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记忆与道德文化自信关系辨析
2019-12-16刘飞
刘 飞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广州 510053)
道德记忆在人类道德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与人类道德文化自信密切相关,更是作为增强人类道德文化自信的重要条件而存在。道德记忆是记忆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内容,是人们以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过去道德生活经历通过选择过滤后所保留的东西。道德记忆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延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提供支撑,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能为道德记忆的刻写和发展提供动力。
一、道德记忆与道德文化自信的类型
道德记忆是人类记忆的基本类型,是人类运用记忆能力将自身的道德生活进行选择性地刻写而形成的记忆形式,它是人类道德生活经历在其脑海中留下的印记或印象[1]。Avishai Margalit著有《记忆伦理学》(The Ethics of Memory),集中探讨了记忆伦理学是否存在的问题。他强调了人类道德生活与记忆的关联性,并将记忆伦理学区分为微观记忆伦理学(个体记忆伦理学)和宏观记忆伦理学(集体记忆伦理学)[2]10。道德记忆从主体而言,可以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个体道德记忆涉及个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也包括对集体道德生活的记忆。集体道德记忆是关于集体性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其主体包括家庭、民族、宗教等。集体的形式和组成部分都是由个体构成,集体道德记忆并非是个体道德记忆的简单相加。
所谓道德文化自信,就是主体对自身道德价值观及其生命力的充分认同、积极肯定、坚定信念和切实践履[3]。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主体对自身道德文化的认知理解基础之上。人作为道德文化的主体,道德文化自信通过个体或集体的方式既对自身道德文化表现出一种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也对其他道德文化表现出一种道德认知与道德评价,由此就表现出个体道德文化自信和集体道德文化自信。个体道德文化自信是个人对自身道德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评价等,它是道德文化自信个体维度的体现。集体道德文化自信是集体对于自身道德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积极肯定和坚定信念。一般而言,道德文化自信也多指集体道德文化自信。
二、个体道德记忆与个体道德文化自信
个体道德记忆与个体道德生活“过去”相关。由于个体之间差异,尤其社会生活条件和状况的不同,个体道德记忆也会呈现出差异性,甚至是排斥性。如果个体生活在道德秩序良好的环境中,所面对的是积极向善的社会现实,那么其道德记忆存留的大多是真善美的内容。反之,则为假丑恶的内容。
个体道德文化自信是个体在与自我、他人、集体和世界的关系和态度互动过程中,通过个人道德认知、道德思维表现出个体道德生活能够延续和发展的历史依据,从而形成个体的道德价值观,以此表现出对于自身道德文化价值的确信态度。当然,个体道德文化自信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在一个积极向善的社会中,个体道德文化自信更容易形成确立,相反就难以真正形成。
个体道德记忆是个体道德文化自信确立的重要前提。如果个体道德文化自信脱离了道德文化传统,那就不可能确立;个体道德记忆就是这些道德文化传统个体化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因此,个体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就必须依靠个体道德记忆的存在才能实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个体对于自身传统道德文化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其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一般而言,个体道德记忆中保留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越多,就易于确立道德文化自信,同时也让主体更加自信地对待传统道德文化,以重构自身道德记忆,形成一种整体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主体积极向上。其二,个体对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其道德文化自信状况。如果个体对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持一种客观的情感认知态度,那么其就更容易对传统道德文化价值保有一种高度认同和积极肯定的心理状态,从而也就更好地确立其坚定的个体道德文化自信;如果个体对传统道德文化持有一种片面的情感认知态度,那么其就会产生道德文化自负或道德文化自卑两种极端的心理状态。其三,个体对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实践程度充分体现其道德文化自信的持久性与坚定性程度。个体道德记忆需要外化与践履,以凸显其意义和价值。因为个体道德文化自信是外化为个人的具体行为活动中的那种自信态度和气质,展示其道德人格魅力和展现其道德文化魅力的重要力量,如果个体没有主动自觉把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融入其道德生活中,只是停留于认知层面,那么其道德文化自信无法持久,甚至不会真正形成。
