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岩巷道交替配合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19-12-14程传学侯志林包永强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软岩工字钢锚索

程传学,侯志林,杨 冰,包永强

(岷县天昊黄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岷县 274200)

随着矿井开采规模的增大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的支护与维护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软岩问题愈趋严重。软岩巷道在开挖后使井巷围岩周边应力集中,当应力超过围岩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破坏,围岩体积扩张,膨胀,向井巷空间内移,扰动范围较大,故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增加,使支护困难;在巷道揭露裂隙、构造带时,会出现在自重地压(rh)的作用下垂直变形,巷道失修严重,直接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本论文在以岷县天昊黄金有限责任公司12坑+2113m中段-6线巷道、-6线采场沿脉拉底巷道为工程背景,研究支护技术。

1 工程地质条件

天昊公司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矿区处于西秦岭中低山区,各类岩性都不同程度受构造影响,裂隙和构造段常见,矿区含矿围岩主要为浅灰色~褐灰色厚层~中厚层状细粒长英质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夹粉砂质板岩、钙泥质板岩等。矿区岩矿石硬度为摩氏4级~6级。

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多为断层构造接触关系,但含矿断裂带内以碎裂岩为主,岩石裂隙发育,块度小,破碎程度高,稳固性差,坑道施工易坍塌,在施工完成后通过锚喷支护后仍存在大量变形现象,巷道无法满足正常生产需要。

2 金属矿山深部软岩高应力巷道支护技术

2.1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以12坑+2113m中段-6线工作面为例,巷道均为穿层掘进,开拓巷道施工时设计断面为三心拱,巷道荒宽2500mm,荒高2600mm,净宽2200mm,净高2300m,S掘=6.16m2,S净=4.8m2。根据巷道围岩揭露情况,较难控制顶板在-6.5线处,巷道揭露为泥质板岩,该泥岩稳定性差,遇水膨胀,根据上中段(+2153m)通过-6线泥质板岩情况,施工完成后巷道存在大量变形,两帮移进量10cm~20cm,顶板下沉量为15cm,底板鼓起10cm,巷道失修严重,巷道断面无法满足需求,维修工程量大。

在12坑+2113m中段-6线工作面揭露泥质板岩后,通过对巷道断面及支护参数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巷道断面规格:荒宽2800mm,荒高2900m,S掘=7.7m2,净宽2500mm,净高2600mm,S净=6.16m2。支护形式采用锚网喷交替配合支护形式,并调整支护参数,采用φ20*2200mm等强度全螺纹钢锚杆及φ17.8*6000mm锚索交替配合直径6cm盘圆加工制作的经纬网支护,即第一排巷道三心拱顶布置锚索,依次向下布置锚杆、锚索交替;第二排巷道三心拱顶布置锚杆,依次向下布置锚索、锚杆交替。每排共使用锚索、锚杆16根,其中巷道三心拱顶3根使用8m锚索线,其余使用6m锚索线。底板全部使用锚杆支护。每根三心拱部锚杆均使用1块MSK2370型树脂锚固剂固定,两帮各2条,每根帮部锚杆均使用1块MSK2870型树脂锚固剂固定,锚杆间排距为750*1000mm,喷射混凝土150mm。

图1 锚网喷交替配合支护技术示意图

2.2 深部开采采场内支护技术研究

以12坑+2153m中段-6线采场拉底巷工作面为例,采场沿脉拉底巷设计断面为三心拱,巷道规格荒宽2200mm,荒高2300mm,矿体与围岩界限清楚,多为断层构造接触关系,矿体以碎裂岩为主,岩石裂隙发育,块度小、破碎程度高。原支护采用φ20*2400mm的高强高预应力锚杆配合2200*2300mm的“W”钢带及菱形网支护,每根锚杆用1块MSK2370型树脂锚固剂锚固,锚杆间排距为8500*1000mm;另外每隔2m施工两根锚索,每根锚索由一根φ17.8cm*8000mm的低松弛钢绞线、200*200*10mm的锚索托盘及锁具组成,每根锚索用2块MSK2370型树脂锚固剂锚固,锚索间排距为2000*2000mm,分别布置在巷道中心线两侧各1000mm的位置。

随着沿脉拉底巷的掘进长度及时间推移,巷道顶板出现较为明显的矿压现象,应力集中、顶板破碎、裂隙发育,顶板日下沉量最大可达10cm~20cm,使用原支护方式不能有效控制顶板,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需要二次支护,二次支护使用工字钢吊棚,每组工字钢吊棚由4根规格φ1.78*8000mm的锚索和一根长度为2200mm的工字钢组成,工字钢吊棚棚距为1000mm,两组工字钢之间搭设3根长度为2000mm的12#槽钢,槽钢间距为700mm,工字钢两端各施工两根锚杆,并分别用一块300*150*20mm的钢板拖住工字钢,每根锚索用两块MSK2370型树脂锚固剂和一个让压管,虽然二次支护能满足生产需求,但是严重制约的施工进度,浪费了人工,增加了材料消耗。

根据+2153m中段-6线采场拉底巷工作面施工情况,对+2113m中段-6线拉底巷工作面巷道支护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将之前顶板采用的2200*2300mm的“W”型钢带更换为2200*180*8mm的“T”型钢带配合,锚杆下方除锚杆托盘外增加规格为200*200*50mm的木板托盘配合,另外正常施工过程中,增加锚索的密度,由每2m施工两根锚索调整为隔一排锚杆支护一排锚索,锚索规格由φ17.8mm调整为φ22mm,每条锚索都增加使用一个让压管,锚索托盘规格调整为200*200*20mm。调整结束后,沿脉拉底巷道趋于稳定,顶板得到了有效控制。

3 矿压监测方案

采用机械式顶板离层仪对-6线开拓巷道及采场拉底巷进行日常监测,与锚杆施工同时进行,安设位置为掘进工作面巷道中顶位置,安设间距为50m。通过对-6线开拓巷道及-6线采场沿脉拉底巷观测结果显示,工作面底板移进量平均值10mm,最大值15mm,两帮移进量平均值24mm,最大值28mm;顶板下沉量平均值18mm,最大值21mm;在10天~15天之间,两帮及顶底板移进量趋于稳定不再变化。

4 结论

实践表明该支护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通过参数分析对比,在不同应力、围岩应力的释放的差异及矿压显现的规律性等条件下,为巷道的支护方式、支护强度、施工等决定了动态性,从而因地制宜选择支护工艺及参数,对生安全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软岩工字钢锚索
超长悬挑工字钢搁置横梁施工技术
超前管棚支护散体地压监测及支护参数优化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爆破振动影响下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隧道浅埋穿越松散破碎结构软岩设计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在相同埋深条件下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结构分析
锚索搅拌头加工制作的改进
在用电动单梁起重机工字钢下翼缘变形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