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沦陷时期抗战视觉宣传特征及影响研究

2019-12-13霍楷贾品第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抗战东北精神

霍楷 贾品第

1.东北抗战视觉宣传的时代背景分析

1.1 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背景

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冲击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为了解除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控制,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踏上了国民经济政治军事化的道路,实行对外扩张来取得更多的势力范围。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缔结军事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集团。德、意、日法西斯使多国人民处于战争与暴政中,促使世界各国逐渐形成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1月1日,二十六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的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下,各国人民战士纷纷奋起反抗,同时爱国主义者和美术工作者也纷纷加入反法西斯的斗争创作中去,促使了世界反法西斯主题的视觉宣传画的蓬勃发展。这也为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战争提供精神支撑与鼓舞,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文化基础。

1.2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国内背景

1931 年,日军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后,快速出兵占据了中国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随后日本又连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而国民政府对此采用妥协的政策。本想避免冲突的扩大化,但是日本的野心是想要侵占整个中国,把“大陆政策”定为其基本国策,国民政府的妥协不仅没使日本的侵略行为有所收敛,反而促使其侵略的野心日益膨胀。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急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采取正确决策,发出全面抗战的号召,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共识共同抗日。全国建立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民族灭亡的危机激发了爱国志士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各种抗日力量都因此崛起发展。爱国艺术者、文学创作者都踊跃投入到抗战题材的创作中,抗日文艺战争伴随抗日民族战争一同全面展开。全国人民精诚团结,携手反抗,共赴国难。

图1 黄新波《守望》,1937年

图2 江丰《东北抗日义勇军》,1936年

1.3 “伪满洲国”反动统治的区域社会背景

“9.18”事变后,日本帝国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占据为其殖民地。次年的3月9日,日本为了欺骗国际舆论,逃避国际义务,采用“以华制华”政策,撺掇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官称“满洲”是同日本交好的独立国家,而事实上“伪满洲国”就是日本统治中国的工具。日本借此对中国人民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和疯狂的经济掠夺,同时,在文化上也进行文化腐蚀,对中国人民实行奴化教育和欺骗宣传,自诩为“凤凰来仪”,输入其所谓的“主流文化”,意图“同化”民众的思想,淡化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对伪满洲国的 “建国精神”大肆宣传,想促使伪满洲国“领土”的民众自愿沦为亡国奴。除此之外,日本还向其“领土”上的青少年灌输“中日亲善”“民族协和”等奴化思想以培养 “顺民”,为日后的侵略培养大量听从者,以达到强化对东北人民进行殖民统治和达到分化中华民族的目的。

2.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方式解析

2.1 抗战版画宣传方式

1931 年“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就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兴办起来。木刻版画因为挑选材料及制作工艺的简便易行,不受印刷技术的阻碍可以批量进行生产的特点,被当时抗战宣传广为应用。随后鲁迅先生主办了木刻讲习班,扶持了诸多木刻社团,主导出版了木刻画刊,促使了抗战时期的中国木刻版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同时还鼓舞了青年学者去关注现实,为人民服务,创作抗战版画,宣传抗日精神,激发全民奋战力量。东北爱国主义画家孙常非扛起新兴版画运动在东北地区实践宣传的大旗,创作出大批描绘东北沦陷区人民悲惨际遇以及民众英勇抗战的优秀作品。东北绘画艺术家韩乐然、李桦、黄新波、江丰等爱国画家拿起画笔做刀枪,绘制木刻版宣传画《保卫我们的家乡》《起来和鬼子们拼》《守望》等抗战版画。东北画家白光远以笔名“夜行人”发表的木刻作品《车夫》等,鞭笞了暗无天日的伪满社会,无数抗战版画作品通过插图、报头、招贴画、年画、传单等形式广为宣传传播。报刊也是被用于宣传抗战版画作品重要方式。抗战时期,全国性的木刻专业期刊就达四十余种,地方性的木刻期刊更是数不胜数,出版了《战时木刻》《旂 旗》《号角》《战鼓》等许多木刻专集。除此之外,抗战版画还被印制在藏书票、邮票等视觉载体上进行传播。总之,抗日战争期间,抗战版画以画刊、画报、展览等多种宣传形式,向广大民众宣传抗战,在鼓舞民族精神,激发抗战斗志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商业广告宣传方式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广告业的高潮时期。面对日寇及其扶持的伪满政权创办的大量的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去推销日货打压国货进行商业掠夺,中国人民体会到中华民族危机在加深,广大人民的反抗殖民侵略的情绪也日渐高涨,商业广告中也逐渐蕴藏了越来越多的民族情绪、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时代英雄人物事迹。例如福新烟公司根据黑龙江省马占山将军率领部下在黑龙江泰来江桥等地英勇奋战,浴血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事迹进行其商业广告的制作宣传,借助马占山将军的戎装为其“金字塔牌”香烟做广告,甚至后来直接将香烟品牌名称更改为“马占山将军香烟”。带有抗战精神宣传形式的商业广告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民族精神。同时,面对农村交通条件不足的情况,很多商业广告会通过墙体广告标语的形式去传播给农民群众。除此之外,那一时期的月份牌广告画家绘制的月份牌广告中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宣传,例如《奉天太阳烟草公司》广告就是月份牌画家周柏生采用“岳母刺字育忠良”这一典型的爱国历史故事去创作绘制的。广告画中再现了岳母在岳飞后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的爱国故事场景,在进行商业宣传的同时也激励国人要进行反抗斗争。

