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原天龙寺及其明代佛教宗派
2019-12-15于灏
□于灏
东魏北齐时,政权持有者高欢父子以晋阳为陪都,常年往返国都邺城与陪都晋阳。由于当时崇佛之俗全国风靡,故晋阳城周围佛寺林立,僧人遍地,高欢父子遂选择环境优雅、风光秀丽的晋阳城西——方山,营建避暑离宫、开凿石窟、建立佛寺,从此晋阳西山一带成为执政者高氏集团的清净礼佛圣地。天龙寺就是高欢的六子,北齐孝昭帝高演时期所建立,天龙山之名便因寺而来。
《晋祠志·柳子峪》:“天龙山为太原县西南区之名胜,非仅胜于柳子峪中也。即邑乘所云之方山,因北齐所建天龙寺,遂别名之曰天龙山。”
天龙寺的名称,目前见记载最早的是唐景龙(707)元年天龙山石窟的碑刻《大唐勿部将军功德记》:“咨故天龙寺者,兆基有齐,替乎隋季……”。此碑说明天龙寺初建北齐,隋代继而兴盛。后世历代碑刻、史书以天龙寺名来记载较多。明代嘉靖时期至今,寺院名称多有变化,有天龙寿圣寺、寿圣天龙寺、天龙寺、圣寿寺等称谓,今仍恢复古名天龙寺。
关于天龙名称的寓意,现存天龙寺内的碑刻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公元975年北汉碑刻《大汉英武皇帝新建天龙寺千佛楼碑铭并序》。此碑是五代十国北汉皇帝刘继元来天龙寺礼佛,新建了千佛重楼,敕命宰相李恽亲自撰写碑文记录的史实。碑中记载:“驯岭西下,迤逦约三百步,有高寺,榜曰‘天龙’。故易义云:夫龙者潜,即勿用,飞即在天。命之名,固其宜矣。”李恽在碑文中还提到高氏建立北齐王朝,崇信佛教,厌倦都城喧闹的环境,选择在寂静优美的天龙山营建避暑离宫,还明确指出山岭下有高家寺院,挂榜名曰“天龙”。李恽文中引用《易经·乾卦》解释“天龙”之名称的意寓。
古代龙是王权的象征,《易经·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即蛟龙隐伏,不为世人所知。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比喻帝王在位,是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言“飞龙在天”。此是自然之像,犹如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于天位,后世以“九五”指帝位。李恽在此说明“天龙寺”即高氏皇家寺院。
其二也是现存天龙寺内碑刻,是明嘉靖二十五年(1545年),由进士出身的奉政大夫,西庄霍鹏所撰写的寺院记事碑《重修天龙寿圣寺记》,碑文记载:“寺以‘天龙’名。或曰,取诸释经天龙八部之义。”明代霍鹏的说法是在五代十国北汉李恽撰文之后,文中用“或曰”是对“天龙”名称的另一种解释。霍鹏解释“天龙”是源自《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以佛经来诠释“天龙”名称的意寓。
对于天龙寺名称的解释,笔者以为北汉宰相李恽的解释更为准确,天龙寺是北齐高氏皇家寺院。
北魏时期全国佛教华严宗兴盛,天龙山从东魏北齐至金元时期,石窟寺的开凿和寺院的佛教活动络绎不绝。其具体崇奉哪个宗门派别记载很少,到五代十国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曾在天龙寺塑观音像、新建千佛重楼,塑铁佛千尊;金皇统时重修千佛大殿、复修经藏一所、六师祖堂一座,圣像、经、功德幢具悉皆备获;元至正二年重修天龙寺,十七年,住持佳禅师抄《古大寺山界地笆文薄》一本,此时天龙寺地域四至宽广;明代洪武时期,寺院有修建记载,成化至万历时期,天龙寺香火在临济宗嗣法传人古潭法师的带领下再次兴盛,此时的天龙寺有僧房、殿堂等上百余间,文人雅客之碑刻、诗文记载诸多,著名的天龙八景于此时问世;清康熙、同治时期,寺院依然有诸多修缮记载;民国《晋祠志》记载天龙寺保存有佛教经卷数量颇多,有记载的:大般诺波罗蜜经五十九套、华严悬谈经五套、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套、大宝积经十二套、千佛名经等等共五百二十三套。