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河之东
——运城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探索实践

2019-12-15周文全

文物季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河东运城大河

□ 周文全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端,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千万年间,河东沃野,薪火相续,点点燎原。运城是全省乃至全国的文物大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90处,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全市馆藏文物33万余件(套)。夏鼎商彝,琳琅满目;唐构宋瓷,点缀其间;大夏之盐,行销四方;圣贤名相,人才辈涌。

运城博物馆,作为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承担着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见证物以及教育职能。馆体建筑布局取“太极之意,星云之势,摇篮之形”,寓意着运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基本陈列“大河之东”是植根运城的历史文化滋养,集合各类文化元素而形成的原创展览。

一、精益求精,确立“大河之东”陈展风格

精品展览的推出,要有特点突出、内容鲜明的陈展风格。如何将“大河之东”做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雅俗共赏、广受欢迎的时代精品,是摆在策展团队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运用地域文化基因,组合“大河之东”优质元素

通过对“大河之东”的立意主旨、地域文化基因的系统论证,甄选出若干独特的文化优质元素,形成“大河之东”不同专题展的鲜活因子。

筛选“一缕曙光”(垣曲世纪曙猿)、“一堆圣火”(西侯度遗址)、“半个蚕茧”(夏县西阴遗址出土)、“一座商城”(垣曲商城)、“一尊方鼎”(前庄方鼎)、“一席荒帷”(绛县横北倗国墓地出土)、“一处城址”(闻喜上郭城址)、“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4年度芮城清凉寺墓地、2005年度绛县横北倗国墓地)、“一池白雪”(运城盐池)、“一座唐塔”(泛舟禅师塔)、“一处唐构”(芮城广仁王庙)、“一位圣人”(武圣关羽)等元素,形成了六个历史专题展和四个现代主题展的展览组合架构。

(二)把握观众需求脉搏,明确“大河之东”展览定位

观众满意度是评判博物馆陈展效果的主要指标。原创展览的策展人必须要明确两点:第一是知道自己有什么;第二是知道观众要什么。在“大河之东”展览策展之初就分析了主流观众的文化程度、艺术品味和心理愿望等因素,严格坚守着博物馆陈展的“特殊语言”。除了保持较高的艺术格调、丰富的文化内涵外,还兼顾通俗性、观赏性和趣味性。

(三)号准展览创作脉搏,提升“大河之东”展览品位

时代呼唤精品,观众更需精品。“大河之东”遵循“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创作要求,坚持高、新、远的标准,将运城厚重的历史底蕴、精美的文物展品和生动的艺术形式完美统一,整个陈列展览注重内容编排、空间安排、环境营造等艺术求真的要求,力求达到最佳、最优的展示效果,力争为社会和观众奉献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

(四)激活社会教育功能,强调“大河之东”文化自信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明演进的标本库,是人们陶冶情操、接受艺术熏陶的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是博物馆搞展览创作的价值归宿。

运城人常会自豪地讲起司马光、关公等历史名人轶事,可以背出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但却没有一个承载故事、佐证历史的综合平台。“大河之东”的推出,重在解决“运城历史有说头没看头”的缺环,意在激发河东儿女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力求使观众不虚此行,让游客心灵触动。

二、精心铺排,设计“大河之东”陈展内容

陈展风格是博物馆展览的灵魂根脉。陈展内容设计,则是博物馆展览的源头活水。好的陈展内容设计不仅要有出彩的结构安排,又应有契合陈列主题的精美文物和让人“心明眼亮”的辅陈展品。

“大河之东”陈列内容编排注重史物结合,以物证史,以特色专题展的陈列模式,呈现根祖文化、文物遗存、盐文化、河东名人、古代建筑、革命历史以及建设成就,形成了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地灵人杰、土木华章、条山风云等历史专题展和运城农业、工业、城建和文化等现代主题展。

“华夏寻根”专题展分“人类远祖”、“文明之光”、“华夏之源”、“畿辅之地”四个单元,直观地阐述了运城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展现河东悠久的远古文明和生机勃勃的人类童年。史前时期的各类遗址、遗迹和遗存,倾诉着文明起源的筚路蓝缕;夏商周三代邦国遗珍,凸显运城作为畿辅之地的重要位置。

