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抓捕流程与训练研究
2019-12-13高再实
高再实
北京警察学院,北京 102200
为保证社会安定与公共安全,公安民警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与牺牲,而每一位公安民警的离去,都是让人十分心痛的。在暴力犯罪以及刑事犯罪逐渐增多的环境中,警察职业危险性也呈现出了明显上升的趋势。为降低警察伤亡率,有关部门纷纷加大了对警察技术、战术的培训力度,而入室抓捕作为高危行动,展开入室抓捕训练自然也是有关部门关注重点。
一、入室抓捕流程
通过分析发现,入室抓捕属于系统化行动,主要分为前期准备、行动实施以及行动结束三部分流程。每一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无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需要严格对抓捕流程展开管控。
(一)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对犯罪嫌疑人相关信息展开收集,明确嫌疑人本人信息、家庭成长以及朋友等信息,确定嫌疑人所在地相关情况,掌握室内人员数量、房间所在位置、结构以及周边环境等内容,并对信息数据展开分析,做出风险评估,进而按照结果制定出较为周密、详细的抓捕行动预案。同时需要做好警力部署,做好人员分工与保密工作,以为抓捕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行动实施阶段。为对嫌疑人形成有效控制,警察需要对抓捕行动突然性进行保证,要在对嫌疑人形成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对其展开搜身以及严密监控等操作,以保证抓捕行动开展质量。在进行抓捕时,需要保证行动迅速性,要在短时间内抓住嫌疑人,并对其展开搜查。在进行搜查时,不仅要对嫌疑人展开人身搜查,同时还要对抓捕现场实施严密监控,要及时蒙住嫌疑人双眼或头部,以防其看到民警下一步动作[1]。
(三)行动结束阶段。一方面需在行动结束时,及时告知外围警戒民警,做好抓捕现场通报;另一方面,要在出现现场伤亡时,及时对现场伤亡人员展开救治,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及时将其送往医院。同时需要展开犯罪证据收集,做好现场检查与清理,以防遗漏关键性证据。
二、入市抓捕训练研究
在对入室抓捕流程进行明确后,需要按照人员实际情况,展开抓捕训练。
(一)行动提示训练
抓捕训练要在保证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侦查手段,科学展开取证与抓捕等操作训练,保证公安民警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得到切实提升,以为执法行动开展提供有效指导[2]。行动提示是抓捕行动执法规范重要参考,在进行行动提示训练时,不仅要对人员展开思想意识培训,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危险意识以及分工协作意识,同时还要对其灵活应变能力以及果断应变能力展开培养,确保他们可以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展开应变与处理。
(二)预案制定训练
预案制定会对后续行动形成直接影响,是实施入室抓捕训练的重要内容。在具体进行训练时,可通过案例教学手段,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运用,对人员展开案情研究判断、预案制定、分工协同合作以及临战推演等训练,确保人员可以在实际训练中,掌握正确的预案制定方式。
(三)情景处置训练
情景处置就是通过营造相应案例情境的方式,让人员在虚拟环境中,按照行动提示以及安全理念等内容,展开活动演练,进而帮助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战术、技术水平[3]。例如可设置嫌疑人发现抓捕行动,躲在背后对突入警察进行袭击的情景,进而告知警员在该情景中应如何做出快速反应,正确对事件展开处理。
三、入室抓捕训练应用拓展
为保证实训效果,确保各项训练所得到的成果可以真正运用到实践行动之中,在对人员展开抓捕训练的同时,还要做好训练应用拓展。人员应加大对犯罪特点与入室抓捕程序的研究力度,制定出较为理想的抓捕训练流程,之后再将训练流程巧妙转化为实战行动流程,从而对实际抓捕活动开展质量进行保证。同时公安部门还要在实践抓捕活动中,完成理论性训练方法提炼,以为抓捕训练提供有效指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状态。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入室抓捕相关内容的论述,使我们对入室抓捕流程以及相应训练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公安机构应明确认识到抓捕训练重要性,要在对正确抓捕流程进行明确的基础上,结合犯罪特点以及抓捕实践情况,制定出较为理想的抓捕理论训练方案,确保人员抓捕能力以及安全防范意识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进行抓捕时,可以在保证抓捕成功率的同时,对自身安全形成有效保护,进而达到有效降低入室抓捕伤亡率的目标。