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汉破折号功能对比及翻译研究
——以小说《Black Beauty》为例

2019-12-15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31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
关键词:破折号英汉标点符号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000)

一、引言

标点符号作为表达语义衔接功能的一部分,在翻译过程中同样需要受到重视。为了提高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应注重不同语言体系之间标点符号功能存在的差异。查看在不同的语义下破折号有何含义,再以保留、删改符号或断句改写等处理方法,达到准确传递语义,根据目的语习惯而地道表达内容的目的。在Nida(2001)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这些翻译方法实现了符号的语义功能对等,译者的翻译处理方法可以与Nida所提出的“形式对等”和“内容对等”结合,并非无迹可寻。

在Anna Sewell(2011)的成名作Black Beauty中,作者频繁使用破折号来进行对话中信息的补充说明以保持儿童文学作品中特有的信息张力。基于学者们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以及对英汉破折号功能差异达成的共识,本文以马爱农(2015)《黑骏马》小说译本为案例,分析英汉破折号功能的共性和差异,并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讨论译者为实现功能对等而采取的弥补方式和处理方法:移植法、补偿法、删减法以及改写法。

二、英汉破折号功能对比

1.使用功能对比

兰宾汉(2006)将破折号定义为标识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言语义的其他转化的符号。苏培成(2010)和Hacker(2003)曾分别指出中英文破折号具有的功能,详见表1:

表1 中英文破折号功能对比

中文破折号除了语法功能外还兼具逻辑功能,对文章的准确性、清晰性,行文的节奏与旋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袁影,2003)。英文破折号在句中同样有插入、举例、概念、谋篇、文体修辞、词汇替换等作用,具有重要的语言逻辑功能(林穗芳,2000)。但与拥有语义表达功能的中文破折号相比,英文破折号仅仅具备这样的逻辑功能,无法直接表达类似哀叹、惊呼这类蕴含在符号之中的语义情感(杜小敏,2017)。赵巧红(2011)表示中文破折号同时具备语义功能和逻辑功能,这也是英汉破折号使用功能的最大差别之一。

可以看出在英汉破折号的使用功能同中有异,正确使用破折号方能使文章更好地体现逻辑、语篇衔接和语气强调。

2.衔接功能对比

英汉文本中破折号都是具有衔接功能的标点,但衔接功能略有差别。董益(2015)在对艾伦·坡的部分短篇小说中存在的破折号进行研究时强调了英汉破折号衔接的不对等性,提到在汉语文本中补充说明和分享列举的情况下,破折号是可以省略的,运用相对灵活。这样的差异导致了翻译时原文符号在译文中不一定出现,英汉破折号所表达的不同语篇逻辑也导致了衔接功能上有所不同。学者高原和刘润清(2002)对汉语标点的衔接功能进行了分析,相对深入地比较了中英文破折号的衔接功能,同样指出除了使用功能之外,中英破折号在逻辑连接方面的不同,在翻译时需要特殊考虑处理。

3.使用频率对比

破折号于九十年代初中外标点符号的嫁接时期被引入我国(郭攀著,2009),从语言角度出发,汉语的语篇产生过程是按照意合而发展,讲意绪之道,少插入和截断。破折号在汉语中承担的作用常常是注释说明以及引入转折等,使用频率不如英文破折号高(曾曾,2012)。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出发分析,英语结构严谨,从而英文破折号的解释说明、引出和插入的适用形式也比中文破折号更多,这些出入导致破折号在英汉翻译中的处理中成为译者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案例及功能对等理论

1.《Black Beauty》的介绍

Anna Sewell所著的《Black Beauty》是十九世纪欧洲经典儿童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各大荧幕。知名编辑Carpenter,Humophrey 和 Prichard M.(1984:64-65)形容小说为:“The standard reference book in children's literature.”小说内容从黑骏马的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动物通人性,探讨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

作者笔触柔和,故事极富张力,使用破折号的频率较高,常常通过破折号的使用引入新的信息,因而能让读者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打破读者的习惯性调群。丰富体现了破折号的信息衔接功能,更让译者在处理破折号时,在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上抛开形式,可以更多考虑在符号的衔接功能上达成共识而不仅限于符号形式的照搬,更好地要求原著与译文读者之间内容信息的传递效果。

2.Nida功能对等理论与标点符号

(1)“形式对等”和“内容对等”

从理论体系来分析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时,Nida在描述和解释翻译的基本过程时可以抽象的分为“解析信息”、“传递信息”以及“生成信息”,但三个阶段都是同时完成且无意识完成的(Nida,2001)。再进一步分析来讲,在“生成信息”时通过功能对等的角度切入,翻译功能对等的幅度范围可以精确到各个程度,最小到译文读者可以通过理解和联想而达到原文读者对于文章的理解,从而精确到每个翻译单位之间的对等(黄远鹏,2010)。事实上,自然语言处理时,人们将标点符号作为语言切分、转换和处理的主要依据,在书面翻译中,我们其实也无形之中将标点符号作为理解原文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因此破折号作为相比其他标点有特殊使用效果和表达功能的符号,更应做到翻译对等。