刻写和重构个体道德记忆是确立个体道德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个体道德文化自信是在正视传统道德文化、吸收传统道德文化基础上确立的。如果个体因循守旧,那么只会导致道德文化自负。所以通过刻写和重构个体道德记忆,一方面让个体对过去道德生活内容有更为现实地认知,让其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传统道德文化;另一方面增进了个体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情感和心理认同,增强个体自觉遵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自信。传统文化教育是刻写和重构个体道德记忆的主要方式。首先是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研习优秀道德文化经典,增强认知能力;其次要在道德生活里践行传统美德,养成诚实守信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通过各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融入人们思想观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同时,让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不仅影响个体的发展,更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个体道德修养是实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内化于个体道德意识、道德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个体道德文化自信坚定持久的重要方式。
个体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也能为个体道德记忆的刻写提供动力和保障。个体对道德文化所持有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其最终保留下来的道德文化内容,个体道德文化自信越强,个体道德记忆所能保留的道德文化内容和程度就越客观和深刻;反之,个体对道德文化不自信甚至自卑,就会造成个体道德记忆中对传统道德文化的缺失。一旦个体道德文化自信形成确立并不断提升,无论其所能记住的传统道德文化内容具正价值抑或负价值,个体都能从这些道德记忆中汲取有益成分,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重构和创造,为个体道德活动提供智力支撑。随着个体道德文化自信程度的提升,个体保留、记住传统道德文化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越来越高,这直接影响着个体道德记忆内容的延续和稳定。
五四时期,一些知识分子保留的道德记忆大部分都是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压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阻滞,且列强入侵带来的道德文化自卑,因而鼓吹抛弃传统,全盘西化,以确立自身道德文化自信。可这并没有真正带来道德文化自信,反而在抛弃传统的道路上逐渐迷失自我,失去了精神家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新时代,人们的道德文化自信程度伴随社会飞速进步得到明显提升,这促使人们道德记忆所能留存下的道德文化内容更为客观和正面,对传统文化认知也更为理性和全面。个体能更好地去维护具有文化价值的道德记忆载体,例如建筑、音乐等,并且通过这些保护举措,向他人展示自身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出道德文化自信。所以说,个体道德文化自信程度越高,就越能更客观和正面地刻写自身道德记忆,能更理性和全面保存过去道德生活经历,从而使得个体道德记忆更加完整和真实。
综上,个体道德记忆与个体道德文化自信是一个双向互动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个体道德记忆既是个体道德文化自信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也是确立个体道德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同样,个体道德文化自信程度越高,个体道德记忆所能保留的道德文化内容和程度就越正面客观和深刻,同时也就越易于推动个体道德文化自信的提升。
三、集体道德记忆与集体道德文化自信
集体道德记忆是关于集体性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其涉及的主体包括家庭、民族、宗教等集体。集体的形式和组成部分都是由个体构成,集体道德记忆并非是个体道德记忆的简单相加。家风家训作为家庭道德记忆的典型形式,其包含的祖训等原则和规范内容、形式都是经过几代个体传承选择并加以改造而确定下来。民族道德记忆也是如此。一旦集体道德记忆形成确定下来,就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集体道德记忆作为一种客观性内容和形式,就逐渐融入和影响个体道德记忆的确定。一般而言,集体所保存的道德记忆是集体成员道德记忆的重要内容,它会成为每个成员的宝贵经验或教训,铭刻于每个成员的道德记忆中。
集体道德文化自信是集体对于自身道德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积极肯定和坚定信念。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并非是个体道德文化自信的简单总和。正是集体之间的差异性,集体道德文化自信也呈现出差异性,即不同的集体形式,其确立和展示的道德文化自信内容和程度也各不相同。民族的道德文化自信是整个民族对于其道德文化价值的自信,其所自信的内容是整个民族的道德文化,包括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等,而企业的道德文化自信则主要涉及与企业的道德文化相关的内容。并且不同民族、不同企业之间的道德文化自信也存在差异,这与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差异性密切相关。
