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室内装饰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12-15于沛立董涵孜1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赵千里武警安徽总队训练基地

流行色 2019年9期
关键词:室内装饰教学模式设计

于沛立、 董涵孜/1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赵千里/武警安徽总队训练基地

一、室内装饰设计教学的发展概述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室内装饰设计行业也迎来了黄金时代,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之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室内装饰设计要求不断增高,室内装饰设计教学随之也需要顺应时代进步,培育出适应时代的室内装饰设计人才,才能够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目前,基本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室内装饰设计教学专业,然而从教学状况和室内设计行业反应状况来看,现阶段的室内装饰设计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高校培育出来的室内装饰设计人才和行业内企业所需求的人才不匹配。究其原因,室内装饰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和内容存在问题,提高室内装饰设计教学质量,培育更多高质量的室内装饰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室内装饰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

随着时代步入后现代时代,室内装饰设计的设计理念逐渐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设计作品比例匀称、透光性好、使用功能等方面,更要求在品评作品之时能够体味出在设计表面之下的文化内涵,而这一理念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教学中难以体现,现行大部分高校室内装饰设计教学内容集中在室内装饰设计的技巧培训方面,难以涉及到艺术文化内涵方面。

二、室内装饰设计教学的不足概述

2.1理论脱离实践

在室内装饰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室内装饰设计教师会脱离实践,过多阐述理论的方法,过度重视想法却忽略了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导致高校培育出的室内装饰设计人才不能够胜任企业对于室内装饰设计人才的要求。尤其是随着近些年各个行业不断改革,时代不断革新,很多高校依旧延续着传统教学模式 ,普遍采用老师讲 、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造成室内装饰设计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学生不但难以理解室内装饰设计教学上的课程内容,更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另外,在实地的设计练习中,教学课程采用假象题作为设计任务,忽略了实际的设计内容,甚至不能够考虑到实际的结构、设备、人力等条件,这样忽略实际的设计目标对于提升学生的室内设计能力,培育符合行业需求的设计人才毫无益处。

2.2课时安排不科学

另外,课时安排不科学也是高校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存在的一项重要问题,次要课程浪费了大量课时,反而主要课程却不能够占据主要课时,师生普遍认为不合理,学校却仍旧沿袭几十年前的教学模式,本就不充足的课时再分化到室内装饰设计教学各个部分上,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能够分配到的课时少的可怜。教师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一个主干课程,刚刚有所了解,尚未进行深入的学习,这一部分的教学课时已经结束,不得以只好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尤其是很多应届毕业生反映高校所教导的内容、课时作业与实际的设计公司要求不匹配,基本上要放弃很大一部分学校所学,将学校忽略的方面重新进行上岗培训,才能够进行室内装饰设计的工作。因此,我们应当注意室内装饰设计教学的课时安排工作,将教学任务与实际行业内部需求相结合,争取在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着重需要的方面加强课时,对于室内装饰设计行业次要的方面,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进行选学,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应行业潮流,很好的进行实际工作。

2.3学生室内装饰设计审美意识能力欠缺

在室内装饰设计的教学中,需要着重培育学生的室内装饰设计审美意识能力,审美意识是融感性和理性为一体的人体意识活动,意识反作用于实际,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良好的室内装饰设计活动。一直以来倡导室内装饰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却忽略了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导致高校对于学生的室内装饰设计能力培育仅仅停留在设计技能方面,造成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欠缺,导致学生在室内装饰设计上呈现程式化的特点。对于学生室内装饰设计审美能力的培育并非空谈,这是在经过实际行业内部人员反映而提出的重要观点,行业内部人员普遍反映高校室内装饰设计学生的设计普遍呈现呆板化的特点,采取新颖的设计技术方法,设计作品却令人感觉平平,难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2.4学生创新能力欠缺

在高校室内装饰设计教学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的进行知识传授,且不说教学内容的陈旧与否,学生仅仅知道教师对于学生描述的室内装饰设计知识,却不知道更多国内外先进的室内装饰设计知识,更别提创新出属于自己的室内装饰设计风格。真正的室内装饰设计大师都会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及自己的室内装饰设计风格。因此,在室内装饰设计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不走寻常路,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创作出专属于自己的室内装饰设计风格,使学生真正的热爱室内装饰设计工作。

