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拿来主义”
2019-12-13江娇嬛
江娇嬛
这次作文课主要以讲评孩子们的周记《难忘的第一次》为主,因为是讲评,所以我直接把写得好的学生的文章当范文,然后让学生们鉴赏,一一点评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各抒己见,好不热闹。好多学生都说得不错,一针见血,点评到位,能融入自己的观点。我借机把最容易忽视的启示巧妙地点出来,希望学生写的文章中能蕴含主旨,升华主题。之后再念几篇文章,学生都能更深入地挖掘文章是否是围绕主旨来写的。这说明孩子们都能善于思考并且听懂了,会灵活运用。
这堂课上还发生了一段插曲。当我念到张语晴同学的文章时,班级里有了一点点的骚动。其实她的文章写得挺好,很真实。她讲述了自己的文章入选“第四届海峡两岸学生在线微作文大赛作品选”的心路历程。文章细腻地再现了她兴奋-疑惑-焦虑-感激的心理变化过程,一波三折,峰回路转,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天真无邪的性格特征。
可在我念的过程中,陈亦祺同学却好像抑制不住内心激动似的窃窃私语,不断跟左邻右舍互动。我一下子猜到子他的小心思——张语晴是抄袭。此刻我马上叫陈亦祺点评。果然,他脱口而出的是以前看过这段话。这时张语晴的脸瞬间变得通红,很难为情。我马上说:“不错,你能博览群书,老师要为你点赞。其实江老师也看过,但我佩服的是张语晴同学懂得学以致用,非常棒!”并且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张语晴的肩膀,她开心地笑了。借此机会我告诉学生,平时积累的名言佳句,写作文时要用上,这样文章才会出彩。学生们开心地点点头,向张语晴投去赞许的目光,密布的硝烟就这晴引用了上期微作文中的一段排比句,但是引用得恰到好处。可是孩子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样飘散了。经过这场课堂的小风波,我觉得有必要跟学生们好好聊聊如何正确借鉴别人的文章。
于是,我决定趁这股“东风跟学生一起探讨在作文中如何把握“拿来主义”。一听到“拿来主义”这个词,学生乐了,“老师这不明摆着是抄袭吗?”我很认真地告诉他们,并不全是那样,关键是要看你如何拿:巧妙地拿?确切地拿?适时地拿?无缝地拿?……一连串的问题把学生的胃口紧紧地吊起来,他们显得格外兴奋和认真,更激发了我一吐为快的欲望。
一、结构篇章要巧妙地“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我的“长生果”》中曾说过:“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小学生处在作文练习的阶段,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结构段落、表达方式等都可以巧妙地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借鉴和模仿很有必要。例如我们班吴念儒同学就很善于借鉴名家名作。她的作文《难忘的第一次》采用了题记的方式来写,别出心裁。对于小学生来说,会用题记的形式来写作文,难能可贵,更了不起的是运用得很贴切。
无畏世界的烈风,做自己的英雄。
——题记
她的文章写了一位拾荒老人在孙子的百般厌恶下,坚持做自己的事——捡拾废品。因为她觉得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不丢人。从中小作者感悟出了,老人也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着。她没有畏惧世界的烈风,她是自己的英雄!
