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利用体验打造小学作文生态课堂

2019-12-13苏延俊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小学作文体验

苏延俊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体验,打造生态课堂,打造绿色课堂,从而实现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体验不仅解决了作文素材,孕育了滋养的沃土,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奠定了情感的基础,营造了生态环境,开发了创造的资源,让小学作文教学焕发青春活力。

关键词:体验;小学作文;生态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长的地方,是学生的栖息地,是他们进行精神交流的场所,是激发他们生命活力、启动他们自由天性、展现他们多彩自我的舞台。打造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态课堂,还生命以绿色,从而实现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为生态性课堂的创立奠定基础。杜威“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及曹明海教授的相关著述,以及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的写作教学经验之谈和“情境教学”的先进理念,在研读和探索中,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恰是打造小学作文生态课堂的敲门砖。

一、体验——解决了作文素材,孕育了滋养的沃土

部分学生认为写作时没有材料,尤其是中下层学生,他们平时不注意积累,很少耐心地去观察、思考。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电子产品占据了学生的生活,他们的课余时间基本被丰富有趣的电子产品给占据了。没有画面,没有动感,没有声像信息的文字,又怎能吸引他们呢?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仅靠课堂四十分钟,很难让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而体验正好能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

(一)体验,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乐此不疲,才能兴趣盎然。在平时的教学中,尽管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导语设计得精妙、衔接得连贯,各个环节设计得精巧,但如果缺乏生活体验,缺乏积累,如何能唤醒学生写作的冲动,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体验既可以提高小学生观察事物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小学生的思维和品格。

为了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曾让学生做过一次樟脑丸操作实验。学生兴致勃勃地从超市里买回来一袋樟脑丸,从中取出一个。找来一只蚂蚁,将蚂蚁放到地上,用樟脑丸在蚂蚁周围画一个圈,把它圈在里面,观察蚂蚁的举动。然后将圈子一次次地缩小,直至大拇指甲那么大的时候,看蚂蚁有什么反应。实践证明,学生亲身体验过,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言语丰富。比如找蚂蚁环节,有学生说:“平时找蚂蚁时唾手可得,现在要做实验了,蚂蚁却不见了踪影。”有的学生吃饭时不小心把饭米落到了地上,一会儿引来了蚂蚁;有的用自己心爱的饼干、方便面、火腿肠等去诱蚂蚁;有的捉到蚂蚁一阵兴奋,生怕蚂蚁跑了,结果等把蚂蚁放到实验地时,发现蚂蚁已经被自己不小心给捏死了。实验中,有的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站在蚂蚁的角度去想,如“今天怎么了?面前出现了一道‘铜墙铁壁,我怎么才能出得去呢”“我今天是招谁惹谁了,到底谁在跟我过不去”……有的故意给蚂蚁留个“口子”,看它能不能自己寻找求生通道;有的最后还特地去查找了资料,为什么蚂蚁会有如此的反应。试想,如果没有体验,学生又怎能有如此的情感经历,又如何去主动探寻科学的真谛。

(二)体验,易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材料是作文的生命,而体验恰恰能给学生的作文输送新鲜血液,犹如源头活水。狄尔泰认为体验能获得人生的真谛与情感交流,是事物与人类情感交融的一种方式。作文教学中的体验包括观察、实验、游戏、辩论……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笔者曾经和学生做过一个“三杯水”的观察实验。事先准备三个透明的塑料杯子,里面分别装上凉开水、浓盐水、糖水,吸管若干。先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三个杯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水,把自己的答案藏在心里。然后选三名学生分别来尝,尝过后不急于直接告诉大家答案,而是让其他学生通过观察他们面部的表情、动作等去猜想。最后让学生品尝一下这三杯水,印证实际的答案。学生在体验中看、思、猜、尝,由虚到实,由想象到实际,可谓激情澎湃。同样的实验,如果是高年级学生,可让他们在前面的基础上想一想,从这三杯水中你想到了什么或得到什么启示?有学生说:“生活的甜蜜和苦涩,只有自己品尝了才知道。”有学生说:“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有经历了才知真伪。”还有学生说:“日子如白开水,平平淡淡才是真。”真切的体验融合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使得学生写作的火花被点燃,提笔写作时更是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二、体验——融洽了师生关系,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喜欢这个教师,那么他们就非常愿意去上这个教师的课,完成这个教师布置的任务。小学生由于阅历不深,知识不够丰富,通常将作文这个“大布头”作业放到最后去完成。如果教师在写作指导前,让学生有体验的经历,那他们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体验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执笔完成自己体验的作文。

在一次做“艰难的选择”这一心理游戏时,先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写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人,然后从中划去一个,并说明划去的理由。刚开始时,学生谈笑风生,随着游戏的推进,直至最后一个人时,学生心痛不已,有的甚至请求能不能不划,还有的早已哭成了泪人。虽然他们知道这只是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然而在实践中,他们明白了,这样的选择亦如人生。亲人的陪伴是暂时的,只有珍惜当下,好好感恩他们的陪伴,我们才会幸福。小小的游戏体验,折射出人生经历,世事无常。学生在游戏中升华了情感体验,悟出了人生道理,也让师生间的关系得到了巩固。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下,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既有条理,又饱含深情。言辞中表达出了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不仅有意思,还有意义,可谓言意兼得。

三、体验——营造了生态环境,开发了创造的资源

李白坚教授认为,游戏是最能刺激学生心灵的手段,最能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和冲动。学生不仅在游戏中营造了原始的生态环境,还解决了素材问题。当他们能从游戏中选择素材,便也学会了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这不是运用逻辑的方法,而是运用行为的方法;不是运用理性的方法,而是运用活动的方法,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观察、体验和感悟生活,在情绪激荡中完成作文,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生趣的课堂。

这样的体验便营造了一种环境,而环境是最好的教育。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作文中有所渗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是综合的、立体的,是各种环境的总和,包括教室、大自然、网络媒体等等。比如班上的植物角、图书角、黑板报、手抄报、专栏等,这些资源的整合,加强学生的交流,他们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让学生走进校园、走进小区、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得到熏陶,情不自禁地产生深切的情感体验。网络、美篇、微信、QQ等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作冲动,燃起他们的写作激情。

教师也可在现场活动中捕捉写作素材。比如举办义卖活动,还可以和“希望工程”携手,让学生把家中闲置的玩具、书本等物品拿出来义卖。加强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的初步的金钱观、价值观。这样一来,既做到了低碳环保生活,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搭建这样的平台,为学生的作文打造了生命的绿色。在环境现场,学生买、卖、交流……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觉得有话可写的,在作文中呈现。

作文课是可以变得精彩、生动、妙趣横生的,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生命的多样性的同时,构建一个作文发展的生态课堂环境,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只有在生态课堂教学中切实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让他们尽情地参与,尽情地体验,尽情地释放心情,作文的生命活力才能得以展现,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愿每一堂作文课都成为师生共享生命的旅程,成为学生抒寫心灵的原野,成为学生真情洋溢的桃花源。

参考文献

[1]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教育问题的生态学思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崔雪梅.体验式作文教学——回归写作的本真[J].语文教学研究,2013(10).

[3]李金辉.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4(18).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小学作文体验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构建生态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