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准观察点 有效观议课 促师生成长

2019-12-13谢玉香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8期

摘 要:观课议课作为一项教师集体研修的活动,它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改进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要实现这样的价值,就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选准课堂观察点。有效的观察点应该做到因师而异、因生而异、因课而异。

关键词:观课议课;课堂观察点;师生成长

观课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评课方式,能更好地观察课堂的情况,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备课组开展的《国家利益至上》观课议课,谈谈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思考。

一、观课议课的内涵及意义

(一)观课议课的内涵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副教授首次提出观课议课的理念,并定义为:“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明确几点:首先,观课议课是学校科组、备课组日常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其次,教师是观课议课的主体,学生是被观察的主角之一;再者,观课议课的价值应是通过平等的交流,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二)观课议课的意义

观课议课作为一种集体教研的活动,首先能改变教师的观念。在观课议课中,教师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作为一个亲身实践的主体参与其中,更能意识到自身的教学准备、教学计划与教学行为是会改变教学的结果的。进而能引导教师改变自身的工作态度与教学方式。

第二,观课议课能促进教学实践改进。通过有效的观课议课,教师能不断发现自己、不断改善自己、不断成就自己,从而促进教师在理念、知识、能力方面的专业成长。

第三,观课议课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观课中能关注授课教师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情况,也能感受到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情况。教师在议课中能指出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情况,站在学生的立场提出建议,从而激励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方法与能力的发展。

当然,作为科组或备课组内部的互助观课,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观察观课双方,即观课者与授课者,事先预设观察点,然后进行议课研讨、分析,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观课双方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选择恰当的观察点。下面,笔者结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一例谈谈政治课堂观察点的选择。

二、高中政治课堂观察点的选择初探

(一)课前备课组教师充分讨论,分析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

汤绮妮老师提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听课和学习效果,那么我们应该设计哪些学生活动呢?

谢玉香老师提出:设置情境,设计探究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由于这节课的重难点突出,我们设计的问题与情境要直接围绕教学重难点。

陈运力老师提出:目前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而且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的关系很有代表性,可以以它们为材料背景。

谢玉香老师又提出: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点很集中,就是要讲清楚“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而且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一知识点去解释国际社会的现象。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去解释原理,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运用知识。

(二)根据备课组教师商讨的结果,确定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课堂观察点

教师教学:对话——教师提问及回答的有效性。

课程性质:实施——问题设计及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程性质:实施——教学视频运用的效果分析。

课程性质:内容——时事材料与教材衔接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互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三)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

报告1:汤老师的观察——教师提问及回答的有效性(谢老师的课)。

这节课设置的问题指向明确,表述简洁明了;提问后,有集体行式作答,也有个人作答,还有小组合作探究作答。这些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把一节课有机串联在一起,课文结构清晰、脉络分明,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建议:谢老师给予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可以更长,让学生有更多展示机会。

报告2:谢老师:“时事热点在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陈老师的课)。

时事热点在高中政治课的应用,是一个很有讨论价值的话题。首先,政治课本教材编写的时效性还是有欠缺的,时事热点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其次,时事本来就是政治考试的内容,在课堂中有计划地输入时事热点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利用时事热点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知识点,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是,要选择哪些时事热点?怎么利用时事热点?一节课运用多少时事热点?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

报告3:陈佩老师:“教学环节的适切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谢老师的课)。

谢老师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很合理的,重难点突出;从各环节的活动设计来看,也是形式多样化的,既有教师的主导,也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小组展示;从目标达成来看,学生在本节课中是能掌握知识点,而且能运用知识点分析国际关系的。课堂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的成功带给我们一点思考:怎样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探讨,在课堂中生成知识?这是我们提高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只设计教学内容,还要针对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

報告4 谢老师:“教学环节的适切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汤老师的课)。

经过观察,发现汤老师这节课的两大亮点:

一是导入很精彩。运用“中美519秀恩爱”的图片,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是学生展示很精彩。汤老师让各学习小组事前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各阶段中美两国关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4位学生基本上能脱稿讲出各个阶段中美的重大事件,还能适当地分析,让听课教师眼前一亮。

这节课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和充足的时间,他们会给教师惊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更多的机会给学生。我们还要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应该怎么安排更加有效?小组展示占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那么我们就要合理设计,让课堂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高效选择课堂观察点的策略思考

(一)根据教师特点,因师而异

观课议课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教研活动,应根据教师的特点,立足教师的教学实际来选择观察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相对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身教学方式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例如,在此次同课异构中,我们就重点观察谢老师是怎样设计问题,是怎样在课堂中有效生成答案,达成教学目标的;观察陈老师是怎样在课堂中贯串使用时政热点的;观察汤老师是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在观课中,我们就深刻体会到各个教师的教学方式的优点,当然也发现了他们的部分缺点。这些观察都为下一阶段提升备课组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

(二)根据实际需要,因班而异

观课议课的出发点就是要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既然教学是服务学生的,那么我们在观课的时候就一定要以班级学生为重点观察对象。在此次同课异构中,我们根据授课班级的成绩、学习风气、师生活动等不同,来设计不同的观察点。在观课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部分班级学习成绩好是因为学生在上课时都非常投入,能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去思考與学习,师生互动高效;而部分班级学习成绩较差是因为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得非常被动,只是被动地听与讲,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师生互动低效。

(三)根据学科教材特点,因课而异

一堂好课首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去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教学设计。而观课议课是要去发掘教学设计在实践过程中的亮点与缺点,当然也要根据学科的特色、课程的模块特点去设计观察点,做到因课而异。在此次同课异构中,我们授课的内容是《政治生活》模块中的国际政治。这个内容,时政性非常强,于是我们设计了“时事热点在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这一观察点,也是希望在观课议课中进一步思考如何构建《政治生活》模块的高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陈大伟.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苗媛丽.不可小觑的观课议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6).

[4]许焕利.新课程的有效观课和议课[J].教学实践与研究(B),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