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的思想及实践研究

2019-12-15

广西地方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梧州南宁共产党

李 勇

(来宾市地方志办公室,广西 来宾 546100)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925年10月下旬,中共梧州支部干事会在梧州民国日报社成立,宣告广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成立,当时有党员20多人;同年冬,经报请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广东区委建立中共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建立的第一个地区性组织。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建立是近代广西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西工农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此,八桂大地上的广西各族人民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直接领导下,投入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广西党组织建立前后,以黄日葵、黄士韬、谭寿林、陈勉恕、朱锡昂、邓拔奇、廖梦樵、韦拔群、黄一平、宁培瑛、高孤雁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广西省一级党组织领导人(包括省一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如书记、委员、实际负责人等),开始活跃在省内外的政治舞台上,在工农革命的洪流中锻炼成长,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实现了“为党奋斗终身”的人生夙愿。

本文试从1921年开始至1937年7月止,即广西建党初期、大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广西早期省一级共产党组织(包括中共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广西地委、广西特委、广西临时省委)和地方党组织(包括梧州地委、南宁地委及建立党组织的各县)领导人的思想、实践及影响做初步探讨。

一、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实践中,不断修正理想信念和人生抱负,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成为共产党员

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兼具家国情怀,胸怀远大抱负,立志拯救黎民苍生于水火,在理想和现实中不断修正个人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自觉接受马列主义的先进思想,加入共产党组织。

(一)大都出身于殷实家庭,不满现状,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20世纪初的晚清社会,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一大批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广西早期的共产党人均出身于家境比较殷实的封建家庭,如黄日葵、朱锡昂出生于书香世家,邓拔奇出生于殷实之家,陈勉恕出身于商业家庭,韦拔群、宁培瑛出生于地主家庭,廖梦樵出生于行医世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即在青年时代都不满意自身的生存状态,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都外出求学,追求真理和光明,他们或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最先开化”的地区接受新式教育(如陈勉恕为北京高等师范学堂学生,廖梦樵为广东师范学院学生,宁培瑛为广东法政学堂学生),或远涉重洋勤工俭学(如黄日葵赴日留学、黄士韬赴法留学、廖梦樵赴苏联留学),或参加新式军队(如余少杰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国民革命军第16军政治部秘书;韦拔群参加护法运动,从贵州讲武堂毕业后,曾任贵州新军参谋),或入仕为官(如朱锡昂曾任广西省参议员、秘书长等职),以期通过读书入仕、投笔从戎、教书育人等途径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生抱负。特殊的经历和较为丰富的见识,使得他们“多一只眼睛看世界”。

(二)在探求救国救民的实践中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学说,加入共产党组织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新的希望。同全国、广西的先进知识分子一样,早期的广西共产党组织领导人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思考,积极寻找新的革命道路,他们投身新文化运动,批判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揭露和抨击陆荣廷旧桂系封建军阀统治,鼓吹民主和科学,反对独裁专制和迷信盲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廖梦樵组织学生和社会进步青年上街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组织青年开办“新民书社”,学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思想。1922年春,陈勉恕返回家乡,担任贵县中学校长,积极推行新学制,把修身课改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课,并创办女子小学,订购进步书籍,成立学生会,聘请进步教师来校任教。黄日葵对社会主义思潮进行研究和传播,“曾对欧美日等国的社会主义运动给予关注,对劳动问题、工人运动问题尤为重视”[1]。1924年8月24日,黄日葵在《政治生活》第14期发表译作《民主革命与工人》(马克思原著)一文,指出:“这是马克思1850年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演说之一段。他指示给工人们,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如何奋斗的方法。这篇演说与共产党宣言同一重要,所言方法在六十余年后,为俄国布尔什维克所采用,已获取了空前的胜利。”[2]宁培瑛于1922年进入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政治学院学习,在广州受到恽代英、肖楚女等共产党员的影响,阅读了《向导》《共产党宣言》等革命刊物,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24年11月,朱锡昂被选派到日本等国考察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日本留学生支部的影响和帮助下,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1925年初,韦拔群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到东兰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民运动推向右江地区。

