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优化小学德育课堂的 教学策略探索

2019-12-13卢转儿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策略

卢转儿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关键期。在信息化教学时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德育教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同时,庞杂的网络信息也给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素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德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优化信息化的德育教育提供可能。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教育信息化;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首要地位,德育课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小学的德育课堂,为我们小学的德育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不断地对小学的德育工作做出改善。

一、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

小学阶段的德育,就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小学主科课程学习成果的评定只基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的学习,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然而,德育的教学工作却与上述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德育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德育的教学工作中,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修养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德育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对普通学科课程的教学,教师可能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只是把一些知识点,交代给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即使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可能得到较高的成绩。

然而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最后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通过德育课,逐步积累而成的道德修养。德育课需要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熟识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构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德育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的复杂性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德育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往往渗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学科具有非常大的联系。

德育的这个特点很好地说明了,只将德育的内容限定在一本教材里,这对小学德育工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无时无刻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二、教育信息化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多媒体教学为小学德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改革的意义十分重大,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它具有如下几点意义:

(一)拓展德育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德育教学,只围绕教材、教师、黑板开展,教学内容往往只来源于书本。而书本上的内容少,不利于学生进行德育的学习。

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覆盖范围广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扩宽获取知识的渠道,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并学习新知识。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德育的教学内容,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条件。

(二)丰富了教学评价的形式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中,教师主要采用“标准化测验”的评价方式,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利于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使用了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在了计算机教学平台中,里面包括:课前预习、交流讨论、课堂提问、学习总结、课后作业。这种评价方式实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可以反映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

(三)有利于学生终身进行德育的学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走入课堂,学生以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为辅助,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德育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去查找相关的德育案例,教师也可利用网络向学生不断渗透德育观念。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德育课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小学生年龄小,对网络上庞杂的信息缺乏鉴别力

网络信息庞杂,存在着不良信息。在小学生自主上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若是没有加以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或干扰。这与我们德育课想要借助信息化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本意背道而驰。

(二)教师的教育水平存在不足

德育课作为提升学生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教育课,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有的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其教学模式、策略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這就需要教师多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教学策略

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从而推动我们德育课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小学的德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先向学生呈现一个道德方面的案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一节德育课上,教师向学生呈现“汤姆为了给垂危的妻子治病而去偷药”这个案例,让学生相互讨论“汤姆是否可以被原谅”,并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该着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应该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例如:教师在上德育课之前,根据小学生比较关注的“诚信”话题,设置了“拾金不昧”这个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这个话题,大到社会热点事件,小到身边的小事,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

(三)利用网络实现家校合作

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德育的可控性难以恰当把握。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家校合作的形式对小学生在网络中的德育学习加以正确的引导。

例如:教师在德育课上布置相关的话题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在家长的陪同下查阅相关信息,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德育课堂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我们在不断完善教学设施的同时,应该对小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辨识能力,尽量不让他们受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干扰。同时,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