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发展及在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019-12-13林清涛
林清涛
摘 要:图书事业的发展史也是文化的发展史, 图书馆的历史使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推动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只有将文明传承下去,人类社会才能够发展。踏着前人的脚步,才能走的更远,走的更好,才能够发现不足,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关键词:图书 发展 传承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1-00-01
图书馆的历史使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延续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职能不仅仅是“藏书”那么简单,他还承担着信息交流及信息再利用的职能。图书馆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的纽带,为人类创造出更深远、更高层次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提供条件。
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建立图书馆的记载。老子曾是最早的图书馆馆长——“守藏史之史”。老子的工作就是与“书”为伍,长期博览群书,使其融汇百家思想,自创道家学派。老子自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而老子所“守藏”的文献典籍是其思想的源泉,助其成就其伟大。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这一点上看,可以说明图书馆的存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必要性。从老子的身上,我们也不难看出图书的阅读对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更能彰显出图书收藏的意义与价值。图书事业是深远而长久的事业,是文明缔造不可缺少的因素。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对中国文化文明毁灭性的政治行为,是知识的大倒退。终止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发展的繁荣。到西汉,统治阶级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汉书·武帝本纪》中有“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的行为记载。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建立统一的文化体系,真正的做到了文化统一。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由汉武帝颁布,第一次由政府号召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并建有颇具规模的馆舍收藏图书。汉武帝这一举动,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救赎,是保留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文化传承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而“馆舍收藏”——图书馆,就是这一伟大举动的载体。众多的“藏书”催发了汉文化的迅猛发展,使以司马相如的“汉赋”得以辉煌,司马迁的《史记》得以流芳。
早在宋代,就有不少的私人藏书奇人。“其书不藏于家,而藏于僧舍,以供人用,不啻当时之公共图书馆也。”这是北宋进士李常的世纪之举。“藏于家”充其量是个人的收藏爱好,而将书“藏于僧舍”等公共场所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图书按文分类、有序排列、与人共享阅读就是一种交流,一种奉献。使那些有志而无书可读之人有借阅机会,有自我提升的可能。这使图书事业的教育职能深入到平民百姓中。图书馆成为教育基地,成为学者、有志之士的摇篮。图书事业对社会文化的推进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宫廷藏书、书院藏书、私人藏书在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中都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到了清宣统年间,江南巡抚筹建江南图书馆,这意义是重大的。清末闭关自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国人皆想雄于世界。正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所讲“少年强,则国强。”而真正的“强”就来自于学习。不只单纯学习国内的文化,也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先进的经验。与世界同步,将学习的领域拓宽,才能够真正地自强自立,才能够更好地奋发图强。这个时候的“江南图书馆”等一大批興办的图书馆就起到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职能。使国人睁眼看世界,推动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接轨,是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从此,馆藏图书目录里就有了国内国外之分。文化的交流,信息的利用也都着眼于世界。民族的自我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在此汇集,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文化的影响是无法比拟的。
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走在时代的最前端,图书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图书事业中的应用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传统图书馆业务是否在新形势下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是一个很深的课题。将图书馆馆藏进行数字化转换,以便利,快捷的网络服务构建网上图书馆,真正达到文化资源共享,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图书馆是公益服务性的,对古籍的珍藏,对中外文献的收藏和保护,以传承为本,在此基础上搭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使其发挥馆藏资源的最大存在与利用价值。建设数字平台是新时代的要求,是新时代进步的标志性举措。提高图书馆业务管理效率,增强服务管理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资源共享越发快捷,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查阅,利用的范围扩大了,利用的概率提高了。在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只有将文明传承下去,人类社会才能够发展。将一切先人的经验,都留于后人,这是一种使命。在其一切先人的经验基础上前进,踏着前人的脚步,才能走的更远,走的更好,才能够发现不足不断创新,不断的进步。做好图书馆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传播、利用是极其重要的。这是一种文明行为,是文化、社会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