在新文化运动的潮流中,广西早期的共产党人紧紧围绕救亡图存、走近代化道路的时代主题,研究、宣传社会主义并进行实践和探索,在社会主义传播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与时俱进,对传统封建思想进行深刻的反思,甚至与自身封建家庭进行决裂,实现由小资产阶级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逐渐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主观上基本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思想基础。也正因为如此,随着共产主义学说的日渐深入人心,随着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成立和发展,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召唤,义无反顾地在镰刀斧头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了右手,成为广西第一批共产党人。1921年10月,黄日葵在北京大学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广西最早的共产党员。1924年春,陈勉恕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谭寿林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邓拔奇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25年初,朱锡昂经恽代英同志介绍,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高孤雁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廖梦樵在广州留俄俄文补习班学习期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同年3月,宁培瑛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韦拔群在广西加入中国共产党①广西早期共产党员入党时间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二、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和广西建党工作,为广西党组织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础和干部条件

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建立前,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有的深入到工人、农民群众中,有的深入到军队、学校中,把宣传马列主义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在工农革命的洪流中锻炼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组织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准备了干部条件。

(一)努力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理想,通过多种渠道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广西各地

黄日葵是广西籍最早的一位共产主义战士。1922年至1926年春,黄日葵、谭寿林利用在北京求学、工作的机会,时常把《新青年》《每周评论》《劳动音》《先驱》《国民》《少年中国》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寄回广西。他们还在北京成立新广西期成会,编辑出版《桂光》《工人周刊》(半月刊)等进步书刊,寄回广西各学校、各机关团体。

黄士韬,贺县人,1921—1923年在欧洲比利时勤工俭学期间经常与贺县进步青年有书信联系,邮寄一些宣传社会主义学说的书刊给家乡母校。

陈勉恕,贵县人,1923年夏秋,与谭寿林等发起成立丙寅学会,团结贵县进步青年探讨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陈勉恕在贵县中学作《何谓共产党》的演讲,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方针。

朱锡昂,博白人,1924年11月赴日本、菲律宾考察教育。1925年初回国时,带回《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浅说》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玉林成立“读书会”,组织进步师生研读。

宁培瑛,陆川人,1922年考入广东大学读书。参与编辑出版《群言》杂志和《玉林五属留穗学会杂志》。1924年,他在《现代的社会病》一文中,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还把《群言》杂志寄回广西各地发行,在梧州、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陆川、容县、北流、贵县、桂平、平南等市县共设有26个分售处。

高孤雁,龙州人。1926年夏初相继到《革命军人》《革命之花》旬刊任专职编辑。他日夜组稿、撰稿,奔忙劳碌,写了不少言词尖锐泼辣的战斗檄文,经常到青云街学联会去活动,多次为广西革命青年做报告,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二)积极投身建党大业,点燃星星之火

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都是广西共产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1925年冬,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建立中共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经中共中央批准,调派谭寿林担任中共梧州地委书记。谭寿林公开身份是广西省立宣传员养成所教师、省党部驻梧登记员、梧州民国日报社主任。谭寿林召开中共梧州地委会议,决定以梧州为中心,迅速发展全省的党组织和国民革命运动,先后建立5个支部。还派出党、团员到南宁、桂林、柳州、玉林、桂平、容县、平南、怀集等地开展建党建团工作。

1926年春,共产党员陈勉恕负责创建南宁党团组织的工作,不久中共南宁支部干事会成立,陈勉恕任书记,广泛开展工农群众运动,在国民党省、市、县党政机关和广西省农民运动讲习所、广西省工人运动讲习所、省立一中、省立三师等学校、团体内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同年夏,成立中共南宁地方执行委员会,陈勉恕任书记,张胆、严敏、宁培瑛等先后为委员。地委隶属中共广东区委领导,负责南宁及左右江地区的革命运动和建党工作。8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委任共产党员黄日葵为第七军政治部副主任,在党内,他是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兼任南宁地委书记,负责广西全省党的工作。同年冬,南宁地委下辖恩(隆)奉(议)特支、南宁军分校支部、第七军后方政治部支部、省党部支部、省农讲所支部、南宁总工会支部及东兰支部等党组织。1927年春,南宁地委所辖党员达70余人,其中在南宁活动的有50余人。