2.3 招贴画宣传方式

伪满洲国成立后,东北地区的视觉文化宣传活动受到日本殖民镇压,但也激发了很多爱国美术创作者进行反抗压迫的招贴美术创作。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左翼文艺创作者团体通过哈尔滨的报刊和画报行业开展抗战招贴画创作与宣传活动。以金剑啸为主的众多美术创作进步人士拿起画笔与日寇做顽强斗争。例如1938年艺术家李可染在周恩来领导下为东北抗战总会爱国宣传活动绘制招贴画揭露日寇的暴行,发挥招贴画战斗的作用。众多美术创造者创作的抗战美术招贴画在白山黑水间一时成为抗战有力武器。他们还共同举办画展,创办文艺刊物,以此宣传抗战招贴画。

2.4 书籍杂志宣传方式

东北广大爱国进步作家不懈努力用笔做武器,在日寇的打击追杀中创造条件出版书籍杂志。1933年,萧红萧军在哈尔滨出版了其共同创作的小说散文合集《跋涉》,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觉醒、抗争,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进步色彩。1934年,“奴隶丛书”中发表了萧红的反映东北民众在日寇的黑暗统治下的悲惨生活以及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的长篇小说《生死场》。1936年,生活书店的负责人邹韬奋,收集当时影响较大的一些东北作家的作品出版了《东北作家近集》,其中包含罗烽《第七个坑》、舒群《战地》、李辉英《参事官下乡》、黑丁《九月的沈阳》、穆木天《江村之夜》、白朗《沦落前后》、宇飞《土龙山》和塞克《在路线上》八篇抗战文学短篇小说。进步作家们还通过办报纸,成立“星星剧团”以及举办“维纳斯画会”等手段进行宣传。

2.5 报纸杂志宣传方式

面对日本的残暴入侵,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设立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积极组织宣传了文化抗日的宣传活动,团结爱国人士的组织团体和左翼作家,在日本人创办的《大北新报画刊》中构建抗日宣传阵地,借世界名人为题,刊登列宁、斯大林的照片,宣传了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员团结进步作家在东北沦陷区开拓了《夜哨》《文艺》《芜田》等各种报纸杂志的文艺副刊以及画刊等作为抗日思想宣传阵地,刊载大量反满抗日的文学艺术作品,对进步文化艺术进行宣传。同时,东北抗日联军党委机关刊《列宁旗》《前哨》《统一》,军队报纸《南满抗日联合报》《东北红星壁报》《北满救国报》等,通过印制“小报”样式,秘密发行宣传。为了突破日伪军的新闻宣传的压制,中国共产党还利用与美英法之间的共同反法西斯关系,通过外商的形式建立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还通过工人、学生等群体出版印刷或者抄写小型报刊刊物私密发行或者半公开化发行。除此之外,吉林省党组织还针对民众不识字阅读报刊文章困难的情况印制了油印画报、党军画报以及青年画报等进行宣传。

3.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点分析

3.1 抗战人物形象正面传递

抗战背景下的视觉文化带有强烈的时代使命与革命印记,创作者在进行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创作时会主动地将抗战人物形象融入宣传创作中去。例如当时满族画家关占文绘制的宣传画《为抗联送粮食》,再现了抗联战士在东北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天气下没有食粮、不能取暖的处境,为了活下去生吃树皮草根的场景;江丰绘制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宣传画呈现的是义勇军战士们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里坚定地迈着向抗日前线的步伐的画面;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是以抗日义勇军烈士傅天飞抗战斗争的故事创作的……。一个个热血满胸、英勇奋战人物形象都体现出英雄主义的战斗精神和坚强不屈的必胜信念。同时东北抗战视觉文化中抗战人物形象传递出的正能量,激发东北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东北人民进行反日反侵略的行动。