正是集体的差异性、集体道德文化的特殊性,构成了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生成确立的内在依据。这种特殊性既是指道德文化具体内容方面,也指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方面。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的那些道德规范和原则是对集体所有成员具有普遍性价值和约束作用,对集体所有成员活动能够进行有效调控,并为集体道德文化发展提供道德智慧,这也构成了集体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部分。当然,集体道德文化自信不能脱离个体道德文化自信。没有集体道德文化自信,个体道德文化自信不能生成;没有个体道德文化自信,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就无法展现。所以,集体道德文化自信与个体道德文化自信只是道德文化自信在个人和集体两个维度上的区分,并不涉及道德文化自信具体内容的区分。因为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的内容也会涉及个人道德文化价值方面,个体道德文化自信更包含诸多集体道德文化传统的内容。因此,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强调自信主体是以集体形式表现出来,而非以个人形式展现出来。
集体道德记忆是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确立的重要基础。一个集体是否确立道德文化自信,关键在于其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态度和保留记录的内容。龚自珍《定庵续集》卷2曰:“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道德文化并非抽象产生,而是经过历史不断积累逐渐丰富,因此任何一个道德文化自信的集体都不会遗忘传统、阉割传统,甚至抛弃传统。集体道德记忆是集体文化自信形成确立的重要支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对传统道德文化保留和记录程度直接影响着其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与否和自信程度。集体越是重视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越是保存和记录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内容,即集体道德记忆,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就越容易确立起来,自信程度也会越持久和坚定。相反,集体越是忽视、遗忘甚至抹杀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越是掩盖、阉割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内容,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确立。二是集体对传统道德文化的认知态度直接影响着其道德文化自信状况。如果集体对传统道德文化持有一种科学的理性认知态度,那么其就更容易对传统道德文化价值持有一种理性的认同和评价,从而更容易确立起一种持久坚定的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相反,即便集体保留和记录传统道德文化,但如果集体是以一种片面非理性的认知态度去对待,那么这些传统道德文化只会成为集体的负担,集体道德文化自信更难以形成和确立,甚至会产生集体道德文化自卑。三是传统道德文化内容的丰富程度,即集体道德记忆的丰富程度与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确立密切相关。集体道德记忆是关于过去道德生活经历,并且主要保留和记录传统道德文化的诸多内容。如果传统道德文化不具有丰富的道德内容和深厚的历史积淀,那么集体道德文化自信难以形成和确立;相反,如果一个集体拥有丰富的历史积累下来的传统道德文化内容,那么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就更容易确立起来,并且更为持久和坚定。
重构集体道德记忆是确立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集体道德记忆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重构集体道德记忆就是不断让“过去”与“现在”以及“未来”发生联系,凝聚集体道德共识,形成强大的集体向心力。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也是动态过程,其是集体面对现实状况不断反思、创造性转换、创新性转化传统道德文化的过程,即集体道德记忆重构过程。
首先,集体要科学反思传统道德文化,客观保留集体道德记忆,以此形成对待传统道德文化价值的科学态度。科学反思传统道德文化,并非割裂传统道德文化的内在关联,而是把传统道德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传统道德文化的那些精华部分,集体成员应该以集体方式保留和记录这些优秀因子,例如建筑、音乐、文本等,并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集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集体应该以这些精华部分作为道德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由此生成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对于传统道德文化的糟粕和落后成分,我们要辩证客观地对待,将其作为历史的警戒内容,真正让“过去”成为“现在”的“过去”,通过重构集体道德记忆方式,来实现集体自强和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
