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研究

2019-12-13张芼

卷宗 2019年32期
关键词:天津音乐学院数据库

张芼

摘 要:阐述天津音乐学院自建数据库——“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并对该资源数据库的应用前景及不足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天津音乐学院 自建数据库 天津音乐家 数据库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B14053)。

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这一论断为艺术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样也为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艺术类高校指明了办学理念和发展的方向。作为艺术类高校的图书馆同样也要为提升国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数量和水平都有所提升,但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相比欧美发达国家高校的图书馆还有所差距。因此,本文以“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为研究目标,通过其在建设前、建设中及后期的前景展望及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希望能为同类院校开展自建数据库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模型,并为文化普及、合作共享及学科服务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1 背景和意义

1.1 背景

天津音乐学院始建于1958年,学院图书馆随学院的建立而建立,经过历任领导的支持,目前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专业性强,长期以來,为学院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读者用户的阅读方式发生着改变,互联网、多媒体、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与传统行业互相渗透,作为高校图书馆人,如何解决信息孤岛,将碎片化的信息数据有效整合,提高印刷型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是摆在当下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不仅如此,相对综合类院校图书馆而言,艺术类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就显得十分有限。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图书馆人要想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有效解决读者用户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要,就要与时俱进,在增强业务能力的同时,拓宽思路,改变传统借阅方式,有效提高数字资源的借阅率。

基于这样一个时代要求,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库截止2015年已建设有“硕士论文库”“硕士毕业音乐会”“天津音乐学院老唱片数字资源库”等18个音乐专业特色数据库,在同类院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凭借自身地理位置优势,专业特色和自建数据库建设经验,在2015年开始建设“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已于2016年年底建设完成。

1.2 意义

天津地处渤海之滨,贯穿市区的海河干流是九河下梢,由五河回流而成。尤其优越的地位条件,是内陆与沿海、南北与城乡物质交流和集散之地,是开放较早的通商口岸。仅以音乐文化来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发展历史,也形成了她独具的文化特点。时至今日,天津涌现出大量的音乐家,他们创作、表演的作品脍炙人口,重新整理、分类、数字化这些作品,对于天津音乐文化的保存极具价值。

建立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的作用和意义:其一,资源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读者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资源越来越受到读者用户的欢迎,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正是集文本、图片、音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数据集合,该数据库的建立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及文化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二,对天津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1)天津地方音乐具有移民性城市的文化特征。从燕王扫北——清兵入关——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形形色色的文化在这里留下印记,大量的地方音乐流入津门,相互间不断交流,不断吸收,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重津门特色的音乐艺术风格;2)天津地方音乐具有浓郁的码头文化特征。作为港口型城市,有着大量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者,劳动之余,他们习唱习奏自娱自乐,逐渐发展成时调小曲,后来形成的说唱音乐,“天津时调”、“天津荡调”等等,正是他们在这方面创造的继续发展。3)天津地方音乐具有盐商文化的特征。盐商这个剥削阶级对天津的思想文化影响很大,仅以音乐而论,由于盐商的爱好和提倡,对天津各种音乐品种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作用。但其追求排场,讲求形式,以及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对音乐的发展同样也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4)洋务运动对天津音乐文化的影响。天津是清末洋务运动在北方的重要基地,西洋产业被引入,从而孕育了新一代的产业工人,他们在音乐生活上对当地劳动人民的音乐趣味多有继承,学堂乐歌的发祥地就在天津,随着她的产生和发展,西洋近代的音乐文化,包括歌曲及其演出方式、各种乐器及其演奏方法、新的记谱法以及音乐基础理论等,陆续接到我国,由天津至全国,成为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端。5)近代天津音乐文化的发展还具有租界文化的特征。1860年之后,帝国列强纷纷在天津建立“租界”地,这片殖民地性质的地区在音乐生活上当然也具有浓重的殖民地色彩。教会中的唱诗班、圣诗班、圣乐班等应运而生,天津是全国最早出现美声唱法和西洋乐器演奏的城市,天津在西乐乐潮上起到了中介和桥梁的历史作用西方大量的音乐经验和成果被介绍到中国,这对中国近现代新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这也体现着天津音乐家开放包容的思想性格特点。[2]其三,促进资源共享。建设“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有利于促进全国同类院校资源库的共享,带动区域内文化交流,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修养。

2 “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前期准备

2.1 前期准备

为避免数据库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在该数据库建设之初,就对同类院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工作。调研工作具体分为二个方面:首先对天津市具有音乐领域相关的专业的院校及全国其他同类院校的图书馆自建数据库进行调研。由于该数据资源库是以天津音乐家为主题,所以在调研之初首先考虑天津市属院校图书馆是否已近建设同类资源库,除天津音乐学院外,具有音乐领域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还有天津师范大学,因此天津本市的调研重点放在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自建数据库。通过调研该大学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建设重点为古籍保护,并未对天津本土音乐家进行建库研究。在排除天津本土院校之后还对全国同类院校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进行了逐一排查,通过排除以天津音乐家为主题的自建数据库未有建立。

其次,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以“音乐”“数据库”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测文章410余篇,其中含有“音乐家”资源数据库的文章1篇,“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的相关文章0篇。由此可见,“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2.2 建设简介

