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校音乐艺术实践与乌兰牧骑相融合的模式意义

2019-12-13步一宏

北方音乐 2019年22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

【摘要】乌兰牧骑是内蒙古民族文化标志性的品牌,是我国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与内蒙古地区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典范,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创举。乌兰牧骑的创作和表演形式一直被群众喜闻乐见,短小剧目和精彩的歌舞节目是乌兰牧骑的主要内容。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2017年11月,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提到:“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在新时代,要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笔者以现有的乌兰牧骑相关资料和记录为基础,同时结合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与高校乌兰牧骑实践模式做出一些融合意义的探析。

【关键词】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乌兰牧骑;结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乌兰牧骑是一种小型的、特殊的文艺团体。乌兰牧骑的建立解决了内蒙古之前一直无法解决文艺如何因地制宜为农村以及牧民服务的问题,同时也对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有了继承、创新和传承。通过乌兰牧骑和高效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结合,使得学生思想和学生情感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让学生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有一个很积极的态度,也能让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顺利地开展。

一、乌兰牧骑的定义及特点

乌兰牧骑,是蒙古语,即红色的文化工作队或者红色宣传队。1957年,乌兰牧骑诞生在锡林郭勒草原上。乌兰牧骑演职员不多,一般都是一种小型的、特殊的文艺团队。其主要特点是:

1.队伍小而精干。乌兰牧骑的队伍三五人就能组成一支小的乌兰牧骑,多的也就几十人,一队多职,既能够演出文艺节目,也能放映电影,还能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和卫生知识的宣传。乌兰牧骑是完全为乡村和牧民服务的,很多时候乌兰牧骑下乡还需要为牧民修剪头发,修理帐篷中的机械,有时候还要为马背小学教书育人,可以说是全能了。由于牧民生活习性的特殊性,所以要求乌兰牧骑队员的全能性,人员不多但需要每一个人都懂得多,知识丰富。

2.演员一专多能。乌兰牧骑的成员都是多面手,不仅需要能歌善舞,能拉会弹,能说能写,还需要一颗有为牧民服务的心。1981 年时,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牧骑曾经被日本邀请去演出,全团一共才6个人,除了一名翻译以及队长之外,只有4名演员。在后来的两个小时的表演时间内,虽然都是这4个人在表演節目,但没有一点枯燥和乏味,独唱、二重唱、独舞、器乐的独奏、合奏等多项表演曲目。当年在日本连续表演了8场,且场场座无虚席,并且在那个年代,都获得了赞誉和掌声。

3.装备灵巧轻便。乌兰牧骑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艺术文化,需要与当地的游牧生活相结合。众所周知,牧民的生活是骑在马背上在草原上奔跑的,所以,乌兰牧骑必须拥有轻便灵巧的装备,这样才能在林间和草原上任意的演出。手提箱里准备好表演所需要的衣服和道具以及乐器,就能够骑上马说走就走,去目的地给牧民们表演节目了。简装无负担,说走就走,不论是草原、街道、密林或者是蒙古包都能演出。

二、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含义及现状

艺术本身离不开实践,艺术亦需要实践去检验。实践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音乐艺术的教学也逐渐开始向技巧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过渡。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是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音乐创作、实践训练、表演比赛等活动。在高校音乐相关专业中的艺术实践活动已不仅是学生的演出实践活动,而是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从课程体系中建立起来的有计划、有大纲、有过程、有考核的体制内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课堂上老师讲解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理论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只注重实践缺乏理论转化的纯实践类教学模式,能够做到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进行结合并且灵活运用,从而能够对书本知识进行一个理论深化的教学活动。这不仅仅针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是培养他们的思想、想象力、创造力等,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教学科研工作经验的增加。可以这样说,高校音乐艺术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状:

1.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对于提高音乐相关专业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内蒙古大部分高校注意到不能让音乐相关专业教育一味地进行音乐理论教学,开始逐步加大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努力改变理论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但在音乐艺术实践课程建设和开展方面缺乏科学性、系统化、适用性和应用性,更缺乏与演出实践机构或团队具体的融合性建设,并且缺乏具体、完善的考核机制和考核办法。

2.2018年,多所内蒙古高校乌兰牧骑挂牌成立,相应的创作及演出活动如雨后春笋般绽放出勃勃生机。但是,在大多院校乌兰牧骑活动与艺术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脱节,没有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延伸到高校乌兰牧骑活动中,没有将高校乌兰牧骑活动生成实践量化考核标准,从长久来看,不能很好地提高高校师生乌兰牧骑活动的积极性,制约了高校乌兰牧骑长期良性的发展。

三、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与乌兰牧骑相融合的意义

乌兰牧骑的成功不是一个偶然,她作为内蒙古地区文化传承的生力军,是当代音乐相关专业学生作为新时代接班人必须学习的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将高校乌兰牧骑与高校音乐艺术实践课程相互融合。办法如下:

1.以乌兰牧骑精神为指引,让高校音乐艺术实践课程不仅仅是两部创作、几次排练、一场演出,而是赋予课程的方向性,让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更有意义、更有内涵。让高校音乐类师生感受到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高校师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课堂音乐理论教学知识得到更好的情感教学延伸。

2.通过高校乌兰牧骑相关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高校音乐相关专业师生的演出热情和创作灵感,为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赋予更为鲜活的生命力。

3.高校乌兰牧骑创作、演出实践活动与高校音乐艺术实践课程相互融合,可以互相作用、相互影响,对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相关理论课程的理解,对于专业技能的运用都具有极其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四、结语

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育模式重教学轻实践,致使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片面化的情况。笔者认为,通过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与高校乌兰牧骑相融合的模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应用性和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推动高校音乐艺术学习和实践的可持续性发展。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并且与乌兰牧骑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学习中,学生得到知识的补充之外,内蒙古地区的乌兰牧骑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别,是内蒙古的传统文化,需要学生尤其是音乐艺术专业学生的传播、继承。通过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与乌兰牧骑相结合的模式更好地开展校内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能够促进两者更好地再发展以及相互融合,使得乌兰牧骑得到广泛的关注、宣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孙若辰,任玉凤,刘程程.浅谈”科普乌兰牧骑”科学传播与普及模式[C].科普惠民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3.

[2]包海凤.试论乌兰牧骑的内容与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2):111-113.

[3]吴迎春,图·巴特尔,孙国铭.关于全区基层文艺院团与乌兰牧骑创作与演出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0(2):33-39.

[4]徐怀亮.乌兰牧骑与人民心连心──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小记[J].内蒙古艺术,1997(Z2):64-65.

[5]步一宏.刍议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管理现状与对策[J].戏剧之家,2018(2):138-139.

作者简介:步一宏(1978—)男,山东,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艺术实践及教学。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为牧区群众搭起连心桥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
乌兰牧骑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以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关心关怀
接过光荣的接力棒
浅谈乌兰牧骑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让乌兰牧骑的旗帜高高飘扬
在创新中前行的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