在中共梧州、南宁两个地方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广西全省工农运动和青年妇女运动蓬勃发展。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已具备了建立地区执行委员会的条件。1926年秋,黄日葵向中共广东区委汇报工作时,提出加强全省党组织的领导,成立中共广西区委的建议。中共广东区委作出“暂由南宁地委兼摄省委〔区委〕,一面呈请中央批准”的决定。黄日葵回桂后,与陈勉恕、谭寿林等着手筹建中共广西区委。后因政局变化,谭寿林被捕,黄日葵、陈勉恕被迫离桂,建立中共广西区委的计划未能实现。广西的党务始终由中共广东区委指挥[3]。

1926年春,共产党员朱锡昂在玉林以广西省立第九中学校长身份为掩护,建立中共玉林支部,朱锡昂任支部书记。

1927年,中共党员宁培瑛以国民党省党部农民部秘书身份,作为省农运特派员被派到北流工作,到该县农讲所授课。3月,宁培瑛、郑晴山等在农讲所发展党员,建立中共北流县支部。

1926年6月,中共党员黄一平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到桂平任国民党县党部农民部部长,他与古天民、邓誉声等共产党员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工农运动骨干入党。是年8月,建立中共桂平县支部,黄一平任支部书记,并建立江口、金田两个党小组。

1926年8月,中共梧州地委委员林培斌作为广西农运特派员到容县工作。11月,林培斌在领导农运和学运中发展了数名骨干入党。是年冬,建立中共容县支部,林培斌任书记。

正是由于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所点燃的星星之火,使得广西早期党组织的发展呈现燎原之势:从1926年10月梧州支部成立,至1927年夏,广西建立有梧州、南宁两个地委,在省内各地成立20多个支部,党员300多人。

三、积极投身大革命运动和土地革命斗争,成为广西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强领导者和组织者

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投身大革命运动和土地革命斗争,成为团结带领广西各族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强领导者和组织者。

(一)积极投身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在广西迎来高潮

1926年1月1日至15日,国民党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在广西的形成,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同国民党左派人士真诚团结,积极改组和发展国民党组织,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大革命运动。

广西早期共产党人参与国共合作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加入国民党广西组织,保持双重党籍,分别在组织部、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及地方担任职务,在组织上保障了大革命运动在广西的发展。比如共产党员黄日葵1926年出席国民党二大,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副主任、第八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陈勉恕出任国民党广西省党部青年部部长,还先后兼任省立一中校长和《南宁三民日报》《南宁民国日报》主笔,国民党邕宁县党部改组委员,后来又出任东兰县知事;宁培瑛担任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农民部秘书兼广西农讲所教师;黄一平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林培斌担任广西省农民部苍梧道办事处主任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任省农民部秘书);此外,中国共产党通过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各个部门派遣干部余少杰、张胆、宁培瑛、陆玑璋等9名党员和部分共青团员到广西工作。从1926年1月至1927年6月,新桂系背叛革命,在广西“清党”反共,大革命失败。

(二)积极投身工农革命运动,在革命实践中迅速成长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建党初期,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工农革命运动,在革命实践中迅速成长。他们先后参与和领导支援省港工人的反帝爱国斗争;援助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开展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斗争(如反对梧州军警制造“工人血案”);组织开展席卷八桂的农村革命运动,包括打击农村反动势力,反对土豪劣绅的假农会,开展二五减租斗争、清算土劣赃款财物,反对苛捐杂税、取消预征钱粮,破除迷信、打倒神权,禁止烟赌,推行农民补习教育等。同时开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斗争,组织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反击国民党右派反共逆流的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血雨腥风的斗争考验和革命实践活动的历练,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迅速成长,逐渐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成为团结带领广西各族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强领导者和组织者。历任广西省一级党组织(中共梧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广西地委、广西特委、广西临时省委)和地方党组织(梧州地委、南宁地委及建立党组织的各县)领导人的先后有:谭寿林、廖梦樵、邓拔奇、朱锡昂、黄日葵、黄士韬、黄一平、宁培瑛、罗少彦、余少杰、韦拔群等。

