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9-12-15《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编辑部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既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研究、探索、保护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是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领域建设的重要工作。
上海博物馆于2018年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发展中心,率先推进了“中斯联合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同时,公布了围绕“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系列研究、展览与考古计划,旨在更好地研究古代中国与域外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和技术合作的历史。在“一带一路”文物科技研究方兴未艾之际,为加强“一带一路”文物科技研究成果的交流,传递文物保护与考古中的传统及先进的科技方法,促进科学技术在“一带一路”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更进一步提高我国文物保护水平和推动科技考古的深入,经前期栏目策划和组稿,《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特编辑出版一期“一带一路”文物保护科技研究学术专刊。
本专刊收集了“一带一路”沿线相关文物最新的研究成果共计17篇学术论文,研究对象包括了瓷器、纺织品、茶叶、金银器、青铜器、金属佛像、宝石珠饰、颜料以及沉船、壁画等文物,内容涉及文物保护、分析鉴别、工艺考证、文物交流研究等。本专刊的组稿、编辑,得到了下列单位(以拼音排序)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福建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龟兹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等,特此鸣谢。
值此“一带一路”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专刊出版的机会,谨向一直以来帮助和支持上海博物馆文物科技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