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对比中进一步探讨民间文学的独特属性

2019-12-15本刊主编安德明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体裁口头

本刊主编 安德明

在文学领域,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研究者,都不会否认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滋养作用。文学史的研究者,从历史上可以找到数不胜数的作家或诗人从民间汲取营养的例子,现当代许多作家有关其创作经历的个人叙事,也大都会提及自己如何受神话、故事、歌谣等不同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影响的经验。可以说,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文学传统的整体。不过,尽管作家文学从一开始就受到民间文学无声的滋养,原本以作家文学为主流研究对象的学术界,对民间文学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却是直到近现代才逐渐有了明确、恰当的认识。民间文学从此被当作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来理解和关注,这对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类文学(文化)的丰富属性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文学或文化不再局限于文字或书面传统,而是拓展到了任何一个阶层或群体所创造、传承、享用的内容,识字与否,也逐渐不再被当作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文化”的标准。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民间文学及作为其传承主体的广大民众的地位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民间文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民间文学作为独立的对象、相关研究作为独立学科获得发展的同时,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民间文学研究者无法回避的一个大问题。一方面,这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它们又有本质上的不同,而厘清这些不同,对进一步认识民间文学的属性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民间文学研究领域对这个老问题给予了多种解读,但至今人们还在期待着新答案,因为已有的各种解释,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当前常见的分析,可能会从“集体创作”与“个人创作”、“口头性”与“书面性”等不同的对照关系来区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这种对比,当然有充分的合理性,但随着学术的推进,有关这些相互对立特征的认识,就不能再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的区别,而应该探究其内在本质的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大规模的集体创作属于作家文学,而有些个体化的创作,却属于民间文学的范围;以口头语言形式讲述的,并不一定就是民间文学,以书面文字呈现的,也不一定就是作家文学。因此,我们所说的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口头性”等特征,究竟如何作为一种内在属性影响作品的修辞、结构乃至内容、思想等,都呼唤着研究者去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从特定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入手来探究两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可行的路径。就文学史来说,今天被视为作家文学核心内容的诸多体裁,例如小说、戏曲,都是从早年不登大雅之堂的“草野文学”(例如故事、小戏等)发展而来。而从那种老少咸宜、妇孺皆知的特殊体裁——童话,尤其可以看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密切交织和互动。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叙事文体,童话长期以来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发挥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它往往以平常人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又总是借助神奇的幻想和想象超越现实的束缚,因此,不仅为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创造了瑰丽多彩的世界,也满足着无数成年人远离现实羁绊、获得心理慰藉的期待。广泛流传的各种童话故事,既包括大量以口耳相传方式长期传承的民间故事,又包括诸多由作家创作或改编的内容。今天,这些内容既可能诉诸口头讲述,又可能以书面形式传播,更会被多种多样的大众传媒所借用、改编和推广,对一般的传播欣赏者来说,已经很难或者说没有必要再去区分它们究竟来源于大众口头传统还是个人的书面创作。这种复杂的情势,为研究者做出更多、更深入的讨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在从“底层”的民间文学到“上层”的作家文学的演化过程中,童话在意识形态、审美特征等方面经历了怎样的改造、转换、增补或删减,才得到“脱胎换骨”?而作为被“精英化”的新体裁的童话,与其原初的民间幻想故事之间,究竟有了哪些本质的差别,又有怎样的一致性?结合学术史的梳理,对这些问题做细致的考察,将必然会使有关民间文学本质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也必然会对学科的理论建设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于上述目的,本期前沿话题策划了有关美国杰出学者杰克·齐普斯童话理论研究的专栏,期望在激发国内同人有关童话研究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我们有关民间文学的性质、价值及民间文学研究取向上的丰富可能性的认识。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体裁口头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保护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如何写口头通知
《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口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