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实施

2019-12-16朱义来

名师在线 2019年34期
关键词:客体活动课心理学

朱义来

(江西省丰城市剑光第三小学,江西丰城 331100)

引 言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吸收现代哲学认识论思想,并以当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研究成果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实施包括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理论基础、类型、模式程序及优化策略。

一、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标准。”语文教学活动也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提出实践的要求,笔者称为一般的认识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二)现代哲学认识论

哲学中研究“主客体”的理论是开设小学语文活动课的重要思想基础。现代哲学认识论认为,客体的对象包括间接的客体和直接的客体。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书本和教师的信息是间接的客体,而实践操作是直接的客体。传统的教学注重间接的客体,现代教学则更加重视直接的客体。

(三)当代心理学理论

当代心理学的内核是人本心理学。人本心理学以重视人的自我实现而闻名于世,该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个性的形成过程就是“自我”的形成过程。“自我”的形成不是靠外部的灌输或行为的塑造能够完成的。“自我”源于并且根植于个体先天“潜能”之中,必须依靠自己的体验或经验来发展“自我”。他还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能从事自发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的人,能评价他人所做贡献的人,能理智地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做贡献的人,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地和理智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人;在自由和创造性地运用有关经验时,融会贯通灵活地处理问题方式的人,能在各种活动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的人。”小学语文活动课以此为理论基础之一,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第一,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目标。人本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具备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向上的。发挥人的潜能,超越现实的状态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提供发展学生潜能的基本条件,并且把教学目标定在如何发展学生的潜能上,而语文活动课正是立足于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的。

第二,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人本心理学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人的行为是对动机的满足,自我实现是人动机的最高层次。小学语文活动课不仅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而且要求其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发展个性、促进自我实现。

第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人本心理学认为,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去学,怎样去获得结果,而是提供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去学。

第四,易于建立“随感型”的师生关系。学习是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要真诚、接受、理解。语文学科活动课更为突出“情趣性”,更加易于师生的沟通。

二、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类型

小学语文活动课类型繁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多种类型。表1显示的分类标准按照“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相关材料”划分三大类十四小类,分类清楚,序列明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1

续表

三、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模式的程序

教学模式是一个概念范畴,笔者这里所说的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即程序性教学模式。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中的结构、程序和教学活动的方法、手段等多种因素进行优化组织[1]。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主动探求问题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形成一种急于解决问题的欲望,因而很快便进入问题的分析、解决中,效果明显。

第二,自觉感知新知。自觉感知新知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形成对该活动的初步认识,进行良好的学习导向。

第三,主动理解知识。衡量一节课的好坏,一看学生能否当堂理解和消化所学的新知识;二看学生能否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本环节所提及的理解知识实际上也包含运用知识的范畴。由此,学生掌握知识后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深化运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第四,发现知识规律。教师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规律,并为知识的迁移创造条件。

结 语

总之,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实施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科学程序,只有遵循其自身的规律,才能顺利地实施。教育是有目的行为,目标不明就什么也谈不上。首先,目标不明就缺乏“目标责任”,就会影响活动的自觉性;其次,目标不明就难以提出具体要求从而作出一系列规定,容易放任自流;最后,目标不明,就缺乏选取活动题材的依据,势必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即使开展起来,也空乏无力,收效不佳。因此,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目标同样承载着定向、规范、评价的功能。

猜你喜欢

客体活动课心理学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低年级的实践与探究
“没有用”的心理学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浅议犯罪客体
活动课
跟踪导练(二)5
“凡客体”之不凡处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