“馆藏精品”专题展分“铜器精华”、“石刻荟萃”、“泥火精灵”、“翰墨流芳”四个单元,通过珍贵文物集中展示,直观再现了运城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珍贵的文物,饱含着文博人太多的挚爱与守望;凝结着华夏先民改造自然,争取进步的聪明智慧;更是人们不屈奋争,薪火相传的营养宝库。观众可以一窥运城青铜器、石刻造像、陶瓷、书画等精美文物,感受古代工匠精湛的制作技艺和高雅的艺术情趣。

“盬盐春秋”专题展分“盐池变迁”、“百业俱兴”、“晋商之源”三个单元,主要展示“运城因盐而兴”的文化标识,加深观众对“千古中条一池雪”的认识。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解县附近有著名的解县盐池,成为中国古代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

“地灵人杰”专题展分“千秋关圣”、“重臣名相”、“学苑文坛”、“艺林俊彦”、“河东望族”五个单元,从载入史册的2500余运城名人中,精选24位震烁古今的河东先贤,从不同视角逐一阐述他们在信俗、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重要影响。这些璀璨耀眼的历史名人,构成了运城厚重人文华章的绚丽风景。

“土木华章”专题展,选取运城有代表的重要古代建筑制成精美的建筑模型,借助美轮美奂的古建壁画,展现运城古建筑从隋唐到明清饱经风雨的沧桑历程,使观众一览河东大地禹甸名构的多姿多彩。运城的古代建筑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涵盖寺庙道观、衙署园林、木楼桥梁、民居宗祠,类别完整。

“条山风云”专题展分“辛亥风云 革命中坚”和“革命星火 燎原河东”两个单元,陈列着一大批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烈,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忘我的革命精神,书写出波澜壮阔的红色河东故事画卷。观众从中可以感知先烈英勇无畏的家国情怀。

具有现代气息的建设成就展与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展同台展出,也是风格上的别样互补。运城作为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作物育种和生产方式不断改善。三四千年前,这里已开始盐业生产和金属冶炼,清朝末年的大益成纺纱厂开启了运城机器工业的先河。进入新时代,大运集团、运城制版、南风化工等企业龙腾虎跃转型发展,激活了运城工业的“一池春水”。作为艺术之乡的运城,高台花鼓、万荣笑话、蒲州梆子、绛州鼓乐,一颗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精琢细磨,丰富“大河之东”陈展色彩

本着“精益求精、博采众长”的初衷,为了把“大河之东”做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地域特色的精品展览,我们在学习、研究、借鉴兄弟博物馆陈列经验的基础上,在多样陈列语言的使用方面也做了探索尝试。

借用考古地层学,通过仰韶时期文化层到现代耕土层的“陶片堆积墙”,向观众传递考古地层的年轮日记。采用场景复原,明代修筑盐池禁墙场景再现了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的壮丽画面;“关王故里”石雕牌坊、金刚须弥座、咸丰皇帝御笔“万世人极”匾额的场景布置,带人进入关羽由侯而王、由王而神、由神成圣的旅程;解放战争时期三打运城的场景,让人重温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新中国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不屈奋斗。使用多媒体触摸屏,打制石器的制作过程,让人了解华夏先民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动创造;倗国墓地上层贵族的三维动画丧葬仪程,使人感受西周“分封制”的森严肃穆。利用全景画、人物雕塑组合,复原了远古西侯度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渔猎采集的生存状态。“江雪”半景画与人物雕塑共同构筑了柳宗元清高孤洁的精神操守,传递着诗人对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通过壁画复制,展现了东方14世纪宗教画的杰作、被誉为“东方画廊”的三清殿《朝元图》。布景箱、幻影成像等设计,营造了人与物交互的观展空间。

为了充分调动观众参观的积极性,变观众被动参观为主动参与,华夏寻根专题展和盬盐春秋专题展设置了两个观众体验空间,增加了与古代历史、文化、考古、科技等有关的活动项目。

猜你喜欢

河东运城大河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庆丰收 感党恩 农之源 韵河东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大河奔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对韵河东”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会剪影
大河奔流
大河中的摇篮(上)
大河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