2.2.1 “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框架简介

“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的是在清华同方TPI专业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架构上研发的,该平台集自有数据加工管理、业务、商业数据库整合、统一检索的内容生产、管理、维护、发布于一体,实现了信息的组织、存储与检索。具有易用、功能齐全,稳定性好、系统Web化、界面简洁、友好、支持多种管理模式等特点。框架结构图见图1。

“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的数据库后台设有元数据模块、站点管理模块、数据排行模块、日志管理模块、注册用户模块、权限管理模块、网站主题模块、关系管理模块、联系方式模块等9个模块。在数据库的前台按照不同专业类别设有歌唱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等,在每一专业类别中,分别对音乐家的个人简介、代表作、照片、研究贡献及部分教学和访谈加以介绍。

2.2.2 数据库中音乐家的入选标准

“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入选音乐家的标准为在天津出生、成长、学习、工作并且在国内或国际具有一定知名度。中央音乐学院为中国第一所以音乐为专业特色的现代艺术类院校,建院之初校址就选择在天津,1958年中央音乐学院迁址到北京,天津音乐学院随之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原址成立。因此天津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和艺术积淀相比其他城市更加浓郁,这也为天津本土音乐家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推动作用。其次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带有社会属性,入选的音乐家都对天津的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都对天津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以此为标准也体现了天津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精神。

2.2.3 数据库的资源采集

数据库中采集的数据的要力求准确,信息的准确无误是所有自建数据库的生命,同样也是服务于科研的先决条件。信息采集工作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工作,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馆藏文献数据库的长期建设和发展,会影响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服务和开发利用,包括数据库的扩充、维护与管理。[3]在数据采集工作方面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截止2015年底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种文献累积总量为32万余册(盒),其中中外文乐谱62499册,中外文专业理论及普通图书199113册,中外文期刊314种,馆藏各类唱片、光盘49038张及各类录音、录像带12608盒,拥有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共享中外文数据库150个、本馆引进数据库10个、自建数据库23个。除此之外,以天津音乐学院的品牌项目“五月音乐节”为载体,通过每年近百场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讲座、音乐会、大师班现场录制的音视频资料等作为建库的数据资源。

第二、通过采访音乐家本人或家属获取一手资料。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组织专人联系入库音乐家本人或家属,通过采访的形式获取了大量手稿、音视频及图片资料。由于入选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的大部分人员多为本校在职、离退休教师或天津音乐学院的杰出校友,在获取资源方面不但具有便捷性并且在著作权签署方面也更加容易。

第三、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数字资源库获取相关文献信息,从qq音乐、优酷视频等音视频网站购买原版音视频资源。对于没有签署著作权协议的资源,数据库提供资源链接,方便读者用户通过二次文献的形式获取信息资源。

第四、数据库资源著作权问题。在高校图书馆建设校内特色资源数据库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所涉及资源著作权问题。在建设之初,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将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在数据采集和建设阶段,要严格按照现有法律法规要求,采集、整理、加工、发布相关内容;同时在为读者用户提供服务时,要利用技术手段,严格控制阅览方式和范围,力求最大限度避免触犯知识产权纠纷,对相关著作权人的权益造成损害。主要原则如下:首先是优先开发利用馆藏数据原则。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十分丰富,这是建设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最直接的数据采集资源,同样也是侵权风险最小的信息资源。在采集资源时尽量选择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的50年保护期限的文献资源作为原数据进行加工。其次,主动获取著作人本人许可,并签订授权协议。天津音乐家资源数据库中所涉及的诸多音乐家为天津音乐学院的在职、离退休教师或杰出校友,对于这部分人群其著作权许可的易获性更强,学院图书馆可“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争取这部分人群的授权许可,将其作品作为特色数据库资源进行开发。其次是合理开发非公有领域资源。需要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在保护期内,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严格保护,在未签订授权协议前,可先建立目录链接,以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用户,待签署授权协议后,再开发建立全文数据库。此外,还可以委托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通过购买著作权人的授权的形式获取信息资源。这样通过第三方购买省时省力,并且提高了数据库的开发效率。再次是利用多种手段规避风险原则。学院图书馆在数据采集阶段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合法采集信息数据,在加工、整理后对外发布时,同样要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利用技术手段防止读者用户恶意下载和传播。主要手段如下:采用DRM等数据版权保护技术,防止读者用户下载数据;合理控制数据的使用范围。由于天津各高校图书馆形成图书馆联盟,在数据库访问时,只允许校内IP地址及联盟内高校IP地址进行访问,此外IP用户地址均不得访问;限制并发用户数。学院图书館利用网络技术对校内资源数据库设定并发用户数,在线同时访问用户不得超过20位,避免多用户同时访问,对权益人的权益造成伤害;设置下载限制。通过调研,在借鉴国内知名数据库厂商(例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相关经验,对于在线时间长、下载量大的读者用户设定为恶意用户,暂停其账号的使用权,被暂停的账号可通过在线申请的方式对其账号进行解封,解封过程需要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其下载数据行为是否为恶意进行甄别,通过则解封其账号,反之则将其账号加入“黑名单”处理。

猜你喜欢

天津音乐学院数据库
天津音乐学院召开茱莉亚合作办学工作会议
天津音乐学院校园版歌剧《紫藤花》精彩上演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
天津音乐学院“十三五”综合投资出版资助项目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至第4期总目录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至第4期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