这些经卷年久失落不全,没有记载年代和出处,上世纪40年代,这些经卷被毁于兵火之中。天龙寺从初建至明代初其尊崇的佛教门派,未见确凿的说明。至明嘉靖二十五年寺院的碑刻记载,明确说明此时是临济正宗门派,传法大师古潭,奉敕在此振兴天龙寺,为天龙寺明代兴盛时期的佛门宗派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古潭法师,俗姓王氏,法名净深,别号古潭,辽州和顺人。少年时,就知晓天下通行大道,心神倾注佛教三藏。成年后拨开云日见真理,三业精勤,通志大乘,遂获释迦先祖之质。明成化时期,古潭法师任太原府东关延庆寺的住持。据碑刻记载:“敕赐临济正宗二十五世传法大师古潭净深……首创延庆禅林……”。又史书记载:“延庆寺,明成化年晋藩王建(明代太原府四世祖晋庄王),……府志云:考寺碑,延庆即善安,明晋府承奉正张泰建,晋王题额曰:善安。弘治二年,河东王撰记后改名:延庆寺。”由此说明延庆寺是明成化时驻守太原的藩王晋庄王出资,承奉张泰所建,古潭法师在此担任住持并创建佛教场所事宜。
在成化初期,天龙寺院香火已再次冷清衰落。太原县邑西街的王公守连,是域内富足而仁德的有名君子,王公弃俗出家,在天龙寺潜行修炼,久慕古潭法师佛法造诣高深,端请古潭法师来天龙寺兼任住持。古潭法师惜天龙寺年深寺废,殿宇倾颓,遂有兴复之志。于是启奏太原府四世祖晋庄王,获恩赐令喻,开始在天龙寺,弘阐大乘,立纲法纪,度化世人。不多时日法师僧徒日众,名僧辈出,天龙寺香火云炽,一时晋邑之内谈浮图者惟古潭法师是矣。遂又率领徒众与信众大开佛场,同募十方。未有几年,天龙寺正殿、山门、厨室、茶寮、禅堂、僧舍、钟楼、田地产业无不齐全。太原府周边四方,无论远近,信佛之士皆拜礼天龙寺古谭门下。
据史料记载,古谭法师一生首创延庆寺,率弟子又整修天龙寺、龙山童子寺、奉圣寺,形成太原西山一带以天龙寺为核心的临济正宗典型的佛教禅林。
佛教自传入我国兴盛发展,延伸出多个宗派信仰,唐代中期,禅宗六祖惠能历五世传法至其六世法孙——义玄,受师戒,悟得禅宗新法,即而在河北正定的临济禅院住持说法,宣讲师门所倡启的佛法新得。从那时起,义玄便创立了一个新的禅宗门派临济宗。后世以正定临济寺为临济宗祖庭。从唐代末至明代,临济宗嗣法传承已至全国各地,甚至遍布台湾、日本。
明代临济宗如何传承太原地区,目前尚不详知,天龙寺此处记载古谭法师功不可没。明藩初期,晋恭王朱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太原,因其信奉佛教,辖区太原府域内佛教活动记载频繁。天龙寺已有此时修建的记述,到晋庄王朱钟铉时,据朱去世已历时四十多年,域内四处也修建佛寺。古潭法师在太原府城倡导临济宗的记载离不开地域藩王的支持,故有“敕赐临济正宗二十五世传法大师古潭净深”、“敕赐延庆、天龙二寺住持”的碑刻记载。
临济宗的嗣法传承、古潭法师师出何门目前尚未找到相关记载,天龙寺西院今存有一佛塔,碑刻有“正定惠公大和尚塔”,没有其他记载,也没传法宗派,只一舍利塔。是否是临济宗派接班人需有更确实的考证。另天龙寺西一里许山坡上,有天龙寺僧灵塔区,现存“雍正九年辛亥季春临济正宗嗣报恩下世平山老人普通塔”。平山老人,扬州兴化人,俗姓赵。曾在淮安府盐城县湛沟古寺出家,法名明修,别号平山。康熙三十年左右平山任天龙寺住持。《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八·寺观》白云寺:康熈四十六年,僧平山重修遂成临济法席;《重修白云寺记》清康熙丁卯岁次季夏吉旦。付临济正宗□□十三代住持古□尊立。
以上记载说明,明清两代临济宗依然传法省城太原及天龙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