图3 张仃《兽行》,1938年

图4 张仃《收复失地!》,1939年

图5 李可染《纪念“九一八” 打回老家去!》,1938年

3.2 殖民压迫的环境氛围再现

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在宣传中也不乏暴露日寇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和对中华人民暴力压榨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呈现方式不同,但在揭露日寇惨无人道的侵略行为的表现时都是极为深刻的,不论是文字的描述还是宣传画的图像呈现都将日军猥琐残暴的罪行记录在作品中。例如金剑啸在《大北新报画刊》报道了在日寇侵占下的东北人民的困苦生活的惨状——“警察中央大街飞车撞死幼女”“同记工厂女工一天工作16小时如同机器人”“极乐寺的难民区”等等。王琦的抗战木刻版画《野蛮的屠杀》,再现了日军惨无人道的轰炸中国的暴行,还有孙常非的《挣扎》以及张仃的抗战漫画《兽行》都将当时日寇殖民压迫的环境表现出来。在揭露日寇罪行的同时,警醒广大人民群众不要轻信侵略者的诡辩,日寇的野心比作品中的血腥更加的触目惊心,以此警醒人们不要再逆来顺受,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3.3 朴实单一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抗战时期,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不一,教育程度也不一样,很多农民识字不多,为了更好地使人民理解作品内容领会传达的内涵和精神,抗战视觉文化宣传大多采用现实主义的叙事以及象征的手法,用场景渲染人物,利用主题图像或者图文并茂的艺术表现形式,去表现被残害的民众的凄苦、艰苦抗战的战士的英勇,舍己救国的爱国志士的坚韧以及猥琐残暴的日寇的丑陋。不论是正面称赞英雄人物还是反面抨击日军的卑劣,图像都比文字更能直接地传达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再搭配上鼓舞人心的标题或者口号,给民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效果。这朴实单一的表现形式也是为了适应人民大众的思想与情绪,迎合大众的审美趋向,顾及到大众的审美能力,使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以便更快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使得东北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3.4 狂热执着的抗争奋斗精神

抗战视觉文化作品还传递着狂热执着的抗战奋斗精神,那是一种为了民族振兴而浴血奋战,坚持不懈,英勇抗敌的奋斗精神。例如东北画家张仃绘制的抗战宣传画《看你横行到几时》《收复失地!》《战争病患者的末日》等都是以振奋人心的标题搭配势慷慨激昂的图画,通过浓墨重彩抑或诙谐幽默的图文并行的表达形式去展现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越战越勇的抗战必胜信念。很多抗战作品都真实再现了民族危机的紧迫和抗战战士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每个作品的创作者都是用感情在创作,用生命在号召。每一笔都传达着他们的狂热执着的奋斗精神,每一笔都是他们舍生取义的精神记载。抗战视觉文化作品为军民团结,统一抗战,挽救中华民族灭亡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4.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的目标时效研究

4.1 传递爱国与抗战精神

国难当头,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是当时国家抗战民族振兴的迫切需要,是爱国主义文人志士为了促进抗战胜利做出的最有效的努力。在当时,东北抗战视觉文化作品是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东北地区坚决反抗,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的有力信号。无数中国人民顶着日寇的迫害,义无反顾,冲向东北反抗殖民统治的第一线,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着,传递着不畏强暴,誓死捍卫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百折不挠,血战到底,誓死不屈的抗战精神。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的爱国与抗战精神是给当时被黑暗笼罩的东北民众的星火光亮,也是东北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和坚决反抗的动力支持。

4.2 鼓舞战士抗战斗志

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中,以鼓舞军民士气为题材作品不在少数,如李可染创作的宣传画《纪念“九一八”,打回老家去!》,画面中间是一位眼神凶狠目视远方的青年男子,他身着一身白色服装,双手紧握步枪,双腿成八字形傲然站立着,身后站立着一群同样举着武器愤怒大喊的农民,画面震慑有力,表现广大民众反抗日寇的英雄精神,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他的另一作品《把敌人打得焦头烂额》,刻画了一个已经瘸了一条腿的日本兵头上还缠绕着绷带的窘境,纯黑色的背景上印着“你看敌人已被我们打得焦头烂额精疲力竭了,只要我们更加努力抗战,一定会把日本强盗赶出去的”的文字,醒目的带有号召力的激情文字极大地鼓舞了战士抗战的斗志。这些与抗战实情结合的艺术作品,除了揭露了抗战真实情景之外,还在激励人民,鼓舞战士,军民团结,共同奋战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4.3 激发民众支持抗战