在对等模式上,Nida将功能对等分为“形式对等”以及“内容对等”两个概念且强调后者,认为功能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所做出的反映基本一致”(Nida,2001:76)。功能完全对等在语言形式相差很大的两种语言之中很难实现(Nida,2004),因此译者在翻译处理信息时可侧重“内容对等”,即增删加注解释说明,而非形式上的完全照搬。符号作为语义衔接的重要手段,在传达原文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时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王大伟、魏清光,2005),译者依据原文的语境和表达的情感,翻译时在符号的保留、增删和修改之间进行取舍,这与Nida“形式对等”和“内容对等”的理念基本吻合,也就是以翻译策略的选择来达到原文读者与译本读者体验和想象之间“最接近的自然对等”。

(2)“内容第一,形式第二”

在翻译时对译文采取的一定弥补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严格意义上原文与译文逐字逐句的对等仅仅是客观的等效翻译理论,如果不拘泥于形式适当对译文的表达进行增删、加注或者调整,遵循目的语而展开,更能达到译者所追求的译文效果,满足译文读者的欣赏需求。这便是Nida功能对等理论的“内容第一,形式第二”。事实上,“内容第一”并不是仅强调内容不讲形式的对应,而是在内容尽量对等的同时,尽可能地去表达原文的形式(赵丹丹,2011)。

3.功能对等理论对于英汉破折号功能及翻译研究的可行性

标点符号与文章相辅相成,标点虽然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却是文章语义、情感、逻辑等表达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邵敬敏,2000)。在国内的一些针对标点符号的学术论文较侧重把标点在两种语言的功能进行分类和比较,而在破折号的实际翻译应用的分析却浅尝辄止。实际上在分别掌握破折号作用和功能的同时,本文更侧重在翻译作品中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统计和类比原文与译文文本中标点符号的数量、类型和分布情况,明确翻译中标点符号的处理方式,即在哪些情况下保留,哪些情况删减和更改,而非简单的类比分类。从而再结合功能对等理论探讨标点符号转化过程中的差异,深究这一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启示。

曾曾(2012:35)在对于标点符号的翻译研究中表示:“在准确传达思想、地道表述内容的前提下,标点符号就应该根据句子内容和目的语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另作选择,不必受到原符号的影响。”将原有形式放在第二位,通过语义和结构进行处理,更加注重文章内容和语义的传达,最大可能地与原语言所要传达的信息一致,与Nida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不谋而合。

四、英汉翻译中破折号功能对等的处理方法

本文从Anna Sewell的《Black Beauty》小说中选取例句,结合马爱农译本中的翻译处理进行分析,从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讨论破折号的翻译方法,也就是如何实现英汉破折号功能对等的方法这往往与英汉破折号的使用功能、表达功能,以及衔接功能挂钩。

英文短篇小说《Black Beauty》文本中,破折号及其分布策略如表2,其中有10处为英文破折号(2-em dash)在词汇层面单词拼写不全或名字的省略的应用,而本文侧重于句子层面的翻译衔接,此处不做详述。

表2 破折号个数及其翻译策略统计

1.移植法:“形式对等”

移植法即将英文破折号中表达的逻辑和情感直接在中文破折号中找到对应功能,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简洁的翻译处理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特定语篇中应用的英汉破折号之间是否拥有同样的表达功能,典型的中英破折号功能对等常出现在其使用方法相同的情况,如例举、解释说明、表示突出和强调。

例句1:He as just as kind and gentle as before,but there was more purpose and determination in all that he did—as if he had jumped all at once from a boy into a man.

译文:他还想以前一样温柔、善良,但做起事情来更加果断坚决——好像一下子从小男孩变成了男子汉。

分析:此处破折号之后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这是破折号引起下文总结上文的常用作用,在英汉破折号的功能中都最为常见,总结了上文,并且让语气少有停顿,明晰描述的对象,因此此处使用照搬移植的译法便可自然的实现功能对等。

例句2:“Those naughty boys,” she sobbed, “have thrown the dirt all over me, and called me a little ragga—ragga—”

译文:“哪些淘气的男孩,”多礼哭着说,“把泥巴往我身上扔,还叫我小破——小破烂——”

分析: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和停顿以表达的语义衔接功能是英汉破折号共有的特点,声音的停顿延长来显示描述对象的情绪和性格特点,这是破折号的常见用法,保留具有相同作用功能的破折号使情感具体精确,让人印象深刻。

例句3:It may seem strange to say—but it is true all the same—that the clean fresh smell there was about him made me take to him;

