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为牧区群众搭起连心桥
2019-12-23
时过境迁,乌兰牧骑下乡的交通工具由马车变成了汽车,他们手中的乐器不再简陋,从草原走向了世界舞台。但是,乌兰牧骑人的初心没有变,服务人民群众的方向没有变。现在,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成为队员们努力的方向。
1957年6月17日,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温都尔庙成立。苏尼特右旗举全旗之力支持这棵破土而出的文艺新苗,为他们配备了1辆马车、两块幕布、3盏煤气灯、5件乐器。第二天,9位队员举着红旗、乘着马车、甩着响鞭,向更偏远的牧区出发了。
“把最好的歌舞带给牧民”,这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始终如一的心愿。乌兰牧骑的节目以反映當地生产生活为主,自编自演,灵活多样,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反映农牧区生活和广大农牧民的心声,成为深受农牧民欢迎的“玛奈乌兰牧骑”(我们的乌兰牧骑),队员们更是被牧民们亲切地称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
1976年的冬天,队员们到牧区演出,马车上没有任何遮挡物,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得大家的脸生疼,等到演出结束队员们早已瑟瑟发抖。大家正准备赶往下一个演出点时,听说一位80岁的五保户老额吉特别想看乌兰牧骑演出,当即决定去老额吉家看望她。在马车过不去的沙窝子里,队员们步行1个多小时,专程给老人送去了精彩的节目。
演出之余,乌兰牧骑队员们也从不消闲,牧民们忙什么、有什么要求,他们就干什么。挑水、扫院、挤奶、剪羊毛、打马鬃,个个是行家;理发、修钟表、修电器、修摩托,很多队员也能干。同时,他们还负责辅导培训农牧民文艺骨干,向牧民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卫生常识、养畜知识和致富经验。演出后,乌兰牧骑还有一个不成文的“三不走”规矩:院子不干净不走,水缸不满不走,不听取牧民的意见不走。
时过境迁,乌兰牧骑下乡的交通工具由马车变成了汽车,他们手中的乐器不再简陋,从草原走向了世界舞台。但是,乌兰牧骑人的初心没有变,服务人民群众的方向没有变。有一次,队员们赴边境嘎查演出,返程时车坏了,修好需要很长的时间,当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全车30多名队员毫无怨言地选择了徒步回家,有的队员走了10多公里才到家,有的次日凌晨2点多才回到家。
走过60多年历程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始终活跃在草原上、活跃在牧民中间,他们走到哪儿,就把欢乐和文明的种子带到哪儿。2017年10月9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16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情况。2017年11月21日,对于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来说,是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温暖回信。
现在,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成为队员们努力的方向。精准扶贫、生态奖补、美丽乡村建设、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他们将这些关乎民生的元素用传神的肢体动作和幽默朴实的话语,以牧区百姓喜闻乐见的小品等形式表达出来,把党的大政方针送到农牧户家中。
60多年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创作出各类文艺作品2400多部,先后被授予全国“双服务”先进乌兰牧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北疆楷模”等荣誉称号,曾连续多次被评为自治区一类乌兰牧骑、全区十佳乌兰牧骑、全区“双服务”先进乌兰牧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