伴随着沈阳“北大营”的一声炮响,东北抗日救亡的运动就开始了,随后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中便出现了以唤醒民众民族精神,激发民众团结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这些抗战宣传艺术作品的出现就是响应当时时代的号召,为抗战斗争团结民众的需求而产生的。例如当时北满抗日救国总会宣传部印发的漫画《亡国奴的滋味真难受啊》,作品通过描绘日寇对民众的残暴恶行去唤醒民众的爱国情感。画家梁中铭《马占山孤军抗日》,通过刻画马占山将军孤身奋战,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热切盼望着民众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实况去点化民众。无数作品以无声的力量给当时的抗日救亡的统一战线积累群众基础,激发民众团结一致统一抗战。

4.4 寻求国际理解支持

东北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是东北抗战胜利的有利条件之一,因此当时的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努力寻求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理解。爱国艺术家也绘制了抗战宣传作品希望可以引发共鸣获得国际支持。其中“东总”的党员成员、绘画艺术家韩乐然在从绘画艺术作品宣传抗战同时,还在1929年参加法国共产党组织的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留学生华侨救国联合会的抗日救亡活动。他还在“东总”组织的“九一八”事变七周年游行中,联系了朝鲜的抗日团体进行视觉文化活动的宣传。此后他还拍摄了大量的抗战前线的抗战实况和中国军民团结共同抗战的照片,发到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寻求国际支持。此后,美国传来了宣传画《支援中国》,描绘了一个扛枪在肩的表情凝重受伤中国士兵身后有一个表情悲伤愤怒的中国母亲,背景是橙红色的火焰,与人物黑白形象形成对比,强烈地传达出对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认可与同仇敌忾的决心。由此可见,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创作与宣传是寻求国际理解支持重要途径,为东北抗战胜利做出来突出的贡献。

5.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的影响及意义

5.1 为抗战胜利提供动力支持

抗战视觉作为一种形象直观、传播多样的宣传载体,从多个方面为抗战斗争提供支持和帮助。伴随着抗战视觉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爱国志士和美术工作者都加入抗战视觉文化的创作宣传的队伍中去,为抗战斗争提供源源不断的舆论宣传。一方面东北抗战视觉文化揭露了日本帝国侵略的野心,传递爱国与抗战精神,激发人们的民族意志,号召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共同抗战,另一方面鼓舞了战士抗战斗志,为抗战战士鼓劲助威,促进国内抗战宣传的发展。同时,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可以使得国际更加了解东北抗战的具体情况,以便更好寻求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为抗战胜利提供更好的动力支持。

5.2 为团结人心提供凝聚力量

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的作品不仅包含战士英勇抗战的形象,还包含日寇蛮横侵略的丑态,不论何种题材的宣传作品都起到唤醒东北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唤起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的民族情感,洗涤日寇对民众进行的文化侵略与精神洗脑,增强东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战凝聚力,进而让人民大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促使东北地区形成军民一心,共同奋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中所蕴含的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其对抗战的结局充满必胜的信心,在与日寇的对抗中坚韧不屈,绝不动摇,为团结人心提供凝聚力量。

5.3 国家救亡的红色精神动力

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为东北抗战搭建了一条红色精神之桥,为中华民族的国家救亡建设起一条红色精神之路。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中对抗战胜利的描绘的作品在当时给抗战战士以及人民百姓带来了精神动力,它是那个时代中东北人民灰暗生活中的点点星光,是那个时代东北地区向全国发出共同抗日的信号,更是那个时代国家救亡图存的红色精神动力支撑。

5.4 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遗产

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内容主要为东北抗战精神,而东北抗战精神所包含的内容是反抗侵略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国的牺牲精神、一致抗日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自强精神,其根本的特征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不仅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还为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与历史记载,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以弘扬发展。同时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的抗战精神是现在时代的精神财富。这宝贵遗产是当下激励教育人们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的重要资源,给予中华民族发展提供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撑与绵绵不断的精神动力。视觉文化宣传在当下我们应该很好地保护、宣传和利用,铭记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留下的宝贵遗产。不论当下还是未来这将永远会是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

6.结语

综上所述,东北抗战视觉文化宣传是在日寇侵略、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对于激发抗战、团结御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北抗战视觉宣传在当时凭借着质朴而深刻、受众广泛、印制方便等特点,以插图、报头、招贴画、年画、传单,展览等众多形式广泛宣传,传递了爱国精神与抗战精神,鼓舞了战士抗战的战斗斗志,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寻求到了国际的理解与支持,这对东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都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东北抗战视觉文化中所传达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不仅是当时的中国国家救亡图存的红色精神动力,而且其宣传的意义远超过的时空的界限,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抗战东北精神
东北铁锅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大东北的春节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