其次,集体必须对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重构集体道德记忆,实现古为今用,以此推动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生成。让“过去”重新复活是重构集体道德记忆的主要目的,也是集体道德记忆基本价值所在。“复活”既是让集体及其成员记住传统道德文化,更是让传统道德文化服务于集体现有道德生活,以推动集体对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践行,以此展示集体道德文化的自身魅力,增强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当然,不同的集体有不同的“复活”模式。这些不同主要就在于集体道德记忆的不同,在于集体道德文化的差异。如果集体因循守旧甚至无视历史发展趋势,那么其所记住的那些传统只能成为集体进步的障碍,集体道德文化自信更无从谈起,这已被近代以来世界不少国家所证实。反之,如果集体能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于集体的独特性,并创造性重构集体道德记忆,并创新性转化传统道德文化,那么不仅真正实现传统的复活,更促使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的与时俱进。所以,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程度既与其道德记忆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密切相关,更与集体创造性转化传统道德文化紧密相联。集体道德记忆与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关系是双向互动、彼此影响的,因此一旦集体道德文化自信树立起来,这将对集体道德记忆的发展和刻写带来积极影响。
最后,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为集体道德记忆的重构提供强大心理支撑和伦理保证。集体道德记忆是集体基于一定标准有选择性对过去道德生活进行保留和记录的结果,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程度是集体道德记忆重构的重要参考标准。自信是主体对自我的积极肯定和正面态度,正视过去不仅需要道德智慧,更要有道德勇气。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程度越高,集体就越有道德勇气去面对过去道德生活,更加有底气地复活过去的道德文化。同时也会增进集体内部的道德凝聚力和向心力,由此推动集体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由于道德文化内容是动态发展变化,集体道德记忆的具体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重构和刻写。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直接影响着集体道德记忆具体的重构方式和刻写内容。就重构方式而言,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让集体能够勇于把时代要求与传统道德文化相结合,并且扬长避短,发挥传统道德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融通古今,贯通内外,形成具时代性、民族性的集体道德记忆。就刻写内容而言,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坚定集体传统道德文化精华部分的保留、传承,但又不因循守旧,而是把这些精华内容结合集体现实条件,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实现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德国和日本对于“二战”的反思就形成了鲜明对照。同样作为“二战”时期法西斯国家,德国在战后积极反省战争罪行,主动保留对于过去道德生活的记录载体,并且在各地建立纪念物和设立公祭纪念日,真诚忏悔侵略罪行,尤其经过“法兰克福审判”,德国主动承担战争责任,让德国社会都能铭记那段不光彩的道德记忆,为过去纳粹德国罪行赎罪。其对战争罪行的客观和全面保留与反思,非但没有让德国丧失道德文化自信,德国的这些行为反而赢得了全世界的谅解和尊重。德国也摆脱了历史包袱,让其“二战”后更从容地投入到重建当中,并实现快速发展。而日本恰恰相反,从篡改教科书到参拜靖国神社,遮蔽和阉割集体道德记忆,甚至不承认侵略历史,表明其没有对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省,日本的这种行为引起亚洲受害国的极大愤慨和谴责,对侵略罪行的承认与真诚忏悔也是其必须要承担的道德责任。这极大地影响了其道德文化自信的真正形成。因此,集体道德记忆的客观和全面与否反映了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的真实水平。
总之,集体道德记忆与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关系密切,互相促进。集体道德记忆是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确立的重要基础。集体道德记忆越丰富,集体道德文化自信就越容易确立,集体文化软实力就越强。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为集体道德记忆的重构提供强大心理支撑和伦理保证。集体道德文化自信程度越高,集体道德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越丰富和多样,集体道德凝聚力和向心力就越强。