四、坚定理想信念,坚信马克思主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实现人生的最大抱负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具有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在思想改造和革命实践活动中,对社会主义“可赞美的光明的前途”愈加坚信与渴求,使得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信马克思主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中鲜有叛党投敌的变节分子,他们一辈子不为钱不为官,淡泊名利、心系人民,在鲜血和死亡面前从不胆怯,在金钱和功名面前从不迷失,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坚守和实践自己“为党奋斗终身”的信仰,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林培斌、黄士韬、廖梦樵、宁培瑛、朱锡昂、谭寿林等先后在革命活动中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受尽酷刑,他们始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最后全部英勇就义;邓拔奇、罗少彦、余少杰、韦拔群等在随军作战中英勇牺牲。黄日葵于1928年春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经营救获释,同年秋离开上海赴日本;1929年10月被日本当局逮捕,1930年被勒令出境,3月回到上海,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积极从事翻译和写作,同年12月24日在上海病逝,时年32岁。黄一平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1980年12月在桂林病逝,享年77岁。

五、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启示

(一)优秀的政治品格缔造了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为党奋斗终身”的强大力量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弹指一挥间,从1925年10月广西第一个党组织成立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极目远眺,今日的八桂大地已经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生机盎然,从穷乡僻壤到开放前沿,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文明富裕的历史性跨越。一个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新广西正屹立于中华大地。当年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所期盼、所为之奋斗牺牲的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华大地已经成为现实。一路走来,让人不能忘却的,是老一辈革命者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们始终如一的政治品格。是怎样的政治品格缔造了实现奇迹的力量?

一是信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正是从超越生死的坚定信念中,广西老一辈革命者汲取了奋斗到底、九死不悔的力量,面对危险毫无惧色,面临诱惑不改初衷。

二是党性。“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正是从严于律己的坚强党性中,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凝聚了自我完善、一致向前的目标,错误再小也不忽视,任务再难也不却步。

三是求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正是从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中,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获得了认识规律、开展工作的诀窍,向实际要答案,在实践中学习成长。而这些品格都根源于一个共同的情感出发点——为民。“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

这些政治品格,是广西早期共产党组织领导人身上相当鲜明的群体特点。它们的深刻意义,不仅在成就过往,更在于启示未来。

(二)学习好、传承好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建设壮美广西,努力实现“富民强国”的奋斗目标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欣然题词“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这是总书记对广西迈进新时代、站上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伟大号召。学习好、传承好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无疑是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前行的精神动力。纪念,不仅是为了缅怀、致敬,还要从历史深处寻找破解未来发展难题的钥匙。直到今天,老一辈革命者孜孜以求的家国理想、奋力开创的伟大事业仍在路上。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应当传承他们的政治品格,从严从实赓续其未竟之业,勇往奋进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实现共产党人更大的光荣与梦想。

缅怀革命先辈,追忆光辉历史,关键在于从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中汲取不竭动力,砥砺品质,激发活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殚精竭虑、寝食难安的状态和干劲,奋力赶超。关键在于不断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只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关键在于敢于攻坚克难,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在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进程中,不退缩、不动摇,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关键在于在工作作风上,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更大的决心,旗帜鲜明地反对“四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个人的实际行动做表率,用真情、汗水和决心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同心协力为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猜你喜欢

梧州南宁共产党
共产党是好琴手
共产党一心为中国
与毛泽东携手创建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湘籍英烈
中共梧州城工委
十谢共产党
眷恋南宁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