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书籍对个人德性的提高

2019-12-13张童

卷宗 2019年32期
关键词:理智德性书籍

摘 要:书是人类记录成就、经验以及传承历史的重要媒介,一个人可以通过读书,解决自己的某些困惑,或者给予解决的方法,也能提高一个人的能力与视野,而书籍对人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促进一个人的理智德性的进步以及道德德性的改变。

关键词:书;理智德性;道德德性

1 书与德性的关系

德性分为两种,一种是理智德性,一种是道德德性。理智德性往往需要通过被教导,自我学习,长时间的尝试与经验累积;道德德性则是由习惯养成[1],而习惯也是需要反复循环与积累养成的。德性并不是先天性所能拥有的,而是通过某种运用与经验习惯获得的,所以最初能养成的德性往往是道德德性,随后通过经验总结分析汇总,然后传授给他人,让其具备尝试获得理智德性的方向而不是盲目地尝试获得具有偏差的经验,这也是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中关于积累经验的主要差异。

书籍就是用来记录人的优秀经验,即合理并且符合大众所能接受的理智德性。书籍可以使阅读者通过了解他人的经验与习惯,来进行模仿和学习,进而得到与书籍作者相同或者相似的理智德性。因此利用书籍能提高的德性往往是理智德性,但是这种理智德性往往与书籍作者有很大的关系,原因在于作者自身道德德性所产生的主观观念与态度会代入进书籍当中。即便如此,人们通过对此书籍的阅读与学习所能了解、获得的德性依旧是理智德性,因为作者主观的态度与道德德性实际上是已经具备较为明确方向的经验与成就,即便是含糊不清的内容依旧也会有一个大概的思路方向,哪怕是胡言乱语,也能让阅读的人明白,这是一种不好的经验与方向。

所以书与德性的主要关系就是书籍是能够提供较为明确方向经验的学习工具,并且能够长期保留和记录这种经验,让更多人去阅读学习,从而获得组成理智德性的一个环节。

2 书对个人德性的提高

人的理智德性并不是由一本书,一个人的教导,一种经验组成的。往往是通过不同的书籍、个人经验、以及许多人的教导,反面素材的提醒所组成。即便如此,书籍所能占据的比重却远高于其他方式。原因在于同一个方向内容,书籍会因不同作者而延伸出更多子方向,可以通过对比选择获得更符合自身的学习内容,而人为教导绝大部分来源身边的人。名师属于稀缺资源,并非每个人能体验到,反面素材往往都是提供了負面影响。

在现代社会学习资源的共享便利了人们对自身理智德性的完善,书籍并不能让每一个人提高德性,但是却能让绝大部分人提高理智德性,并化为道德德性的重要部分,所以书籍对个人德性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在近代之前书籍与学习的机会往往留给了少部分人,因此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德性出现巨大的差异,虽然当代也存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但是书籍却是共享的,所以当代人的道德德性要高于过去。至于现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往往是优秀教育者的资源分配不均。在教育资源低下的区域,很难有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提醒并告诫其人们要多去看优秀的书籍,提高自身的道德德性修养。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大量的优秀教育者提醒并帮助人们去提高自身的道德德性,因此书籍具备使人德性改善的方法与方向,但是不具备主动诱导和要求人去阅读学习其中理智德性的能力,所以书籍是提高人的德性的重要工具。

3 道德德性是书籍的尺度

书籍也是存在评判尺度的,而一本书能给目标阅读者提供什么样的所需内容,就是评判方法。

界定书籍好坏的主要方式是,内容是否符合此书自身方向定位,其次就是在方向定位上是否能为此方向的阅读者提供所需。一本好的工艺学习书籍的就必须具备使学习者能掌握基本、进阶工艺技术的指导内容。一本好的小说就要使读者能感受到小说中角色的情感波动与剧情起伏设计的巧妙。这都是为使读者能感受到自己对书籍的所需,并且感到愉悦与充实。让一个入门的乐器学习者从一部关于音乐的小说中去了解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是一件快乐与痛苦并存的感受。虽然这个人能从小说中感受到一个音乐家成长的艰辛与快乐,但是却不能让自己成为音乐家,只能充满幻想,而自己学习乐器却只能从基本又枯燥的乐理书籍以及乐器演奏方式相关的书籍中进行了解。所以评判书籍的好坏,必须要从书籍本身的定位与受众人群中的口碑进行判断分析,只要书给受众人群带来的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

