三)复调技术过于强调理论
复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音乐创作的质量,目前学生在学习谱写乐曲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了复调中的副歌部分,这就造成学生无法充分的了解音乐的内涵。另外,就学校而言,音乐课程的设置是比较少的,这就导致音乐教学缺乏时效性,而且教师也不能有效的实施副歌部分的教学,学生也就很难吃透副歌中所涉及到的和声等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学习音乐作曲的效率。
三、作曲技术在民族音乐创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作为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和声是多声部音乐中的组织形态一种,而民族音乐作曲技巧之一就是如何正确的处理好和声,同时这也是配器和曲式等作曲方式的基础要素之一。作曲者在创作民族音乐时,往往会通过合理科学的应用和声来赋予民族音乐作品更深的思想和内涵,所以,和声技术理论对于音乐的创作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目前,作曲者要想保证所作作品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就需要组织好音乐作品的和声部分,从而更好的发挥出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魅力。
(二)音乐作曲中同时进行的两段以及两端以上,而且各段之间互不相同但又互有关联的声部被称为复调,它可以说是独立存在的,但又是音乐作曲中一个协调的整体;音乐创作者往往会借用复调的手法来进一步丰富音乐的内容,增强听众此起彼伏的视听效果。在创作民族音乐作品时,复调往往是通过模仿和对比等多种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我国现代民族音乐作品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而且,作曲者综合的应用复调来进行创作,能够有效的打破传统民族音乐作曲技术的束缚。在创作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作曲者可以通过模仿来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淳朴和善良。
(三)曲式有时间结构,也有空间结构,传统的曲式通常会分为大型曲式和小型曲式。作曲者在创作民族音乐作品时,要充分考虑创作的结构和创作章法,从而有效的确保民族音乐作品创作的整体质量。另外,作曲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作曲技术理论中的三个原则,而且这三个原则之间往往是相互渗透的,这样作曲者才能够创作出更加和谐的音乐曲式,提高民族音乐的表达效果。
(四)作为民族音乐作曲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配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民族音乐的舞台表演效果,所以,作曲者必须认识到配器对民族音乐创作的重要性,将配器技术理论科学合理的应用到民族音乐的创作中去,并确保音乐作品的每一个音乐声部都能够配上相应的民族乐器,进而创作出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创作现代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作曲者要充分考虑音乐作品的意义,将作曲技术理论合理的应用到音乐创作中去,进而赋予音乐作品更深的思想和内涵,通过现代民族音乐作品来彰显中华民族意志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