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业资产负债率的攀升原因与降低途径研究

2019-12-13徐敏

财经界·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资产负债率建筑业

徐敏

摘 要:建筑业的项目大,建设周期长,成本投入较大,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不仅加大了企业风险,对企业持续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就建筑业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有效途径展开相关的探讨,以期得出实用性较强的总结规律。

关键词:建筑业  资产负债率  降低途径

一、资产负债率较高原因

(一)投资规模大,营收效果不理想

我国的建筑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在国家新形勢政策提出的前提下,众多建筑企业追求建筑产业化、标注化、模范化,实现企业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依靠国家的政策与经济支持,相关的建筑企业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盲目扩展产业规模:我国的建筑企业建筑项目遍布全世界,盲目的进行项目扩张建设则导致了企业整体项目投入过大,无论是对国家负债还是对民间企业的负债都达到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增长,从而导致了资产负债率提高;第二,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张促使公司人员设备规模的扩张,近年来众多建筑企业不断扩大人员规模和建设设备的增加,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第三,建筑行业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营收行业,建筑工程的工期长,任务重,资本投入之后效益的实现较慢,规模的扩大导致了投入大、绩效收入慢的情况。第四,除了初始投资以外,建筑企业新增出资较少,净资产的增加,主要依赖企业日常经营形成的净利润,但净利润增长非常有限,扩张式的发展使得建筑企业在合同履行期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等资产及负债,且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净利润的积累速度,推高了资产负债率,而降杠杆手段非常有限。

(二)成本管理不先进

关于成本管理的研究产生了价值链分析、及时生产、作业成本法等里程碑式的成本管理办法。但是,建筑物、桥梁、公路等特殊产品无法对现有成本管理办法采用“拿来主义”。一方面,建筑企业通过半个世纪的成长和积累,保持了现有市场份额,获得了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包括资质、人才队伍、在承接工程过程中总结的经验、自主汇编的工法和规范等,形成了进入障碍和结构性壁垒。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大势、细分领域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均迫使建筑企业必须突破壁垒,差异化发展,传统房屋建筑企业开始进入公路、桥梁、轨道、生态环境恢复等领域,原有技术、工法和人才储备不足以支持不同细分领域的过渡和连续发展,作业流程不能有效规避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浪费,间接成本居高不下。成本高,则经营性负债高。

二、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有效途径研究

(一)外部途径研究

1、建筑工程商品化建设

针对于建筑行业主体建筑利润率较低,实现营收效果较差的情况,要改变建筑企业的资产结构,就不能单靠目标建筑工程实现盈利,除了主体建筑目标保质保量完成之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发展与建筑业紧密相连的产业,如房地产、建筑材料、建筑文化圈等,通过其他方面的建设,实现副业的营收,实现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保证企业能够抵御市场风险。

2、资产证券化

优化资金结构,对具备条件的应收账款实施资产证券化,实现表外融资,改善企业债务结构。

3、资本融资

建筑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想要单纯的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来促进发展是十分难以实现的,资本融资是在政策规定之下,充分的与国有性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通过权益资本引入,实现风险分担与资产增强。在国有性资本中,可以和银行、国家基金等部门展开密切的合作,引入不实际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股东,以明股实债的方式将债务融资替换为股权融资。

(二)内部途径研究

(1)源头控制。第一,加强源头管理,严控大额垫资、以垫资换取营收增长。第二,加强清收力度,回笼资金,切实降低债权债务。

(2)建设成本、资产规模分析与管控。第一,建设成本管理工作为资产规模分析提供工程建设前的资本投入信息,有利于企业对投入资产规模有明确的认知,掌握成本发生的量与时间轨迹,据此有序地安排资本投入,包括通过与采购合同的约定条款调整付款的时间分布,更好地利用资金。第二,建设成本的管控推进企业提质增效,真正意义上实现工程项目盈利,为企业积累留存收益,增加净资产。

三、结束语

针对于建筑业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问题,本文通过成因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从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找出了适用性较强的规律,对于建筑业资产负债率降低有着一定的建设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玉龙,申月红.资产重组是建筑业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有效途径[J].建筑经济,1998(06):21-23.

猜你喜欢

资产负债率建筑业
俄建筑业工作对女性开放
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
2018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3.8万亿元
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3600万建筑业农民工纳入工伤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