假如有一本关于如何诋毁和伤害他人的书籍,那么判断这本书的好坏就不是前面说提到的方式了,因为此书很明确地是一本带有恶意性质的书籍。但是受众人群却不一定都是恶人,很有可能是许多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学者,那么受众人群依旧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正面的(符合研究期望的内容),积极的(能促进研究者的兴趣)需求。所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吗?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会有恶人利用它更方便地去作恶,所以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不仅仅依赖于目标阅读群体,还在于书籍的内容是否符合当下社会流行的道德要求,而评判的尺度就是读者自身的道德德性。当下流行的道德标准如何非常恶劣,那么绝大部分读者自身的道德德性也会是很恶劣的,如何当下社会流行的道德标准是公正而且合理的,那么绝大部分读者自身的道德德性也是高尚的。

以个人的观点看法和道德德性对一本书的好坏进行判断是可以的,但是却不具备权威性的,因此一本书的好坏判断还是归咎于当下社会道德的标准,但是这并不妨碍道德德性是衡量一本书籍尺度的最终标准,即个人对书籍的看法。

4 书籍与当代电子阅读的差异

当代科技发达,人们独立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是看书,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查看电子书、视频来获得自己的所需,显然与传统书籍相比,具备卓越的优势:节约,方便,空间利用率高,学习效率更出色,能快速查阅自己的所需内容等等。即使在阅览感觉上,电子阅览器的效果并不比纸质书籍差,甚至更护眼。即便如此,书籍也没有因此淘汰,其原因在于书籍是具备内容的单一性。

当代的碎片化信息充斥着每一个人的脑海,许多信息都是被动而非主动吸收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知识链的不完整,以及滥于消耗的脑力。这并不能对个人理智德性有较高的提高,即便是专门去查阅了解某一领域的内容,也会因为多元化的内容导致注意力分散,形成断章取义的习惯,同时互联网的发达也加剧这类不良习惯的进一步传播。

而书籍一般是只有单一的、某方向性的内容,或者内容丰富但是方向性有限。书籍本身是存在一个独立个体,即书本。一个智能手机能储存难以估量的电子书,而一本书的内容十分有限,因此书籍会让阅读者只接受,了解到单一、饱满的信息内容,而不是眼花缭乱的碎片信息。一本书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物品,具有较高的价值,而电子书是数据,反而让人感到廉价,不能否认的是,电子书依然是书籍发展的大体方向,更廉价的书籍会让更多人了解并阅读,人们在理智德性的养成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让生活更加便捷,知识的学习上效率依旧是提高的。但是实体书籍的单一性还具备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培养人的耐心与安静,是完善道德德性的积极意义,这是多元化电子产品难以带来的效果,不过科技的发展依旧会慢慢改善这种情况,从而逐步淘汰书籍,这并不是糟糕的情况,而是一个合理的,符合人的德性提高的必经之路。

5 结语

书籍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观念,改善态度,并降低无用经验产生的工具,可以为读者理智德性的提高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却不是决定性的。好的书籍让人们能直接学习先人们的优秀经验和结论成果,直接避开错误的经验与结论从而提高读者的理智德性。养成读书的习惯也是改善人的道德德性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即便是科技进步如此之快的当代,书籍的存在价值依旧难以被磨灭,其主要意义就是书籍对个人德性的提高,远高科技发展,即便未来书籍会被淘汰,前提依然是,替代品能够对个人德性有正面的,积极的提高或改善。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廖申白.尼各马可伦理学[J].2003.

作者简介

张童,苗族,湖南麻阳,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在读,湘潭大学。

猜你喜欢

理智德性书籍
柳亚子书法
鲁迅与“书籍代购”
失眠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解读服装造型中蕴含的情感与理智
青春有梦理智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