四、道德记忆对人类道德文化自信的增强作用
道德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而发展,人类道德记忆也随着人类道德生活经历的发展逐渐丰富,人类道德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基础也愈发丰厚。“过去”既是人类道德生活已经经历的时空之所,也是“现在”发展的历史之基。“过去”维度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准,“过去”也并非虚构,其是由人类过去种种道德生活经历所建构。人类过去道德生活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类道德文化自信的生成确立程度。人类过去道德生活越丰富,人类道德文化自信越易于生成,自信程度也会越高。换而言之,人类道德记忆对人类道德文化自信产生重要的增强作用。
首先,人类道德记忆的存在推动了人类道德文化自信的确立。人类不仅创造了道德文化,道德文化也创造着人类世界。道德文化是延续传承并世世代代影响着人类生活,也让人类具有了自由意识和尊严感。作为保留和记录这些道德文化内容的人类道德记忆,其不仅刻写着这些关于人类尊严和自由的具体内容和情感认知,更是表明了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并不断丰富道德记忆,不断让后人传承发展道德记忆,从而成为了整个人类本质的重要烙印。因此,只有人类继续拥有这些珍贵的道德记忆,继续刻写这些逐渐丰富的道德记忆,那么人类道德文化自信就继续存在并持久和坚定。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所记录下人类道德生活延续发展的痕迹,无不显现着人类道德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古埃及文明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其中展示了那时辉煌灿烂的道德文化。作为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更是把伦理道德作为文化的核心,保留了诸多丰富多彩的道德资源,至今仍然保有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因此,人类只要回溯其道德生活史,就会发现和产生出作为“自然之灵”的尊严感和自豪感。这也更能激起人类对道德记忆的刻写和创造性转化,从而确证自身道德文化自信。
其次,人类道德记忆的丰富提升了人类道德文化自信程度。人类拥有道德记忆,并不意味着人类道德文化自信能够持久和稳定。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时,尤其是对整个人类造成重大损害,人类可能会怀疑自身活动,甚至否定自身存在价值,这就会对道德文化产生质疑,甚至是贬低,从而影响道德文化自信的生成和提升。所以,人类把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影响用各种不同刻写形式保留记录下来,并且用人类特有的道德文化加以阐释,以此形成新的道德记忆,让后人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同时也依据自身情况加以丰富和发展。那么人类道德记忆不但记录着人类那些丰功伟绩和令后人敬仰的道德文化内容,更保留着人类那些抗灾自存和人为灾难的教训,这样不仅让人类道德记忆更为完整立体,也让人类更有自信面对过去道德生活经历,更有自信立足现在的道德生活建设,更有自信着眼未来道德生活创造。历史上发生的各种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严重损失和伤害。但人类面对战争和应对自然灾害中所展现出勇敢牺牲与珍惜和平、顽强抗争与自强不息等伦理精神和道德品质,成为记载战争和自然灾害更为重要的人类道德文化力量,也更加提升了人类道德文化自信程度。
最后,人类道德记忆的传承确证了人类道德文化自信。人类道德文化自信不仅植根于人类作为一种道德存在而立足于自然界之中,更在于人类自身创造了道德文化并且延续和传承着道德文化。人类道德记忆作为保留和记录这些道德文化的载体和形式,也不断被一代一代延续、传承和刻写。不同群体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道德文化自信程度,一方面是因群体所拥有的道德记忆不同,另一方面则是群体对道德记忆所持有的态度和方式不同。即便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丰富多彩,人类也客观保留着这些丰富的道德记忆,可若只是简单的保留而非传承,那么人类道德文化自信即使能够确立生成,但也不会持久和坚定。因为传承人类道德记忆不仅是为了让后人铭记过去种种经验教训,更是在确证着人类从哪里来的历史事实,确证着人类道德文化自信的历史之源。从传承道德文化内容而言,人类首先会选择那些有助于自信的事实;就传承道德文化这一事实而言,人类道德文化自信也得以彰显。此外,不同道德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丰富人类道德记忆的内容,体现了人类道德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发展活力。古罗马文明传承了古希腊文明的优秀基因,并结合自身民族特色,形成特有的道德文化传统。中华文明更是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优长,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不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出既具地域特色又被世界其他民族认可的道德文化内容。因此,人类道德记忆的传承就是把这些自信的道德文化内容不断加以重构,让人类道德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总之,人类道德记忆不仅涉及人类道德文化自信生成与否,更对人类道德文化自信提升具有重要的增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