不知道为什么,从那之后,我再没有见过老人。但我想,她应该还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靠着自身的努力高傲地仰起头。难忘第一次在一个老人身上悟到的真经——我有一百个让自己努力的理由,却没有一个让自己不努力的借口。
题记与文章的内容相得益彰。以此为例,我先让孩子们找出这句题记跟文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学生很快地说出是点明中心。灵机一动,我换了一句毫不相关的句子,学生听了直摇头,原来我所说的那句是画蛇添足,不但没有取得好效果,反而会削弱文章的色彩。此刻孩子们终于明白原来题记也不是想加就加的,它必须是必要的时候才用上,不然还会起到反作用,得不偿失!这不,很深奥的问题,猛地就解决啦!因此当你想“拿”的时候,必须要思考拿得是否巧妙,是否合适。只有巧妙地拿,才能为文章添上靓丽的色彩。
二、好词佳句要贴切地“拿”
在写作中,能运用准确贴切的语言表达很重要。一篇佳作,不仅要认真选择题材,在结构上谋篇布局,还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只有字斟句酌,活学活用,文章才能动人。对于积累的名言佳句,贴切地“拿”,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有一点很重要,你必须把它记下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就如刚才张语晴同学的文章,所用的那段排比句很有气势,又能准确地表达当时内心的想法,就可以为己所用。如班上另一位学生写的《音乐会》片段:
音乐会开始了。蟋蟀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弹起了古筝。瞧!她摇头晃脑的,触角也跟着轻轻摆动,婉转低沉的声音在耳畔萦绕,多陶醉啊!蜈蚣也来了,它打起了架子鼓:“咚咚——嗒,咚咚——嗒……”舞蹈家蜻蜓出场了,她全神贯注地扇动翅膀。那翅膀在萤火虫的灯光的照射下多么美丽。“啊——啊啊——”伴随着清脆嘹亮的歌声,音乐会的主角——小甲虫闪亮登场!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样流了出来,流进我的耳朵,流进我的心间。
小作者把《草虫的村落》中的句子借鉴了过来,很贴切,突出了中心内容,效果显著,为文章增色不少。这就是我们要提倡的贴切地“拿”。
三、诗歌古文耍无缝地“拿”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不少的经典古诗,在日久天长的学习中,这些古诗文可以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一部分,滋养孩子的气质,陪伴孩子的成长。但学习诗歌古文对孩子的写作又有何帮助?答日:当然帮助很大了。虽然古诗文与现代的语言表达有一定的差别,但还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异中求同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杨万里的《小池》这首诗,把初夏的美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令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班上的孩子,灵机一动,用现代文来改写此诗,一篇《生机勃勃的夏日》新鲜出炉啦!
生机勃勃的夏日
——《小池》改编
“叮咚、叮咚!”是谁在小声地唱歌?那声音是那么小,那么小,不仔细听,还听不清呢!
“哇!清凉的泉水,你唱着动听的歌儿,是邀请我与你合唱吗?要唱就大声点儿唱,你的声音也太小了!”“不行啊,不行,泉眼妈妈不让我大声唱,说我还有两天就得参加唱歌比赛了,要保护好嗓子!”唉!没人陪我玩了。
“哇!清澈的小池,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只见柳树拿着一把梳子,以池水为明镜,梳起头发来。梳好头,她尽情地欣赏起初夏晴朗而柔和的风光来,微风把她的身影衬托得更加婀娜动人。
咦?那不是荷花吗?怎么这么快就露出了花苞?远远望去,一片碧绿的荷叶中,粉红色的花苞多么引人注目!一阵风吹来,荷叶就像一个个舞者,翩翩起舞,美丽极了。小鱼游过来,告诉它们昨天做的好梦;蜻蜒飞过来,告诉它们清晨飞行的乐趣;青蛙跳过来,告诉它们昨晚的音乐会有多么美妙……
飞着飞着,蜻蜓飞累了,它看中了荷花这个梦寐以求的休息的好地方,便激動地飞了过去,立在荷花上。与荷花聊起天来。看,它们聊得多开心哪!
多么巧妙啊!简直就是再创作,推陈出新。由于孩子们的见识及阅历有限,有些素材一时间还想不到,合适的诗歌等经典佳作也成了他们写作的一大素材,如此借鉴何乐而不为呢?如此无缝地“拿”当然是多多益善啦!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那便是对于身边的榜样要随时地“拿”。优秀的同学是一种优质资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不同的同学身上具有不同的个性与特点。比如念儒善于写叙事的文章,描写很细腻到位;语晴和奕豪的文章语言特别灵动;美静的思维独特,对人事及生活的洞察力强;毅恒的文章逻辑思维方面尤其出色;殷悦善于奇思妙想……只要你能向周围的同学学习,随时随处地“拿”,何愁写不好作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