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环境治理研究

2019-12-14燕东浩朱琳

丝路视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农村环境环境治理乡村振兴战略

燕东浩 朱琳

摘 要: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农村的发展,争取为我国城乡差距缩小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使农村环境更加整洁,符合发展现状,能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这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基于此,本文先讨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的必要性,然后讨论关于农村环境治理困难的问题,最后就此来论述如何推进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环境 环境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这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我国走上世界舞台发挥自身实力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同时这也使我国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以至于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为了使我国得到可持续发展,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在城市的带动下逐渐发展起来是必要的。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就必须做好农村环境治理,使农村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避免走城市发展中以环境为代价的老路。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村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一)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为了使城市的环境得到新的整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城市将一些污染大、难治理的工厂或者是企业迁移到农村或郊区地区发展,这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加剧,使农村自然环境受到进一步的破坏,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再加上农村地区的经济本来就发展得缓慢,加上环境的整治,这么一来,使农村的经济更加难以得到提升。因为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入到环境的整治中,这就难以使经济发展的资金、劳动力等得到集中。

(二)迎合国家战略和政策

近年来,由于过多地忽视农村的发展和农村治理,导致农村的一些环境资源和环境保护不到位,使农村在环境治理上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这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挑战。因此,为改善农村环境治理,政府公布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指出要真正地落实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和治理问题,使农村的生活垃圾、水资源等处理都得到改善,给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条件,解决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问题,以达到新农村的标准,为我国发展步伐打下结实的基础。

二、农村环境治理的难点

(一)资金问题

随着国家在农村推出的一些整治农村环境问题的策略,各地区农村开始纷纷对环境的治理和污染的排放问题进行解决。例如,改造公厕、厨房等措施,但是这些措施还不够到位,还有一些农村甚至无法实行这些措施。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在农村进行环境整治中,由于资金不足而导致治理任务不达标,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就频繁出现。此外,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善,有的虽然有个别基础设施,但十分落后,而在维护与建设方面都没有做到位,以致于在管理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总的来说,农村环境的治理任务实行起来还非常艰难,除了因为任务繁重之外,还有与农村本身的经济发展慢的问题相关,以致于难以找到突破点去解决资金等问题。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支出去解决农村问题,显然是不足的,因此还需要通过其他的办法去解决。

(二)环境保护意识不足

农村地区普遍教育水平较低,很多农村居民对于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大了解,有的甚至没有。因此,在农村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完全需要靠政府或者是相关部门作为牵导,而农村居民对于环境保护上的主动性一般不太高,这就无法使农村的环境治理得到有效的落实。由于农村环境的制约,必须要农村所有人参与到环境治理和保护中去。如果对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意识不强,就不会在日常做出有利于环境治理的工作,认识不到环境污染对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阻碍,使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此外,由于教育水平较低,或者是环境导致,有的农村人在思想上倾向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就无法做到团结起来保护环境或者是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此可见,农村居民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识不强,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任务落实的挑战之一。

(三)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

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制约力,使农村居民因为受到法律的约束,进行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这样一来,政府在法律法规的协助下,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相比以前,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我国以前主要将环境治理和保护落实到农村城市发展上,专注于城市治理和保护,在法律中,很多相关规定都是针对城市的一些发展问题或者是工厂的排污问题,对于农村上的环境治理规定相对较少,有的甚至被忽略。就算有个别条例,也还不够系统,不够明确。这使得农村在环境治理上很容易会钻法律的空子,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环境资源等去获取个人利益。此外,由于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差距较大,很多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是不太符合的,相对于城市环境治理而言,农村的主要的环境问题也大不相同,因此,在对农村环境治理上,需要不断地去完善法规。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相关法规法律的完善,能够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很大的便利。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村环境治理的战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促进农村的环境治理,应该对农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农村基本的一些环境治理措施,能够得到建立和完善。这样才能使农村的环境治理任务得到落实。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农村的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上,将一些资金比例向农村推进,增加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比。例如,建设一些基本的农村环境治理设施,比如垃圾焚烧池,垃圾桶等。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成就,但主要靠政府的资金投入进行农村环境治理依旧是不足的,因此可以通过资金筹集和财政拨款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用法律来辅助农村的环境治理问题,对农村的发展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加强农村环境的立法并提高农村居民对于法律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的道路上去。在完善法律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乡村的特点以及环境治理内容进行法律的完善。考虑到城乡之间的差距,落实更多针对乡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条文,并强化《环境保护法》的实施。

(三)培养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识

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背景下,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农村居民每个人都应该参与的事情。而促进农村居民自觉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就应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识。政府可以定时聚集村民进行环境治理和保护宣传片的观看或者相关主题会议的展开。在教育上,学校和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环境保护意识宣传和教育,从青少年开始培養可持续发展思想,使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得到发扬。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行农村环境治理,能够有效地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这要求每一个农村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并要求政府能够加大对乡村环境治理资金,劳动力和其他方面的投入以促进乡村的振兴,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差距的缩小,促进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思路研究[J].乡村科技,2018,(10):41—43.

[2]鞠昌华,张慧.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J].环境保护,2019,47(02):23—27.

[3]马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农村环境环境治理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