2.5学生室内装饰设计文化内涵不足

室内装饰设计也是一种文化的创作,他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流淌着属于自己的脉络,有脉则活,成为文化创作,无脉则枯,成为文化产品。室内装饰设计的文化就流淌在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中,作为室内装饰设计的教师,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稍加总结和凝练,信手拈来便可使你的室内装饰设计教学充满了文化气息、布满历史根基。正如随着时代潮流,后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三大法宝:文脉、隐喻和装饰。

文脉:任何艺术创作都是起源于一定的历史文化,无论是其本身的民族性、世界性、个性,这就是文脉。

隐喻:人们总是将文化创作的某一作品,同曾经记忆中的某一建筑艺术或者艺术设计理念相比较,这就是隐喻。

装饰:这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而这时相对于现代艺术而言的,现代艺术认为少就是多,装饰就是恶。

综上所述,作为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身的艺术功底,不断进行艺术文化基本素养学习,触类旁通,同文晓史。培养一个室内装饰设计学生,教师必定已经能够在历史的大河中水击三千,方能培育出室内装饰设计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才,才能使高校应届毕业生经得起社会的推敲。在这种模式下教导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在他的作品之中,渗出暗暗的墨香!

三、提高室内装饰设计教学的措施

3.1注重实践式教学

现代化的室内装饰设计教学不是闭门造车 ,尤其是室内装饰设计这种具有实践性、技术性的学科。以往的教学模式室内装饰设计教学大多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校内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导致很多学生的室内装饰设计作品充满理想化的特点,存在着可实行性薄弱和忽略了设计材料、工艺及技术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缺乏专业的室内装饰设计眼界和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室内装饰设计的工作,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下迷失自我。因此,加强室内装饰设计教学的实践性已经成为该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适当的条件下,将学生下放到工地和设计公司,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室内装饰设计学习,反而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室内装饰设计有一个更加客观而准确的认识。在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室内装饰设计工作后,现场积累经验,弥补高校室内装饰设计课程上存在的不足。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室内装饰设计的测绘、绘图工作,将学生的课堂从学校移向社会,在实际的操作中印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室内装饰设计的动力,培养学生室内装饰设计特有的风格,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室内装饰设计由理念到作品的转化过程。3.2因材施教,发扬学生长处

在培育和建设室内装饰设计人才队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设定较为明确的培训方向,对学生擅长的方面加以着重培养,对于学生匮乏的方面以扶持为主让学生长处更长,弥补短处,让学生在室内装饰设计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基于此,我们对于学生的室内装饰设计就需要更加有计划的针对来自不同年级不同长处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尽量让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进行交流,形成优势互补.3.3施行项目教学法

室内装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从业人员拥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对于室内装饰设计所涉及到的结构施工工艺、材料能够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且要掌握一定的项目预算能力。因此,在通过了前期室内装饰设计专业课教学后,实行项目性的教学模式,采用引入真题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室内装饰设计项目中得到成长。对于实际项目的选取,开始时我们可以选取一个简单明了的项目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然后由浅入深,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发挥空间,更要让要求学生从测绘到绘制设计方案,从估计预算到施工组织设计完成整套的室内装饰设计项目,给予学生一个室内装饰设计的工作概念,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可以更加适应室内装饰设计的工作。

3.4不忘初心,坚持创新创作教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室内装饰设计呈现着电子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设计不再是设计理念的应用,更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展现,但是归根结底设计不单单是设计手段的应用,处于根本地位的依旧是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或者说是室内装饰设计工作者的设计初衷,这一点与上文中提到的后现代设计理念中的“隐喻”相契合。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室内装饰设计教学教师应当更正学生的设计理念,一个好的创意,往往胜过各种设计手段和方法。因此,单纯的强调学生熟练使用各种设计软件,仅仅能够让学生成为一名室内装饰设计工作者,却难以成为优秀的室内装饰设计大师,唯有树立学生正确的设计创作理念,才能够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培育出不忘初心的室内装饰设计大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暴露出了高校室内装饰设计教育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室内装饰设计的教育工作者在室内装饰教育的方法和模式上不断创新,力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室内装饰设计大师。

猜你喜欢

室内装饰教学模式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室内装饰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装饰设计学视域下的学徒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