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9-12-13郭艳

中文信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新形势下对策分析

郭艳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知识文化的热情充分释放,尤其是文化强国战略提出后,各地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图书馆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于图书馆建设,可以非常好的满足人们知识文化学习的需要,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影响。当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对于图书馆的影响相当深刻,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显著提升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但是,在图书馆信息化上,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图书馆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本篇文章主要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问题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下 图书管理 信息化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1-00-01

一、引言

图书馆,有各种类型图书资料,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面不同内容的知识学习需要,对于活跃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文化部门的统计,从2013-2018年之间,我国各地图书馆都保持了3.7%-4.6%的增长速度,图书馆与现有人口的比例在逐步缩小,提升了图书馆的实际服务水平,对于深化我国文化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图书馆,并不是单纯的借阅服务,而是一个涵盖了图书情报研究等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信息化当下,更应当不断提升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现有的工作效率,让服务对象更加满意,为此,对于新形势下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应运而生,在汇总各种知识文化,储备人类文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在当前社会文化建设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图书馆服务水平,直接决定着其社会影响力,决定着受众对象的满意度,而这些都与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化建设抓的好,有助于图书馆整体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对于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受众在图书馆当中享受到更多的服务内容。通常,我们所说的图书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涵盖了图书馆当中不同类型的音像资料、期刊图书等,包括对各种类型图书业务的检索、采编等,在图书管理当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对于丰富图书管理模式意义重大,而且还有助于在图书管理当中体现出个性化的基本需求来。图书管理信息化,是与社会发展整体趋势相一致的,不仅是信息化时代的基本要求,也是图书管理应对各种新媒介、新媒体等冲击挑战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馆逐步的融入了市场,需要应对竞争,获取到更多的市场效益,而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以往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

三、当前图书管理信息化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加大了对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实际投入的人财物力不断增多,有力推动了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整体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但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图书管理在信息化上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在很多方面出现了滞后现象。

1.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撑力不够

虽然近年来各地图书馆有了很大发展,各种类型基础设施不断增多,但是,由于以往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各个层面的欠账非常多,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彻底改观,调查发现,有超过40的图书馆在自身建设上存在着投入资金不够的情况,这些都影响着图书馆现有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完善,尤其是信息化设备实际投入大,范围广,资金支持不够,必然会严重影响信息化建设,还有不少图书馆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图书管理的信息化重要认识明显不够。

2.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没有完全跟上

图书管理信息化,需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成效,但是,在当前各地图书管理信息化上,很多地方存在着盲目跟风现象,建成的图书馆数据库,没有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关的管理维护跟不上,导致数据库建设成为了摆设,数据当中的数据资源不能与互联网有效连接,数据资源长时间得不到更新等,这些都是信息化管理机制跟不上的一个基本体现。在信息化上,很多图书馆没有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切入,相关的规划及部署工作跟不上,导致信息资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实际给受众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并不多。

3.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以往的图书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不是特别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受众要求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的当下,则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对于各种与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必须要做到熟练的掌握与应用,这样才能确保以信息化来助推图书管理服务。但是,在当前图书管理队伍当中,年龄普遍偏大,在45岁以上的管理人员超过了总体人数的47%,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占比不到13%,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占比不到29%,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也成为了影响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硬伤”。很多图书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不到位,将信息化理解为简单的计算机应用等,没有真正把握信息化与图书管理相结合的内涵。

四、新形势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社会文化发展建设不断加快,各地对于图书馆的重要性也有了进一步深化认识,信息化融入到图书管理当中是大势所趋,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当深刻认识,综合分析,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来进行整改、规范和提升,以此来更好加快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升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政府应当将图书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注重引入社会力量,以此来拓宽图书馆的资金来源渠道,真正满足图书馆发展建设的实际需要。应当加大对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指导力度,政府专门部门结合其他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经验,对图书管理信息化进行全方位指导,以此来推动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高质量进行。除此之外,图书馆也应当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立足实际情况,多做一些实践性的探索,不断丰富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认知,这样在内外力作用下,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成效才能更加明显。

2.加大图书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化重要性认识

首先,图书馆应当牢固树立现代化理念意识,在图书管理人员引进上,除去政策性安排外,应当突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一方面,要多引进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丰富现有的管理人才队伍,减少年龄偏大人员在整体管理人员当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在人才引进上,向图书情报学、图书馆学、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层面靠拢,以此来为以后图书管理工作的纵深推进创造条件。其次,对现有的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制定详细的教育培训计劃,定期组织他们围绕着信息化建设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更新他们的图书管理基本认识,从信息化的层面来审视自身的管理与服务,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时组织图书管理人员到其他信息化建设突出的行业或者领域进行参观学习,以此来丰富他们的信息化视野认知。为了确保教育培训的实际成效,应当突出对教育培训的考核要求,将教育培训结果与管理人员的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挂钩,倒逼他们重视教育培训,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确保教育培训初衷的实现。

3.加快机制规划建设,增强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

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上,一定要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部署与规划,确保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不贪大求洋,不盲目跟风,以此来确保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基本质量。同时,在图书管理信息化上,需要突出管理机制的建设,例如,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图书管理数据库建设,将图书馆现有的图书资料等实现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受众,对于数据库等平台则定期进行管理维护,及时将各种类型的最新图书资料等进行上传,这样可以确保图书管理信息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避免以往信息化脱节情况的出现;在信息化的当下,安全隐患是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对于图书管理服务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为了防范各种常见的黑客、病毒等,图书馆应当建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防范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隐患进行定期检查,对各种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有效防范等,切实营造一个安全的图书管理信息化服务环境,这样有助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更加稳妥的进行。

五、结束语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与信息化的结合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图书管理信息化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信息化对于图书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图书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不足,进而结合实际,对怎样更好地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探索,这对于新时期图书馆价值作用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和满足人们的知识文化需求也具有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静.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9):129-130.

[2]戴彦.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8):18-19,22.

[3]崔丽君.探析数字化医院图书馆的服务与发展[J].才智,2019(27):240.

[4]周晚琴.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与改革途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8):189-190.

猜你喜欢

图书管理新形势下对策分析
关于技工学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公司融资技巧的实践探讨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管理
谈数据挖掘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