译文:说起来奇怪——但的确如此——她身上那股清爽干净的气息使我对它产生了好感。

分析:英文双破折号之间的“but it is true all the same”是作为句中的插入成分对前后语义进行的补充说明,破折号的使用增强了逻辑转折词but前后的语义层次关系,表示前后连接的内容与“预期相反”。英语严格的句式要求使得文中的插入成分只能以双破折号的形式出现,然而汉语中前后两个破折号的使用并没有强调的作用,一般只用于标示注释性的文字(兰宾汉,2006)。因此此处想要做到英汉破折号的功能对等,使用“移植法”直接照搬双破折号则不恰当,只需要保留前一个破折号从而表达语义的转折,让句子顺势发展下去。

2.补偿法和删减法:“内容对等”

翻译时需要根据源语内容和目的语表达习惯及符号使用功能而选用最佳的表达方法,进行符号的增、删、变(曾曾,2012)。注意破折号衔接功能的差异,在英文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之中增加破折号引出需要补充或解释的内容,以起到划分层次和明晰逻辑的作用;在破折号前后内容关联不大;破折号仅表达句子停顿,之后的句子表达另一层意思时,使用逗号或分号或句号代替表达停顿之功能,让语义层次丰富且以内容为大增加译文可读性,实现语义功能的动态对等。

例句4:I had cantered over ground slippery with blood, and frequently had to turn aside to avoid trampling on wounded man or horse, but, until one dreadful day,I had never felt terror; that day I shall never forget.

译文:我听见垂死者的惨叫和呻吟,我在布满鲜血的、滑腻的战场上奔驰,经常左右躲闪,避免踏到受伤的人和马,可是我心里从不觉得害怕,直到那个可怕的的日子——那个日子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分析:句子改分号为破折号以实现定语从句的强调作用,行文相比原文分号更加顺畅,层次更加明晰。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破折号“补偿法”在译本中共出现14次,占译文所有破折号出现次数的16%,显然要达到逻辑及层次关系的对等,使用破折号补偿增译首当其冲。

例句5:In and out—in and out we went, as fast horseflesh could do it, and for a wonder had a good clear time on London Bridge,for there was a whole train of cabs and carriages,all going our way at a quick trot—perhaps wanting to catch that very train;

译文:左拐右拐,见缝插针,以最快的速度往前赶,最后到伦敦桥时,时间竟然还很充裕。哪里有数不清的各种马车都在拼命赶路,也许都想赶上那趟列车。

分析:这里原文的两个破折号都有停顿之意,并不是插入成分,因此可将破折号删减,补偿逗号使文章意绪顺畅进行,若照译则容易打破语义层面的衔接,略显突兀。

3.改写法:“内容第一,形式第二”

为达到文章意绪流畅而进行的增改通常不局限于标点符号的变动。由于汉语由意思划分句子,因而用一些句子可以打破原有形式的束缚,增删关联词、调整句序或使之独立成单句,根据文章内容放在合适的位置,更符合汉语意合的要求。

例句6:“You can’t make compensation—there’s all the trouble, and vexation, and loss of time, besides losing a good horse that’s like an old friend—it’s nonsense talking of compensation!”

译文:“他们还谈什么赔偿!根本没法儿赔偿,所有的麻烦、气恼,浪费的时间,还有失去一匹老朋友一样的好马——说什么赔偿,全是扯淡!”

分析:此例中第一个破折号仅有解释说明“没有赔偿”之逻辑,是英文破折号逻辑功能的体现,但英文破折号没有表达语义情感的功能,因而照搬符号翻译则无法体现出说话者因没有赔偿而愤怒的情感。作者增译感叹号,并重复强调“根本没有赔偿”,此为实现内容大于形式之处理方法。

例句7:I would far rather go twenty miles with a good considerate diver, than I would go ten with some of these; it would take less out of me.

译文:我情愿跟一个通情达理的赶车人走上二十里路——那样还省力些,也不愿跟这样一个家伙走十里。

分析:汉语通常先摆事实再总结表态,而英语先表态再下结论。从逻辑来看译文应按“情愿——而不愿——因为”而展开信息排列,译文所添破折号后“省力”可理解为破折号前“情愿多走路”的原因,但译者将句尾的原因提前到句中,打断了读者的逻辑衔接。笔者认为可以增加破折号以达解释说明前句的衔接效果,但不必进行句序改写,在内容表达顺畅的同时兼顾形式的对等。

五、结语

破折号是具有表意功能的特殊标点,可使语言表达简洁、精准、丰富。在语言转换时,根据源语言和目的语的语法习惯和文章内容,在忠实准确的情况下,准确表达破折号之语言效果的翻译策略是有章可循的。移植法、补偿法和删减法以及改写法都是改善因破折号功能差异而造成的翻译困难的有效方法,目的是实现翻译符号的功能对等,以达到思想的准确传达,内容的地道表述。

猜你喜欢

破折号英汉标点符号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留意文中破折号,它对解题很重要
破折号的作用
标点符号的争吵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连一连
标点符号们的争吵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火爆的破折号
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